首頁 > 人類文史 > 孔子經常誇顏回,爲何卻說他對自己沒有幫助呢?

孔子經常誇顏回,爲何卻說他對自己沒有幫助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孔子經常誇顏回,爲何卻說他對自己沒有幫助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孔子經常誇顏回,爲何卻說他對自己沒有幫助呢?

無助於教學相長

思想只有通過碰撞才能迸發出火花。孔子很希望通過和學生交流,甚至是辯駁、置疑,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在學生增長知識的同時,老師也能夠受到發,豐富自己的學問。

子貢、宰我、子路等都經常在課上、課下與老師交流。有時候提的問題簡直就是故意難爲人,師生爲此還會爭得臉紅脖子粗。宰我就曾與孔子,就爲父母服喪一年還是三年,針鋒相對地爭論,誰也說服不了誰,弄得孔子很不高興。但孔子喜歡這樣的交流,他認爲觀點的碰撞越激烈,越會對自己有幫助。

孔子經常誇顏回,爲何卻說他對自己沒有幫助呢? 第2張

而孔子與顏回就沒有這樣的交流。顏回太聽話了,孔子說他,聽我講話從不厭倦;而且顏回也很會誇讚老師,《論語》裏,誇孔子最有水平的話,就是顏回說的。這樣的學生是好學生,孔子很喜歡。但是,喜歡卻不代表有幫助。

無助於因材施教

課堂上,顏回從來不提問,只顧支着耳朵聽,一副呆愣愣的樣子。開始孔子還以爲他是個蠢笨之人。下課以後,私下觀察,發現顏回其實很聰明,對老師的學說能夠做進一步闡述和發揮。別人舉一反三,顏回卻是“舉一反十”。子貢說他,“回也聞一以知十”,這一點就連孔子都自嘆不如。

然而,孔子作爲大教育家,教學的針對性、目的性很強,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問,答案不盡相同。顏回勤于思考、善於思考,獨立學習能力太強,不提問、不交流,讓老師無法知道其不足和差距,無法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孔子一定很鬱悶,這可咋因材施教。

無助於建功立業

顏回學問好、品德高,但是學問好卻不能用以實踐、品德高只是獨善其身,就像科技成果只停留在實驗室裏,而不能轉化爲生產力,有什麼用呢?實踐自己的治世理念,這是孔子畢生都在追求的事業。所以孔子要求,幫助自己建功立業的人,不僅要學問好、品德高,而且還要有出色實踐能力。

子貢善交際,能夠圓滿完成外交任務,善經營,可以資助孔子周遊列國;子路擅政務,作爲管家,幫助孔子處理日常事務;公良孺英勇善戰,關鍵時候挺身而出,率衆拼殺解蒲人之圍。這種實踐型人才,纔是孔子最需要的,纔是孔子認爲對自己最有幫助的人才。

周遊列國顏回安貧樂道、謙虛謹慎、勤學不綴,不遷怒、不貳過,孔子所崇尚的優秀品質,幾乎都能在顏回身上體現出來。但是,孔子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人才。有德行、有學問,而實踐能力不突出,這就是孔子認爲顏回對自己沒幫助的深層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