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喝酒動不動就是幾罈子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

古代喝酒動不動就是幾罈子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爲何古人動不動喝好幾壇都不會醉呢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個情節,古人們在酒肆中動不動就能豪飲十碗八碗,甚至一些武俠劇中,更有抱着罈子狂飲好幾罈佳釀的場面,那種場面不但讓我們佩服,更讓我們不禁深思,一碗酒起碼也得半斤上下,一罈更是三五斤都不止,爲什麼古人都這麼海量呢?

古代喝酒動不動就是幾罈子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

其實,古人們之所以能如此豪飲,並不是影視劇中故意誇張,而是因爲,古代的酒和我們現今的酒不一樣,不但度數不同,連製作工藝也不一樣。

古人釀酒的工藝

我國的酒文化幾乎可以伴隨着我國的整個文明史,早在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就發現了採摘的野果經過發酵後可以形成酒的氣味,經過初步品嚐,他們認爲,果子發酵後流出的水很好喝,於是就開始了不斷的嘗試,而這,就是我國最早的釀酒文化的產生。

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我們的先人又獨創了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直至東漢時期,“酒”更是滲透到了千家萬戶,成爲普通百姓必不可少的飲品。

在古代,因爲沒有工業,所以酒都是由純手工釀造的。雖然古代的酒也分爲很多種,但製作工藝大體相同。

以飲用最廣泛的米酒爲例,先把糯米浸泡一天一夜,第二天撈出來晾曬十分鐘後放進蒸籠裏蒸熟,接着,將糯米倒進缸裏,加水和酒麴,用木棒攪勻。米缸四周鋪上厚草,上面蓋上草簾子,捂上七到十天,打開後再加水,然後繼續在裏面發酵,四五天後再次掀開,就成了可以飲用的可口米酒了。

這種古人自制的米酒略有甜味,酒中飽含着米香的味道,不但有營養,能活筋舒絡,祛寒提神,而且剩下的酒糟放些鹹菜和蝦仁還能做成小菜,成爲可口的佳餚美味。

古代喝酒動不動就是幾罈子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 第2張

古代酒的度數

雖然古人自制的米酒香氣撲鼻,耐人尋味,但因爲當時還沒有蒸餾技術,所以與現在的酒不但口感不同,而且度數並不高,如果確切的按照度數來計算的話,古代的米酒頂多只有十幾度,最高的也超不過二十度,只相當於現在的黃酒度數。

而且因製作工藝不同,古代的酒即便是喝多了也只是飄飄欲仙,並不會上頭,更不會難受,就連普通女子也能喝上幾碗,大多人都將其視爲飲料來飲用。這也就是爲什麼,古裝劇中總會看到人們一碗一碗的大口飲酒大塊吃肉的暢快場面了。

其實換個角度來想,即便是我們現代人,一般男子喝上三五碗十幾度的黃酒也屬正常。畢竟,這種酒即便喝上一斤,也頂不過現在白酒的二兩,照這麼算,一罈五斤的黃酒酒精度,也只相當於現在的一斤白酒罷了。試想,如果生在古代,酒量稍好的我們肯定也可以豪飲他整整一罈。

古代喝酒動不動就是幾罈子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 第3張

古人的體魄相對健碩,酒量也較今人稍大

當然,不得不承認,雖然古人釀製的酒度數遠不如現今,而且喝多了也只會舒服不會難受。但由於古代人普遍從事體力勞動,日常生活中的體力消耗也比較大,所以身體相對都很健碩,酒量自然也比現代人要大一些。

尤其是在北方生活的遊牧民族,每當冬天天氣嚴寒的時候,防寒的方式很少,爲了抵抗寒冷,幾乎男女老少都會以飲酒的方式抗寒。長年累月下來也就養成了習慣,酒量就更是大的驚人,喝起度數只有十幾度的自釀米酒,恐怕就不止一兩壇那麼多了。

因此,在他們日常放牧的時候,水袋裏裝的都不是水,大多都是米酒,以此作爲飲料來解渴。

即便在中原漢人生活的地區,百姓們爲了方便,喝酒也都是用碗。日常耕作過後,喝上幾碗,不但不暈,反而神清氣爽。在當時,只有上流社會或是文人雅士飲酒時才用樽或酒杯,以示文雅。

古代酒水的價格和購買方式

說到古代酒文化,就不得不說說當時酒水的價格了。其實古代酒水和現在一樣,都是分三六九等,價格不一,品種以米酒、黃酒和葡萄酒爲主,到了唐代以後,又有了以蒸餾技術釀製的“燒酒”,也就是現代白酒的前身。

在古代,由於交通和物流比較落後,購物不便,所以很多農戶人家都懂得釀酒的工藝,自釀自飲,或是拿去與街坊鄰里換些其它的必需品。這種以物易物的方式在古代的農村是最正常不過的了,甚至直到今天,在一些偏遠山村依然保持着。

在城市中,雖然也有少許人家自釀米酒,但大多還是去酒家買酒。而我國古代酒的價格在各個朝代各個時期也有不同。以唐代爲例,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曾在詩中提到“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古代喝酒動不動就是幾罈子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 第4張

這裏的金樽和玉盤都是乘酒的器皿,雖然不能以此衡量酒的價格,但也能看出裏面的美酒的價值和檔次。而詩中提到的鬥是當時的計量單位,唐代的一斗有“大斗”和“小鬥”之分。而對於酒的計量一般都是以小鬥來算,1小斗酒約爲2公斤,也就是4斤。

唐代一千錢等於1兩銀子,也就是現在的42克,按當今白銀市價3.4原來算,就是142.8元,十千錢就是萬錢,也就是1428元,相當於每一斤金樽清酒300多元。

當然,李白在唐代是出了名的才子,本身也是世家望族,更是品酒大家,他所飲的酒自然可算是當時的極品佳釀了。如果以此來看,唐代最高檔的酒只賣300多元一斤。

而普通百姓所喝的自然不會是李白平時所飲的佳釀,只是自家釀製的米酒,這種酒只要三斤糧食就可釀成一斤,所剩的酒糟還能賣錢。

而唐朝時期的糧價是一大斗米(12斤)只要8文錢,按照當時銅錢和白銀的比例換算成今天的價格,三斤米才2毛多錢,就算加上其它費用,5毛錢一斤也是大有賺頭的。

當然,在我國曆史上不是每個時代都像唐朝一樣米價那麼低,而且古代銀子的購買力和價值也遠比我們現代要大得多,但作爲普通農家就可自行釀製的米酒,其價格相比於現代還是十分便宜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