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雍正爲什麼不殺掉謀反案主謀曾靜?

歷史上雍正爲什麼不殺掉謀反案主謀曾靜?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古以來,謀反都是殺頭的大罪,那麼歷史上雍正爲什麼不殺掉謀反案主謀曾靜?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感興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

1728年,陝甘總督嶽鍾琪坐着八擡大轎將要進入總督府,張熙突然衝出高聲吆喝要將一封信交給嶽鍾琪總督,正因爲這封信牽連上百人被殺,多人被流放。

王熙突然衝出來攔着嶽鍾琪的轎子,護衛兵丁都亂作一團,唯獨身經百戰的嶽鍾琪將軍穩如泰山;擺手讓下人將書信拿過來,信封上寫着10個大字“南海無主遊民夏靚張悼”,嶽鍾琪看到信封上的字眉頭一皺,將送書信的人暫且看管起來。

信上的兩個名字很顯然是化名,這兩個化名其實就是張熙與曾靜。曾靜是湖南永興人,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是都沒有考中,歷經明清兩朝,後來做了教書先生來謀生活,而張熙是曾靜最得意的學生之一。

曾靜滿腦子都儒家正統學說,

歷史上雍正爲什麼不殺掉謀反案主謀曾靜?

比如他認爲:蠻夷爲君,不如沒有;

再比如“爲富不仁,爲仁不富”等,

他非常贊同呂留良在《呂晚村文集》中提到的“春秋時期皇上應該孔子做,戰國時期皇上應該孟子做,秦朝以後皇上應該程、朱來做,明朝皇帝應該呂留良來做,如今卻是豪強搶佔了。”

在這不得不提的就是呂留良,1629年在浙江出生,在少年時期親眼目睹了明亡清興的過程,呂留良以“明末遺少”來自居,也曾經散盡家財打算反清復明;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他居然參加了1659年的科舉考試,還中了秀才。

只不過後來多次考試都沒有考中舉人,或許是受了刺激,開始放棄仕途在家設館教授徒弟,並且自己寫著作,在學界也算是頗有名氣,被尊稱爲“東海夫子”。

晚年的時候,浙江官員三番五次推薦他參見博學鴻儒,但他都拒絕了;乾脆出家做起了和尚,1683年去世。

就這樣一個早就去世的人,多年後因爲曾靜的這封信滿門遭難;

曾靜早就對呂留良有傾慕之心,還在1727年的時候讓自己的得意弟子張熙前去呂家拜訪,從呂子處那裏得到了呂留良的手稿。曾靜對這些書稿是愛不釋手,多次反覆閱讀,發現自己與呂留良的思想竟然如出一轍,更是對呂留良敬佩萬分,可以說是聖人一般的存在。

有這樣一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曾靜決定與自己的弟子一起造反,但他們只是讀書人自然手裏沒有造反的兵,思來想去想到了“忠烈之後”嶽鍾琪。

嶽鍾琪是岳飛二十一世孫,曾靜便寫了一封信,其實信裏的內容無非就是強調大清是蠻夷入關稱帝,是沒有資格做皇上的;雍正更是殘暴不仁“弒兄、殺父、逼母”;而嶽鍾琪你是忠烈之後,理應精忠報國。

曾靜的信寫好以後,張熙自告奮勇,變賣自家家產,與自己的堂叔一起千里迢迢奔赴西安,打算以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讓嶽鍾琪與自己爲伍,但堂叔半路上越想越不對勁兒,溜之大吉,張熙孤身一人前往西安。

嶽鍾琪看到信以後自然是心情很複雜,本身自己的這個陝甘總督就是如履薄冰,生怕雍正抓到自己什麼錯處,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稍有不慎全家人都得遭殃。嶽鍾琪當機立斷,直接寫密函交給雍正,另一方面嚴刑拷打張熙,想讓張熙交待是否還有同夥,打算一網打盡。

但張熙不管怎麼用刑都不肯交代,讓嶽鍾琪很是頭疼;嶽鍾琪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如果不盡快解決的,萬一傳出去,言官的摺子肯定會參奏自己,但張熙就是什麼都不肯說讓嶽鍾琪很是被動。這個時候接到了雍正的上諭,雍正不愧是九王奪嫡最後的贏家,並沒有生氣,而是囑咐讓嶽鍾琪不要着急,要注意用一些手段讓王熙招供。

嶽鍾琪孤身一人前往牢房,鼻涕橫流地跟張熙訴說自己心裏的祕密:其實自己早就想造反,但是無奈雍正疑心太重,自己也是不敢輕舉妄動,張熙來歷不明自然也不敢輕易相信,所以纔會嚴刑拷打,爲的就是掩人耳目;如此可以確定張熙是忠良,願意與張熙結爲異姓兄弟,一起反清復明。

張熙聽到嶽鍾琪如此說大喜過望,覺得自己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直接與嶽鍾琪三拜九叩結爲異姓兄弟,並且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將曾靜、呂留良以及弟子門生等所有的事情都告訴了嶽鍾琪,還說這些都是忠臣,只要嶽鍾琪起兵,他們必定會響應。

嶽鍾琪就這樣輕輕鬆鬆地拿到了張熙的口供,並且爲了避免別人說散到底,特意請來了山西巡撫西琳來暗中看着自己。

歷史上雍正爲什麼不殺掉謀反案主謀曾靜? 第2張

嶽鍾琪立刻將所有的事情告知雍正,沒過多久曾靜、呂留良後人、門生統統被抓到了京城;曾靜也是見事情敗露將所有的事情和盤托出,其實曾靜也是將所有的事情避重就輕,推到了已經去世幾十年的呂留良身上。

雍正很是納悶:曾靜不過是一個沒有中舉的儒生,怎麼會對宮圍之事如此瞭解?一番詢問下才得知原來曾靜跟那些已經流放的胤禩、胤稷的下人們有聯繫,雍正做出決定:

呂留良是罪魁禍首,

必須要刨棺戮屍,

呂留良的兒子雖已過世,但也要戮屍;呂家其他人被凌遲、斬首、流放。

而引起這件事的罪魁禍首張熙與曾靜反而留了一條命,雍正將曾靜案所有的資料整理成《大義覺迷錄》讓每個學官人手一本;並且讓曾靜與張熙周遊全國,宣講《大義覺迷錄》。

乾隆登基43天后,迅速否定雍正的做法,將曾靜、張熙凌遲,《大義覺迷錄》全部銷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