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古代戰役 > 關於巴格拉季昂行動評價如何?對歷史有着什麼影響

關於巴格拉季昂行動評價如何?對歷史有着什麼影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堂堂的中央集團軍羣就這樣輕易地在不到一個月內被蘇軍所打敗,其軍事上戰敗的原因實在是令人值得深思。

首先,1944年的那支中央集團軍羣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支具有一流戰鬥力的部隊了,經過3年的蘇德戰爭,原先所屬的中央集團軍羣的那羣優秀低級和中級指揮官很多都已被調往其它戰線或陣亡或被俘,剩下的官兵大多戰鬥力只能說是二流(當然有的還算得上是一流的)。加上前線方面經常進行人事調動,指揮官們不能很好地瞭解自己部下的能力併發揮出戰爭初期的那種默契,因而,失利是在所難免的。

再說,中央集團軍羣在戰役前的準備工作做得實在是不怎麼樣,他們雖然後很好地利用白俄羅斯的地理位置來配置縱深梯次防禦,但始終缺乏足夠的預備隊,甚至可以這麼說,他們在戰役打起前連一個用於預備的師也沒有,這樣的防線往往經不起蘇聯人的大縱深戰略進攻,即使經得起蘇軍的首次進攻或連續的多次進攻,但始終呆在防線裏頭的前線德軍仍無法進行有效的反擊來緩衝蘇軍的攻勢甚至是扭轉這種一昧被捱打的不利局面。當然預備隊不只具有這種反擊和緩衝敵方攻勢的的作用,還能用於迅速填補一旦被撕開的防線的缺口,堵住敵軍。而在戰役的一開始,當德軍的第一道防線被捅破了後,就是由於沒有及時插進的預備隊來堵住缺口,才任由蘇軍的坦克如入無人之境,慢慢在德軍防線後方縱深穿插,而且蘇軍的突破口不是在一兩個方向,而是幾乎在整條德軍防線上。這樣一來,即使德軍在第一道防線後配置了預備隊,但由於蘇軍的突破方向多而猛,始終數量有限的德軍預備隊還是無法頂住蘇聯人的攻勢,最終導致整條防線的崩潰,可見蘇聯人的大縱深戰略是多麼地犀利!這不能不說是蘇聯人的高明之處。所以這麼說,配備足夠的預備隊也不是真正解決中央集團軍羣覆沒的有效途徑,只能是延長蘇聯人的進攻時間。並且在戰役打起前,德軍的維捷布斯克—奧爾沙—莫吉廖夫突出部實在太引人注意了,這些地方其實大多都是意義不大的據點,但希特勒一再下死令嚴守每一寸土地,導致據守在該突出部的德軍爲數不少,一旦被蘇軍突破後,圍殲這些德軍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而後來明斯克以東的大包圍圈就是這麼來的,不少德軍成了囊中之物,實在是讓人痛心!

關於巴格拉季昂行動評價如何?對歷史有着什麼影響

而在指揮官方面,原先的佈施元帥並不是坦克兵出身,可以這樣說,他在對坦克機動作戰方面的認識還遠遠不足,也正因爲這樣,他所實施的原地堅守,不得後退的命令根本不適用於對擁有強大裝甲力量的蘇聯人的防守,況且他在戰役的一開始就犯了一個致命的失誤:在強大的蘇軍面前竟然還抱着寸土不讓的那個希特勒的命令,沒能真正做到收縮兵力,重點防禦,只顧着撿芝麻而丟了西瓜。也可以這麼說,過長的戰線把兵力不足的中央集團軍羣給拖垮了。其實,在擁有強大的裝甲部隊的蘇軍面前進行所謂的據點必守的政策顯得有點不太現實,應儘可能地利用現有的兵力實施機動防禦,應保證的是兵員上的數量,而不是所謂的土地的多少,這一點希特勒不能不說是顯得目光短淺。而後來上任的莫德爾元帥雖然當過裝甲師的師長,對裝甲戰有深刻的認識,但那時的中央集團軍羣已經是一個再輕輕捅一刀就真正破了的泄氣氣球,到處都在泄氣。即使莫德爾有華陀再生的能力,他也無法指揮中央集團軍羣挽回敗局。另外,同時把兩個集團軍羣的指揮權都賦予給莫德爾元帥,雖然莫帥有能力把這兩個集團軍羣很好地處理起來,但畢竟還是令他分了心,一個人始終是很難同時把兩件事做好的,這一點希特勒未免顯得有點失策。

甚至,在戰役發起前,德國統帥部沒能認清蘇軍在1944年夏季的主攻方向,這對於中央集團軍羣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致命的隱患。由於蘇軍始終將各坦克集團軍繼續留在西南方向上,這樣一來給德統帥部一個很大的迷惑,使他們堅信蘇軍不可能在中央戰場上發起有力的進攻。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蘇軍這樣做一來是爲了迷惑中央集團軍羣,二來是爲了分別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兩條戰線上發動猛攻,可見當時蘇聯高層領導人的胃口不小啊!正也因爲這樣,中央集團軍羣的前線官兵始終沒能意識到蘇軍最初的動向,致使在戰役的一開始德軍就一敗塗地,前線潰不成軍,如同1941年“巴巴羅薩”時可憐的蘇軍的處境,只是程度上沒那麼嚴重而已。當然,中央集團軍羣的那僅有的少得可憐的三個裝甲師根本就不能使這些裝甲兵能很好地與防線運用在一起,分散起來使用如同沒有裝甲兵一樣,集中起來也還是擋不住蘇軍的大規模坦克軍,還有這些部隊中有的坦克甚至還缺乏燃油,無論怎樣德軍都無法發揮裝甲師應有的威力。即使德國統帥部及時認清了蘇軍的主攻方向,沒有一定數量的裝甲兵的中央集團軍羣也只能是無法逃脫失敗的命運。相反,蘇軍卻擁有數量衆多的坦克,T-34型坦克齊裝滿員,並配有強大的地面火力和數量更爲龐大的步兵支援,保證了戰役進行時的絕對優勢。

同時,在德軍防線後方的蘇聯游擊隊同時也是德軍的一塊惡毒的腫瘤。這些游擊隊嚴重阻礙德軍向前線運送人員和物資,甚至連交通線也遭到他們神出鬼沒的破壞,經常使後方的德軍無法爲前線的部隊提供必要的援助。這些不在話下,更爲糟糕的是,難纏的游擊隊還使用聲東擊西的戰術,弄德整個中央集團軍羣都處於一種危險狀態,你很難判斷出他們什麼時候出沒或在哪裏出現,可以這樣說,中央集團軍羣所處的每一個地方(甚至是大後方)幾乎都是前線。所以說,德軍在後勤運輸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差,那些在前線拼命抵抗的官兵把彈藥都打盡了,而他們苦苦期望的只是口頭上答應來支援的援軍還遲遲未出現,那麼被蘇軍的炮彈所震聾了耳的那些前線官兵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走出工事來舉手投降。

關於巴格拉季昂行動評價如何?對歷史有着什麼影響 第2張

此外,蘇軍在戰役中動用的所有兵力與中央集團軍羣相比,的確佔有絕對優勢(坦克數量優勢爲10:1,飛機數量優勢爲7:1)。蘇軍在每次突擊時都能在正面方向上局部形成絕對佔優的兵力數量和裝備數量,如高密度地使用炮兵,炮兵的密度甚至還達到每公里平均150~200門火炮和迫擊炮,這些對於德軍來說,都是望塵莫及的。就如白俄羅斯帕裏奇地區,是德軍防禦的薄弱之處,只有據點式防禦,無綿密的防線,也更談不上有什麼強大的守備力量在此,但這裏大多都是森林和泥濘的沼澤,道路也幾乎不太通順,然而蘇軍卻選擇在此處爲主要突擊方向,那些爲數不多的守軍發夢也沒想到蘇軍的到來,紛紛舉手投降,這就爲蘇軍達到一個攻其不備的目的,好爲後面的快速向心突擊而鋪路,蘇聯的高層領導人真是用心良苦啊!而裝甲機動方面,由於蘇軍快速機動部隊的速度遠遠超過德軍,因此蘇軍能很好地在大縱深戰略的基礎上細緻化地運用分割包圍乃至與圍殲等戰術來將前線只能徒步行走的德軍瓦解,如維捷布斯克包圍戰和博布魯伊斯克包圍戰等等。並且蘇聯航空兵還總共出動飛機15.3萬餘架次來配合這次戰役,這樣一來蘇軍就徹底掌握了制空權。掌握了制空權,就能很好地把裝甲部隊的實力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這種陸空一體的大縱深戰略進攻在德軍看來,的確是很難阻擋。相反,對於德軍而言,失去了制空權,就等於把勝利拱手讓給了人家。這種思想德軍高層早就意識到,但無奈國內長期遭受盟軍轟炸的軍工業始終比不上地大物博的蘇聯。

德軍中央集團軍羣在白俄羅斯徹底崩潰後,通往波羅的海各國,東普魯士和波蘭的大門大開,致使東普魯士所有能調動的邊防部隊和訓練團甚至是元首自己的警衛營,都奉命赴東線戰場以堵缺口。而處在波蘭方面的德軍也倉促調來幾個師的兵力來封閉這個缺口,但這一切都是於事無補,因爲他們要面對的是擁有12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的強大無比的蘇聯紅軍。而這些蘇軍已經像發了瘋似的從這個400公里寬的缺口發動全線攻勢,更爲糟糕的是更多的蘇軍預備隊也向這個無法填補的大缺口裏涌了進來,當時的北方集團軍羣也被這個缺口而中斷了和中央集團軍羣的聯繫,導致日後該集團軍羣在庫爾蘭的悲劇,即使中央集團軍羣再調來100萬人也還是無法修補這個缺口了。所有的一切都註定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羣在這個夏天所遭受到的厄運。也可以這麼說,德軍中央集團軍羣的覆沒也是意料中的事了。

總之,德國中央集團軍羣在1944年夏季所遭受到的覆沒在強大的蘇軍面前始終都是無可挽回的敗局了……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