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古代戰役 > 長平之戰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有哪些相關的軼事典故?

長平之戰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有哪些相關的軼事典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一帶和趙國軍隊爆發了戰爭,史稱“長平之戰”。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秦、趙兩國因爭奪上黨,而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從秦國出兵使韓國割讓上黨到秦國獲勝,耗時三年。而長平之戰僅僅持續了5個月,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

此戰是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秦國數戰連勝,致使趙軍損失慘重,戰場上的局面對趙國極其不利。秦見趙國固守不戰,便派間諜散佈廉頗投降的謠言並揚言秦不怕廉頗,怕的是趙奢(曾大敗秦國)之子趙括。趙括遵照趙王意圖,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軍規,更換將吏,組織進攻。秦國暗中任命名將白起爲統帥,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切斷趙軍糧道,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長平之戰是戰國曆史的最後轉折,至此秦國的統一隻是時間問題。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

長平之戰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有哪些相關的軼事典故?

影響

長平之戰,秦軍取得了巨大勝利,大大地削弱了趙國,爲秦完成統一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在長平之戰勝利後,白起又分秦軍爲三路,擴張戰果:命王齕率一軍攻佔趙國的皮牢(地名);命司馬梗率一軍北上,奪取太原(今山西中部地區);白起親率大軍準備攻打趙國首都邯鄲,想一舉滅亡趙國。

秦軍東取武安、西取皮牢、北佔太原的時候,韓國、趙國都異常恐懼。趙國與韓國合謀,派使者攜帶重金赴秦,遊說范雎。范雎被趙國使者說服,便向秦王建議接受議和,秦王採納了范雎的意見,允許韓國割垣雍,趙國割六城,達成和議,於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一月下令罷兵。白起得知此事後與范雎產生矛盾。

秦昭襄王沒聽白起的建議,在失去時機的情況下攻打邯鄲,結果在後來的邯鄲之戰中,秦國戰敗。

長平之戰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有哪些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2張

長平之戰結果,趙軍固全軍覆沒,秦亦死傷近二十萬,即雙方傷亡超過六十萬。此役成爲春秋戰國時代一次持續最久、規模最大、最慘烈的戰爭,誠如古人論及東周500年的戰爭時,唯推晉陽、長平兩役,所謂“晉陽之圍,懸釜而炊;長平之戰,血流漂滷”。

長平之戰中,秦軍前後共殲滅趙軍45萬人,從根本上削弱了當時關東六國中最爲強勁的對手趙國,也給其他關東諸侯國以極大的震懾。這場戰爭由於秦取得全勝,由其統一的形勢已成不可逆轉,從此急轉直下。長平之役,標誌着以列國林立、兼併戰爭頻發爲時代特徵的戰國一代行將終結,一個史無前例的中央集權大帝國即將臨降。

長平一役,爲戰國時代乃至整個封建史上最大的戰爭,其慘烈程度在世界冷兵器時代也是罕見的。不僅僅有着列國中最主要國家最高決策層戰略成敗得失值得研究,也集中了戰國一代最優秀最傑出的軍事戰略家——廉頗、白起等將領的參與,包含着這羣千古名將指揮如神的運籌幃幄,因此凝聚着中國古代悠久的發達的軍事科學理論和實踐經驗。

長平之戰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有哪些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3張

軼事典故

紙上談兵

成語紙上談兵,經常用於形容長平之戰失利的趙括。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成爲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貿然進攻,結果被秦軍打敗。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