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節

【原文】

齊人伐燕,勝之1。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2。取之,何如?”

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3。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4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5,亦運6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譯文】

齊國攻打燕國,戰勝了它。齊宣王問道:“有些人勸我別兼併燕國,也有人勸我兼併它。〔我想:〕以一個萬乘之國去討伐另一個萬乘之國,五十天便打下來了,光靠人力達不到這一目的〔,一定是天意如此〕。如果不去兼併,上天會〔認爲我們違反了他的旨意而〕降下災害來。兼併它,怎麼樣?”

孟子答道:“如果兼併它,燕國百姓高興,便兼併它——古人有這樣做的,周武王就是個例子。如果兼併它,燕國百姓不高興,就不要兼併它——古人有這樣做的,周文王就是個例子。以一個萬乘之國去討伐燕國這個萬乘之國,燕國的百姓卻用筐盛着飯,用壺盛着酒來歡迎王的軍隊,難道會有別的意思嗎?只不過想躲開那水深火熱之苦罷了。假設反而是像水越深,像火越大,那燕國百姓也只會奔走逃避而去的。”

【註釋】

(1)齊人伐燕,勝之:事在齊宣王五年(前315年),燕王噲把燕國讓給他的相國子之,國人不服,將軍市被、太子平攻子之,子之反攻,殺市被、太子平;齊宣王派匡章乘機攻打燕國;燕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燕君噲死,齊因而速勝。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2)不取,必有天殃:類似文字常見於先秦古籍,應是當時流行的觀念。

(3)文王是也:《論語·泰伯》說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仍服事殷商。

(4)簞食壺漿:簞(dān),古代盛飯的竹筐;食,飯;漿,用米熬成的酸汁,古人用以代酒。

(5)如水益深,如火益熱:逢彬按,這兩句的“如”,是“好像……那樣”的意思,不是“如果”的意思。表示“好像……那樣”的“如”,其後通常接名詞或名詞詞組,如:“如金如錫,如圭如璧。”(《詩經·衛風·淇奧》)當表示這個意義的“如”後面所接的是一主謂結構時,主謂之間通常有一“之”字:“如川之流,綿綿翼翼。”(《詩經·大雅·常武》)但也不盡然:“誅其君,吊其民,如時雨降。”(《孟子·滕文公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熱”就屬於後面這一類。若“如”表示“如果”,則爲“如+(非主謂結構的)謂詞性成分”。詳見楊逢彬《孟子新注新譯》。

(6)運:徙,奔走逃避。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