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本草綱目·第一卷·序列·神農本經名例原文是什麼內容?

本草綱目·第一卷·序列·神農本經名例原文是什麼內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一卷·序列·神農本經名例

上等藥一百二十種爲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以上經爲本。

中等藥一百二十種爲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羸者,以中經爲本。

下等藥一百二十五種爲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攻積破聚,治癒病患者,以下經爲本。

上稱三品藥共三百六十五種,取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應一日,以成一歲。其數翻倍,成七百三十種。

藥中有君、臣、佐、使,以便相互配合、制約。配合成方劑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

藥有陰陽的配合,子母兄弟,根莖花實,苗皮骨肉。

不同藥物之間,藥性不同,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此七種情況,須結合起來看。應當用相須相使者,勿用相惡相反者。若需制約藥物毒性,方可採用相畏相殺者。不如此,不宜採用。[時珍說]藥有七種情況:獨行者,單方不用輔藥。相須者,指同類藥,不可分開使用,如人蔘、甘草、黃檗、知母之類。相使者,指可輔助主藥的輔藥。相惡者,指藥物互相奪取藥能。相畏者,藥性受到彼此制約。相反者,兩藥性不相合。相殺者,制約彼此的毒性。古方多有用相惡相反者,蓋相須、相使同用者,爲用藥中的帝道。相畏、相殺同用者,爲用藥中的王道。相惡、相反同用者,爲用藥中的霸道。

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藥物有毒、無毒,陰乾、曝幹,採造時月,生熟,出產土地,真僞及新舊,都有各自的製作及服用方法。藥性有宜於制丸者,宜於入散藥者,宜用水煮者,宜用酒漬者,宜膏煎者,亦有宜於以此各種製劑方法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皆須順隨藥性,不得違反逾越。

欲療病先察病源,等候病變機轉。如五臟未虛,六腑未竭,血脈未亂,精神未散,則服藥必活。若病已成勢,可得一半治癒機會。病勢已過,則性命難保全。

療寒用熱藥,療熱用寒藥,飲食不消化用吐、下藥,鬼疰、蠱毒用毒藥,癰腫瘡瘤用瘡藥,風溼用風溼藥,各隨其所宜。

病在胸膈以上者,應飯後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應飯前服藥。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早晨服藥。病在骨髓者,宜飽食後夜晚服藥。

本草綱目·第一卷·序列·神農本經名例原文是什麼內容?

赤松子 赤松子爲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相傳爲神農時人,善識藥煉神,能入水不濡,入火不焚,後成仙。由此知中國曆來對草藥的重視與推崇。

夫大病之主,有中風、傷寒,寒熱、溫瘧,中惡、霍亂,大腹水腫,腸澼下痢,大小便不通,奔豚上氣,咳逆、嘔吐,黃疸、消渴,留飲癖食,堅積、癥、驚悸、癲癇、鬼疰,喉痹、齒痛,耳聾、目盲,癰腫惡瘡,痔瘻癭瘤。男子五勞、七傷,虛乏羸瘦。女子帶下崩中,血閉陰蝕。蟲蛇蠱毒所傷。此爲病症的大略,其間的細微變化,各宜依端緒以採用。

本草綱目·第一卷·序列·神農本經名例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2張

安期生 秦時人,今安徽人,賣藥於海邊,時人皆呼千歲公。傳始皇帝曾向其求問長生之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