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本草綱目·第一卷·序列·七方具體內容是什麼?

本草綱目·第一卷·序列·七方具體內容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一卷·序列·七方

方岐伯說:氣有多少,形有盛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又說:病變部位有遠近,證候有中外,治療有輕重。近者用奇方,遠者用偶方。發汗不用奇方,攻下不用偶方。奇方不能去病則用偶方,謂之重方。偶之不去則反佐以取之,所謂寒熱溫涼,也可能是和病相反的症候。[王冰說]髒位有高下,腑氣有遠近,病證有表裏,藥用有輕重。單方爲奇,複方爲偶。心肺爲近,肝腎爲遠,脾胃居中。腸羶胞膽,亦有遠近。識見高遠者,能夠權衡利弊對症下藥。藥方與其重不如輕,與其毒不如善,與其大不如小。[時珍說]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反佐,即從治之法。比如熱在下而上有寒邪,則在寒藥中加入熱藥爲佐,藥物下膈之後,熱氣既散,寒性也隨着散發出來。寒在下而上有浮火,則熱藥中入寒藥爲佐,下膈之後,寒氣既消,熱性隨發也。[完素說]邪氣流變在於發病,治病在於藥方,制方在於人對藥物的反應。方有七類:大、小、緩、急、奇、偶、復。制方的體用在於氣味。寒、熱、溫、涼,四氣生於天。酸、苦、辛、鹹、甘、淡,六味成於地。所以有形爲味,無形爲氣。氣爲陽,味爲陰。辛甘發散爲陽,酸苦涌瀉爲陰。鹹味涌泄爲陰,淡味滲泄爲陽。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軟或堅,各隨臟腑病證的不同而施藥品味,因此,有七分方制的規定。奇方、偶方、複方,爲三分制。大、小、緩、急者,爲四分制之方。所以說:治病有緩急,制方有大小。

本草綱目·第一卷·序列·七方具體內容是什麼?

李八百 號紫陽真君,亦爲中國神話傳說中人,善製藥煉丹,爲蜀人,歷時八百歲,經夏商周三朝。

大方 [完素說]病在身表爲遠,裏爲近。大小者,是指方制的奇偶組成法。如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爲奇之小方也。大承氣湯、抵當湯,奇之大方也,之所以這麼叫,是因其攻裏而用之也。[張從正說]病有兼證而邪不一,不可以一二味治者宜之。肝腎及下部之病道遠者宜之。王太僕以心肺爲近,腎肝爲遠,脾胃爲中。劉河間以身表爲遠,身裏爲近。以子觀之,身半以上其氣三,天之分也。身半以下其氣三,地之分也。中脘,人之分也。

小方 [從正說]小方有二:一種主藥兩輔藥的小方,病無兼證,邪氣專一,可一二味治者宜之。量少要多次服用的小方,心肺及在上之病者宜之,徐徐細呷是也。[完素說]肝腎位遠,數多則其氣緩,不能速達於下。必大劑而數少,取其迅急下走也。心肺位近,必小劑而數多,取其易散而上行也。所謂肺服九、心服七、脾服五、肝服三、腎服一,乃五臟生成之數也。

緩方 [王冰說]假如病在腎而心氣不足,服藥宜急過之,不以氣味飼心,以免腎藥凌心,心復益衰矣。上下遠近之病與之相同。[完素說]聖人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上下俱無犯。[好古說]治上必妨下,治表必連裏。用黃芩以治肺必妨脾,用蓯蓉以治腎必妨心,服乾薑以治中必僭上,服附子以補火必涸水。[從正說]緩方有五:有以甘甜爲緩劑之方,甘草、糖、蜜之屬是也,病在胸膈,取其留戀也。有丸劑緩之之方,比之湯散,其行遲慢也。有品味衆多之緩方,藥衆則遞相拘制,不得各騁其性也。有無毒治病之緩方,無毒則性純功緩也。有氣味俱薄之緩方,氣味薄則長於補上治上,比至其下,藥力已衰矣。

急方 [完素說]味厚者爲陰,味薄者爲陰中之陽,故味厚則下泄,味薄則通氣。氣厚者爲陽,氣薄爲陽中之陰,故氣厚則發熱,氣薄則發汗是也。[好古說]治主宜緩,緩則治其本也。治客宜急,急則治其標也。表裏汗下,皆有所當緩、所當急。[從正說]急方有四:有急病急攻之急方,如中風之類的疾病。有湯散蕩滌之急方,下嚥易散而行速也。有毒藥之急方,毒性能上涌下泄以奪病勢也。有氣味俱厚之急方,氣味俱厚,直趨於下而力不衰也。

本草綱目·第一卷·序列·七方具體內容是什麼? 第2張

劉晨 神話中人物,傳爲漢時剡縣人,與阮肇人入山中採藥迷途,得遇神人獲靈藥異草。此種神話傳說,體現了中藥發展進程中虛有神創的觀點

奇方 [王冰說]單方也。[從正說]奇方有二:有獨用一物之奇方,病在上而近者宜之。有藥合陽數一、三、五、七、九之奇方,宜下泄不宜發汗。

偶方 [從正說]偶方有三:有兩味相配之偶方,有古之二方相合之偶方,有藥合陰數二、四、六、八、十之偶方,宜發汗不宜下泄。

複方 [好古說]復者,再也,重也。所謂十補一泄,數泄一補也。又傷寒見風脈,傷風得寒脈,爲脈證不相應,宜以複方主之。[從正說]複方有三:有二方、三方及數方相合之複方,如桂枝二越婢一湯、五積散之類。有本方之外再加別藥,如調胃承氣加連翹、薄荷、黃芩、梔子爲涼膈散之屬是也。有分均等之複方,如胃風湯各等分之類。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