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揭祕:古代科舉也有試題泄密之事發生?

揭祕:古代科舉也有試題泄密之事發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如今的高考,重要性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就相當於古代的科舉考試。

而古代的科舉考試,也同樣屬於國考,異常嚴格,負責出卷的考官,也同樣會受到隔離。但是,即使再怎麼嚴格的管理制度,依舊會出現一些投機取巧的考生,他們想要通過走旁門左道一舉中地。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大文人唐伯虎和他的朋友徐經、汪大燮。

爲了防止考生作弊,保證考試的公平公正,在唐朝時期,建立了鎖院制度。那麼,何爲鎖院制度?朝廷規定:每年科舉考試開始到結束名次出來這一期間,考官都要進入貢院不能隨意出來。嚴格的隔離考官和考生,泄漏試題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但是,在明朝時期,還是發生了一件考題泄露的大事。

1498年,唐伯虎參加鄉試取得第一名的好名次,次年,他與好友徐經進京參加會試。徐經文才不如唐伯虎,所以,有落第的可能,因此,他便買通了考官程敏政拿到了考題。在拿到考題之後,徐經請唐伯虎幫他撰文,而唐伯虎卻並不知情,所以,寫好文章之後,還拿去與其它考生討論。

之後,在考試時,則有考生舉報試題被泄露,考官程敏政和徐經的暗箱操作被查明,連唐伯虎都受到了牽連。之後,程敏政入獄,兩個考生也被取消了考試資格。

揭祕:古代科舉也有試題泄密之事發生?

清朝時期,爲了防止考官被考生收買,於考前的幾天纔會派出考官,但是,就算是這樣,考生還是可以根據考官的來源猜出試題。而考官的來源,除了內部人士外人一概不知,但是,難免有上層人士能打探到消息。在消息外流之後,考生就知道考官是誰,便會根據考官的性格特點,大致猜出試題。

除了考官和考生串通一氣泄露試題之外,還有一批專門靠考試而發財的賣真題之人,這在很多史書中,都有記載。 在科舉考試之前,全國各地的書商就會紛紛行動起來,開始編寫考試用書。而這些考試用書的內容,一般都是從四書五經中總結出來的一些八股文,還有往年的真題等等。

在考試之前,書商便會將這些書拿到省會去賣。這些書非常暢銷,即使是一兩銀子一本,也有很多考生搶着買。

揭祕:古代科舉也有試題泄密之事發生? 第2張

然而,編書主要有兩個目的,最大的目的就是賺錢。

在中國古代,官本位思想非常濃厚,幾乎所有讀書人,都抱着學而優則仕的想法,所以,編寫出來的書不愁沒有銷路。而這些書,有的確實是由作者本人編寫的,但是,有些卻冠了一些文學大師之名。

除了賺錢之外,還有一些人出版書是爲了出名。

一些富商並沒有很多文化,有的甚至目不識丁,但是,他們卻願意花錢去找幾個窮書生來寫書,然後,再冠上自己的名字,名氣便會隨着書本的暢銷而與日俱增。

如:小說《儒林外史》中,就描述了這樣一個人物馬二先生,他就編寫了一本考試用書。書裏收錄了歷年中舉考生的文章和點評,而且,他編寫的“作文書”尤其暢銷。但是,馬二先生的仕途卻是非常的坎坷,屢屢受挫,可是,他卻靠着這本書而不爲生活發愁。

因爲,有人編寫“作文書”,所以,就有考試前瘋狂背作文的情況。

乾隆五十四年,江西鄉試的主考向皇帝上奏表明:民間經常會有人編寫關於猜題及寫文章的模板的書籍,請求皇帝下令禁止。爲了公平起見,皇帝下令規定:刊刻書本不能刪節減字,必須要刊印全本,因爲刊刻刪節版的書籍,考生就會夾帶入考場和背誦舊文。

清代文人吳光槐,就是因爲背誦了範文而被取消名次的。

乾隆三十年,他參加了鄉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在放榜之後沒幾天就被人舉報了,舉報的理由就是抄襲。之後,經過調查,根據他本人的口供,在第一場考試的時候寫的文章則是背了江南一位舉人的文章,而第二場第三場都是他本人一字一句寫的,即便是這樣,他還是被取消了名次。

除此之外,著名的大文豪魯迅先生曾在母親的安排下,讓人替考。1898年,魯迅參加了縣考(童試),按照當時的科舉規定,過了縣考纔有資格參加府考,然後,繼續參加鄉試。當時,魯迅雖然過了門檻,但是,名次卻不是很高,而且,當時的魯迅已經去了南京,無法參加府考。

所以,魯迅的母親,爲了給兒子留下一條後路,便找了兩個替考的人代替魯迅與弟弟周作人參加考試,結果,還考上了。但是,因爲魯迅在南京接觸到了新思想,便沒有繼續參加科考。

後來,這件事便不了了之了。

雖然,考試時要鎖院,但是,還是鎖不住那顆行賭作弊的心。科舉考試打破了貴族壟斷官場的局面,讓寒門子弟也能有機會入朝爲官了,這在古代的封建社會,相對來說還是很公平的,但是,卻總有一些不和諧的人,想要破壞這難得的公平,真的是可惡至極。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