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北非登陸戰的成功 對同盟國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意義

北非登陸戰的成功 對同盟國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意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42年10月,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地中海海戰已經進行到收尾階段,美、英聯合參謀長召開聯席會議,準備在北非登陸,奪取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法屬西非等地,將隆美爾的部隊置於英軍夾擊中,進一步減輕德國和意大利軍隊對馬耳他島的壓力,恢復英國對地中海的制海權,殲滅非洲大陸上的意德軍隊。

當時(即1942年11月以前),法國維希政府在北非的軍隊達20萬人,飛機約500架。在北非各港還有法國艦隊的大量兵力(4艘戰列艦、12艘巡洋艦、約40艘驅逐艦、20多艘潛艇及其他艦艇)。但法軍不願站在德國一邊作戰,因此,法軍對盟國並沒有構成實質上的嚴重威脅。正是在這種錯綜複雜的背景下,一場登陸戰中的經典之役北非登陸戰打響了。

北非登陸戰的成功 對同盟國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意義

北非登陸戰又稱"火炬行動",幾十萬英美聯軍在北非摩洛哥等地登陸,美軍爲主力,與北非東部的英聯邦軍隊,形成對德國意大利聯軍的鉗形攻勢。

當時,盟軍計劃在北非登陸戰中使用的兵力共10.7萬人,分別編成東、中、西3支特混艦隊。東部特混艦隊由英國海軍少將巴勒指揮,他們從英國輸送了2.3萬英軍和1萬美軍到達阿爾及爾方向實施登陸作戰,海軍兵力有旗艦一艘、航空母艦兩艘、輕型巡洋艦3艘、防空艦3艘、驅逐艦13艘、艦隊掃雷艦6艘和護航炮艦3艘、護衛艦6艘、掃雷艦6艘、拖船8艘、潛艇3艘、登陸艦艇25艘,補給船16艘;中部特混艦隊將在英國海軍的支援下,從英國本土輸送3.9萬美軍抵達奧蘭地區實施登陸作戰,由英國海軍少將特魯布里奇指揮。海軍兵力有英軍戰列艦一艘、護航航空母艦兩艘、防空艦3艘、驅逐艦13艘、掃雷艦8艘、護航炮艦6艘、拖船8艘、潛艇兩艘、登陸艦29艘、補給艦28艘;西部特混艦隊即美國第34特混艦隊,他們將直接從美國本土輸送3.5萬人抵達法屬摩洛哥的麥赫迪亞、費達拉和薩菲一線實施突擊上陸,主要目標是攻佔卡薩布蘭卡。特混艦隊由美國海軍少將休伊特指揮,登陸兵則由鼎鼎大名的美國陸軍少將巴頓指揮。海軍兵力有一艘航空母艦"突擊者"號、護航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兩艘、重型巡洋艦3艘、輕型巡洋艦4艘、驅逐艦38艘、潛艇4艘、運輸船23艘、補給艦8艘、油船5艘。

北非登陸戰的成功 對同盟國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意義 第2張

盟軍在阿爾及爾附近海灘登陸

1942年10月22日,東部特混艦隊按計劃起航,由英國本土艦隊的部分戰艦和兩艘航空母艦的艦載機,以及駐紮在英國本土、直布羅陀、馬耳他島的岸基飛機擔任沿途的海上和空中掩護。11月5日至6日夜間,該艦隊與中部特混艦隊會合,同時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轉向馬耳他島航行,用以迷惑日軍。在駛抵目標區北部海面後,它們突然改變航向向南航行,直抵各預定上陸海灘,取得了很好的奇襲效果。各艦到達預定海灘後,對阿爾及爾港的正面攻擊由英突擊驅逐艦"布羅克"號和"馬爾科姆"號擔任。11月7日深夜,"布羅克"號和"馬爾科姆"號駛抵阿爾及爾外海,完成了戰鬥準備。8日2時20分,兩艦在獲悉各海灘突擊上陸成功後,立即輸送美步兵第135團的一個營,向港內開進,卻被法軍發現,受到法海岸炮兵的猛烈攻擊。其中"馬爾科姆"號發動機艙中彈甚多,3座鍋爐被毀,航速頓時減緩,其他各處也彈痕累累,被迫撤出戰鬥。頑強的"布羅克"號第二次衝入港口時,由於受到法軍機槍的密集射擊,損失也很嚴重。5時20分,該艦強行靠岸,登陸部隊上岸後全部被法國守軍包圍並俘虜,於是,"布羅克"號也被迫撤出戰鬥,並因受傷過重,在返回直布羅陀港途中沉沒。雖然英軍戰艦損失不小,但由於盟國情報機關的有效活動,使法國的立場發生了改變。維希政府武裝部隊總司令達爾朗在盟軍登陸不久,就在阿爾及利亞向法軍下達了停止抵抗的命令。許多法國部隊繳械投降,使阿爾及爾很快爲盟軍所控制。

在地中海奧蘭地區實施的登陸作戰中,奧蘭港佔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爲奪取奧蘭港,盟軍中部特混艦隊的登陸部隊按預定計劃分別在"X"、"Y"、"Z"3個海灘登陸。在"Z"海灘登陸的登陸兵,其進攻目標爲阿佐灣的阿佐港。輸送登陸兵的艦船於11月7日23時進入阿佐灣後,隨即開始換乘登陸艇實施突擊登陸,他們並沒有遭到岸上法軍的抵抗。這是因爲,法國守軍事先對盟軍登陸行動毫無察覺,所以阿佐港口的航標燈仍照常放光,港口的防禦網也沒有佈設。直到11月8日1時20分,盟軍從海灘上陸的登陸兵已有千餘人,法國的海岸炮兵纔有所察覺,他們進行了一些射擊,但因盟軍施放煙幕掩護的效果較好,登陸艇和人員損失都不大。8日下午,當地法軍停止了抵抗,使盟軍沒有卸載的運輸艦船順利抵靠碼頭卸載。

北非登陸戰的成功 對同盟國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意義 第3張

北非阿爾及利亞,即將前往突尼斯戰線的法軍與美軍士兵在奧蘭火車站握手。

"Y"海灘在奧蘭港西側,離登陸正面約5公里。美步兵第1師第26加強團首先登陸,沒有遇到重大抵抗,所以進展非常迅速。雖然美軍在拂曉時曾一度受到法國海岸炮兵的襲擊,但後來襲擊又被美軍艦艇的炮火支援所壓制。另外,美軍裝甲第1師的一部於8日1時43分由"X"海灘開始登陸,在佔領勞勵爾後,美軍迅速攻佔了塔法拉伊和拉悉尼亞兩處的飛機場。但是協助攻擊飛機場的空降第509團第2營因降落地點發生偏差,沒有起到協同作戰的效果。同時,向奧蘭港正面進攻的英軍驅逐艦"哈特蘭"號和"沃爾納"號在11月8日駛抵港口時,被法軍海岸炮和港內法艦襲擊而先後沉沒。不過,盟軍的損失並不大,11月10日,東西兩路的登陸部隊攻抵奧蘭城郊,奧蘭即被盟軍佔領。

摩洛哥方向的登陸作戰,由盟軍西部特混艦隊負責實施,突擊上陸時間預計爲11月8日4時。10月23日,西部特混艦隊從美國東海岸出發,爲了保障海上航渡安全,以達成奇襲效果,他們在上船港口和航渡過程中採取了一系列欺騙措施。首先出航的爲5艘嚮導潛水艇,其任務是搜索和偵察摩洛哥灘頭及達喀爾一帶的海面情況,引導整個艦隊到達目標區。爲避免艦隊在任何港口附近集中,他們採取航行途中依次會合的方法。掩護艦羣先在波特蘭的加斯哥灣集中,於10月24日起航。航空母艦支援艦羣先駛往百慕大島集中,10月25日由百慕大島起航,於28日與主力艦隊會合。南、北兩路突擊艦羣於10月23日由諾福克的漢普頓錨地起航,開始採取東南航向,造成與航母會合、開赴西印度羣島舉行聯合演習的假象。中路突擊艦羣於10月24日向東北方向航行,假意駛赴英國,以遮掩對方耳目。在海上航行中,艦隊白天採取蛇形航路航行。入夜後,採取直線航路航行。

北路突擊艦羣於11月7日15時脫離主力艦隊,直駛麥赫迪亞,到達後按預定計劃從5個海灘上陸。原定突擊上陸時間爲11月8日4時,後因卸載延遲,於5時15分通過出發線向海灘衝擊。在整個上陸過程中,登陸兵只遇到輕微抵抗,一切都按預定計劃進行,戰鬥於11月11日結束。

北非登陸戰的成功 對同盟國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意義 第4張

1942年11月8日,美軍"馬薩諸塞"號戰艦增援在卡薩布蘭卡登陸的美軍。

中路突擊艦羣在費達拉地區登陸的目的在於攻取卡薩布蘭卡港。卡薩布蘭卡港設備完善,防禦周密,在這裏實施正面登陸困難很大,而且沒有取勝把握。盟軍只有避強擊弱,選擇附近的費達拉爲登陸點。這個地區的登陸兵,按預定計劃應於11月8日4時開始突擊上陸,在拂曉前完成6000人上陸的任務,以便集結必要兵力進攻費達拉市區。11月7日午夜,中路突擊艦羣的輸送艦船抵達費達拉海灘附近後,立即開始實施換乘和上陸戰鬥,但因多數士兵都是新兵,缺乏經驗,所以直到5時20分纔開始搶灘,一小時以後,他們的上陸者大概只有3500人。但因上陸時沒有遇到法軍的有力抵抗,進展較爲順利,並於11月7日中午前完成了對費達拉的佔領,當地法軍被迫投降。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北非登陸戰中,法國軍隊沒有進行堅決抵抗,這主要歸功於美國通過外交手段,在法軍高級將領中培育親美勢力的結果。在盟軍登陸之前,艾森豪威爾向法軍進行的廣播講話也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盟軍北非登陸時遇到的阻力。另外,盟軍在登陸戰役中對登陸時間、地域以及登陸部隊航渡中所採取的欺騙、僞裝和保密措施,也取得了很大成功。當然,這次登陸作戰也暴露出美、英軍的一些問題,最爲突出的是登陸兵缺乏專門訓練,特別是在夜間條件下的登陸戰術動作不熟練;陸海軍之間的協同還不完善,以致在換乘和搶灘過程中常產生混亂現象。

北非登陸戰的成功,對同盟國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意義,它爲盟軍控制了突尼斯海峽通道,進而控制了整個地中海,爲而後發動西西里島登陸戰役和諾曼底登陸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這場戰役徹底解除了德、意軍對馬耳他島的長期圍困狀態,爲美、英軍向北非德軍發動東西夾擊的鉗形攻勢奠定了基礎,這使稱雄一時的隆美爾部隊腹背受敵,最後崩潰於突尼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