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爲何有宋人會認爲王安石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

爲何有宋人會認爲王安石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王安石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變法是封建王朝試圖變強的方法之一,通過對國家的制度做出重大的變革,來達到富強之目的;說白了是改變現有的格局,觸動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來使國家富強起來。

自古以來,有名的變法有秦國商鞅變法、宋朝的王安石變法、明朝的張居正變法、清朝的戊戌變法等。

因爲變法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所以變法者往往下場很慘的,像歷史上商鞅落得被殺下場、王安石是被罷相鬱鬱而終、張居正死後則是被清算、光緒帝在戊戌變法失敗以後,更是被慈禧太后囚禁起來。

今天我們看待歷史,宋安之發現大多數人有一個現象,那就是非黑即白,對於很多歷史人物或者事件,要麼是一味的讚美,要麼是一味的貶低;

以非黑即白的角度來看待歷史,其實還是一定錯誤的,除了那些臭名昭著的恥辱人物以外,其實很多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還是有着兩面性的,既有不好的一面,更有好的一面,不可能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更不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

今天宋安之就以王安石變法之中的王安石和司馬光來說說歷史的兩面性。

爲何有宋人會認爲王安石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

說到王安石和司馬光,這兩位可謂是大名鼎鼎,王安石的變法是名垂千古雖敗猶榮,而司馬光從小就有神童之稱,像小學課本里就有司馬光砸缸勇救小夥伴的內容,後來司馬光寫出了資治通鑑,更是使人欽佩不已。

說起來這兩個人雖然在今天都是正面形象,其實在北宋滅亡以後的幾百年裏,王安石被大多數人認爲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一個負面人物,直到近代才翻案平反。

那麼爲什麼會這樣呢,這跟歷史的兩面性有什麼關係呢,下面宋安之具體來說說。

北宋末年,曾受過蔡京恩惠的楊時,爲了替蔡京辯解,在批評蔡京的同時,還不着痕跡的指出王安石變法纔是當下惡劣局面的原因所在,對剛繼位的宋欽宗上疏說道:蔡京用事二十餘年,蠹國害民,幾危宗社,人所切齒,而論其罪者莫知其所本也。蔡京以繼述神宗爲名,實挾王安石以圖身利;今日之禍,實安石有以啓之。謹按:安石挾管商之術,飾六藝以文奸言,變亂祖宗法度。當時司馬光已言其爲害當見於數十年之後。今日之事,若合符契。

意思是雖然蔡京禍國殃民,但罪惡的根源在於王安石變法,正因爲他的變法,才導致今日金軍南下圍城,以至一發不可收拾之局面。

自北宋滅亡以後,王安石更是被定義爲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到了南渡以後的南宋時期,也無人有異議,之後歷朝歷代亦是如此,王安石戴着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這頂帽子,一直到了近代才被翻案平反。

平心而論,今天來看王安石的變法內容,諸如青苗法、市易法、農田水利法、方面均稅法等,都是好的變法內容,是切實可行的。

但爲什麼王安石會在北宋滅亡以後的好幾百年裏,被視爲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在於王安石變法觸動了守舊派的利益,而且關鍵是王安石最後變法失敗了,身爲失敗者,自然在所難免的要被勝利者進行惡性評價。

二是在於王安石變法,一開始就有守舊派反對,所以王安石選用人才的範圍並不大,因此誤用了一些小人,諸如呂惠卿和鄧綰等都是一些品行不端之人。

像王安石於熙寧七年四月罷相之時,力薦支持新法的呂惠卿爲參知政事,結果沒想到呂惠卿想在王安石罷相期內,登上相位,因此刻意製造了幾件有損於王安石政治聲譽的事情,希望藉此阻止王安石的復職,最後搞的二人是反目成仇。

爲何有宋人會認爲王安石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 第2張

王安石在兒子王雱死後,想要告退,鄧綰爲了自己的前途,死皮賴臉的請求宋神宗不要讓王安石告退,還要求在京城賜王安石一套宅邸。

正因爲用了這些小人,所以王安石的很多新法,在貫徹執行的過程中就變了性質,反而是弄巧成拙了。

今天來看,王安石的變法其實並沒有錯,最多是在用人方面犯了一些錯誤和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但當時失敗以後,王安石就被扣上了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不得不說歷史還真是諷刺。

這就是歷史的兩面性,王安石因爲當時變法失敗了,所以被人以非黑即白的角度說的一無是處,說成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直到近代,才被翻案平反,才被客觀看待。

說完王安石,再說說他的老對手司馬光。

司馬光自北宋一直到今天,一直屬於是正面人物。而司馬光也的確頗有才華,光是寫出資治通鑑,就使人欽佩不已。

爲何有宋人會認爲王安石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 第3張

但司馬光在政治上,無疑是自私自利的,身爲守舊派的代表之一,司馬光與王安石的政見不合,簡直是有些喪心病狂。

元豐八年,宋神宗駕崩,幼子宋哲宗繼位,朝政大權落於高太后之手。

高太后也是守舊派,所以重新起用了司馬光,結果司馬光爲了推翻新法,爲高太后想了一個高招,那就是“以母改子”的方法,意思是高太后改變兒子宋神宗的新法,母親改正兒子的做法,是天經地義的。

司馬光是全盤否定了新法,認爲這些新法都是這些新法都是“舍是取非,興害除利;名爲愛民,其實病民;名爲益國,其實傷國”。

認真來說,王安石的新法當時已經有一定的成效,而司馬光卻因爲反對王安石的新法而要全盤否定,的確操之過急。

像守舊派中就有不少人反對廢除新法中諸如保甲法和青苗法。像蘇軾和蘇轍弟兄,在熙寧年間推行免役法之時,他們是持反對態度的;等到了司馬光要把免役法廢除之時,他們卻又反對廢除免役法。

本來王安石變法有了一定成效,如果形成穩定局面,隨着時間推移,肯定會使北宋復興,蒸蒸日上也是指日可待;結果司馬光這麼一折騰,新法全盤否定,北宋不只是沒有了復興希望,更是因爲反反覆覆的政策,而元氣大傷。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司馬光還曾送地於西夏。

在王安石當宰相之時,支持王韶勝利完成了攻取河湟的戰役,北宋朝廷在河湟地區建立了熙河路之後,疆域進一步擴大。

後來宋神宗對西夏五路用兵,雖然大敗,但由沈括和種諤負責的鄜延路,在這次戰爭當中,卻先後取得了幾次戰役的勝利,並且奪佔了米脂、浮圖、葭蘆、安疆這四個軍寨,都深入到了西夏的境界之內,西夏與北宋是敵對政權,北宋佔領這些地方,本是無可厚非。

結果司馬光上臺以後,竟然設身處地的替西夏着想,提議要把宋神宗在位時期所攻佔的所有軍寨,要借新帝宋哲宗繼位改元的機會,主動的退還給西夏。

爲何有宋人會認爲王安石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 第4張

司馬光在元佑元年的春天,還特地寫了一道《論西夏札子》說道要將這些土地還給西夏,說得不知道的人,還以爲西夏沒有侵佔過北宋土地一般。保守派衆人則是紛紛厚顏無恥的支持,文彥博還火上澆油的提議,要把王韶從吐蕃諸部手中收復熙河路的全部地區及其蘭州,也一併奉送給西夏。

文彥博的這種愚蠢想法,沒想到馬上得到了司馬光的贊同。

他們馬上草擬了一個理由:如竊人之財,既爲人所執,猶不與之,可乎?

意思北宋跟賊一般,偷了人家的東西了,是不太道德什麼的。

面對這個幼稚理由,變法派人物安燾馬上駁斥說道:自靈武以東,皆中國故地。先帝興問罪之師而復之,何乃借諭如是?

先帝有此武功,今無故棄之,豈不取輕於外夷?

其他大臣諸如孫路和遊師雄等人皆是反對,結果卻是雖然熙河一路得以保全下來,但是沈括和種諤等人浴血奮戰得來的米脂、浮圖、葭蘆、安疆四寨,還是被以司馬光爲代表的保守派拱手送給西夏了。

這一做法,無論是當時亦或今天來看,無疑昏庸至極,竟然將浴血奮戰收復的土地拱手送於西夏,還認爲自己這方是賊,這樣只是物歸原主而已,簡直是愚蠢至極。

司馬光將北宋收復的疆土,就這樣輕飄飄的拱手送與西夏,結果是什麼呢?

是至今大衆都在稱讚司馬光,而這件事被人刻意的選擇性遺忘了。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司馬光屬於當時的勝利者,有人爲他歌頌罷了。

在非黑即白的觀點下,勝利者司馬光的拱手送地的愚蠢之事,都被人選擇性遺忘了,可見歷史需要兩面性看待,是多麼困難,是多麼可貴。

所謂看待歷史,還是少一些非黑即白,多一些兩面性的客觀看待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