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秦國之所以傷亡慘重,也要打長平之戰的原因是什麼?

秦國之所以傷亡慘重,也要打長平之戰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戰國時期,長平之戰,是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大軍發生的戰爭。對於長平之戰來說,是秦國和趙國之間的戰略決戰。此戰,秦國數戰連勝,致使趙軍損失慘重,戰場上的局面對趙國極其不利。趙王由於戰爭接連失利,遂求和秦國,不成被戲耍,再加上廉頗固守不戰使趙國蒙羞。秦見趙國固守不戰,便揚言秦不怕廉頗,怕的是趙奢(曾大敗秦國)之子趙括。於是趙王不聽虞卿和藺相如等的諫言,執意起用趙括代替廉頗。

秦國之所以傷亡慘重,也要打長平之戰的原因是什麼?

趙括遵照趙王意圖,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更換將吏,組織進攻。秦國暗中任命名將白起爲統帥,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切斷趙軍糧道,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在長平之戰中,白起最終消滅了45萬左右的趙國士卒,也即趙軍在這場戰役中可謂全軍覆沒。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對於秦軍來說,也付出了25萬左右的傷亡代價。那麼,問題來了,長平之戰,秦國同樣傷亡慘重,爲何非要打,不能妥協退讓嗎?

首先,衆所周知,在古代戰爭中,“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是比較常見的情況。在長平之戰中,雖然趙括導致趙軍全軍覆沒,不過,在反覆的較量中,趙軍也讓秦軍傷亡慘重。對此,司馬光也在《資治通鑑》中記載:“秦雖勝長平,士卒死者過半,國內空。”也即長平之戰後,秦國大軍也損失過半,這導致秦國一度國內空虛。在長平之戰中,秦軍的規模也在趙軍之上,也即至少達到了50萬人。所以,在長平之戰中,秦軍的傷亡人數,應該達到了25萬人左右。

雖然在當時,秦國已經成爲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諸侯國。不過,25萬人的傷亡,依然可以稱之爲秦國曆次戰役中傷亡最慘重的一次了。並且,在長平之戰中,秦昭襄王幾乎將秦國所有的精銳力量都交給了白起,也即秦國和趙國都是舉傾國之力。因此,對於秦國來說,在長平之戰時顯然存在被韓國、魏國、燕國、齊國、楚國等諸侯國偷襲的風險。不過,儘管如此,秦國在長平之戰卻堅決不退讓,究其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幾點。

一方面,秦國之所以不顧一切,堅持要打長平之戰,直接原因就是秦軍即將到手的果實,被趙國摘桃子了。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秦軍越過韓國進攻趙國,被趙將趙奢擊敗於閼與(今山西和順西北)。在閼與之戰後,魏國人范雎來到秦國,向秦昭襄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秦昭襄王根據"遠交近攻"的策略,首先攻打魏國,然後轉向韓國。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國攻打併佔領了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把韓國的上黨郡與本土的聯繫完全截斷。對此,在秦昭襄王看來,這意味着韓國的上黨郡,已經是唾手可得了。

秦國之所以傷亡慘重,也要打長平之戰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在此基礎上,韓桓惠王十分害怕,派陽城君到秦國謝罪,請求獻出上黨的土地以求秦國息兵。不過,對於韓國的上黨郡郡守馮亭,以及上黨郡的百姓,都不願意歸降秦國。於是,他們謀劃利用趙國力量抗秦,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趙國的國君趙孝成王和平陽君趙豹商議此事,平陽君主張不接受上黨郡,可是平原君趙勝主張接受上黨郡,最終,趙孝成王貪圖眼前的利益,選擇不接受了韓國的上黨郡。而這,自然成爲秦國發動長平之戰的導火索,也是秦國不惜一切代價,和趙國展開決戰的重要原因。

從秦國的角度來看,自己辛辛苦苦攻打韓國,讓上黨郡成爲一座孤城,現在得到這片疆域只差一步的時候,卻被趙國不勞而獲了,這無疑是非常令人憤怒的。進一步來說,這也意味着,趙國不把秦國放在眼裏,至少沒有保持足夠的尊重。如果趙國真的重視秦國,就不會在秦國身上摘桃子了。另一方面,秦昭襄王之所以不惜一切代價,發動長平之戰,並堅持投入秦國的全部精銳力量,也是因爲上黨郡的位置實在太重要了。

山西晉東南,古稱上黨,它是由羣山包圍起來的一塊高地,東部依太行山與華北平原爲界、西部依太嶽山和中條山與晉南(也稱河東)接壤。上黨,地勢高險,自古爲戰略要地之地,境內主要有長治盆地、晉城盆地兩塊盆地,兩盆地依丹朱嶺、羊頭山和發鳩山等山脈爲界(自古爲潞、澤兩府的傳統界山)。對此,在筆者看來,秦國一旦獲得上黨郡的話,可以直接威脅到趙國和魏國的腹地,比如趙國的都城邯鄲等。

最後,因此,趙孝成王之所以要對秦國摘桃子,也是因爲上黨郡可謂兵家必爭之地。秦國在獲得上黨郡之後,無疑可以直接派遣大軍偷襲趙國的都城邯鄲,這意味着趙國滅亡的風險將顯著提高。於是,在秦昭襄王看來,如果打贏了長平之戰,攻佔了上黨郡,那麼接下來不管是消滅魏國還是攻打趙國,都將獲得地理位置上的優勢。所以,在長平之戰中,秦昭襄王不能妥協,更不能因爲慘重的傷亡代價而和趙國談和,因爲這關係到秦國一統天下的進程。此外,秦國和趙國進行一場規模達到100萬人的決戰,也是因爲當時除了趙國,已經沒有人能真正威脅到秦國了。

在長平之戰之前,魏國因爲桂陵之戰、馬陵之戰、河西之戰、伊闕之戰、華陽之戰等戰役的失利,從而走向衰落。楚國在丹陽之戰、藍田之戰、垂沙之戰、鄢郢之戰等戰役後難以回到巔峯,至於曾經和秦國並稱爲東西二帝的秦國,也在五國伐齊後一蹶不振。而就韓國和燕國來說,顯然不是和秦國一個檔次的諸侯國。在此基礎上,胡服騎射後的趙國,顯然成爲當時唯一可以抗衡秦國的諸侯國。既然如此,秦昭襄王也希望通過長平之戰,來一勞永逸的解決這一強勁的對手。不過,儘管白起在長平之戰中擊敗了趙括,全殲了趙國的精銳力量。可是,趙國因爲根基深厚,得以在邯鄲之戰中扭轉局面,乃至於繼續成爲戰國後期秦國的主要對手,甚至可以說是秦國一統六國的最大阻礙。對此,你怎麼看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