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雲岡石窟是什麼時候開鑿的?裏面都刻了什麼?

雲岡石窟是什麼時候開鑿的?裏面都刻了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曇曜五窟”:開鑿於公元460-465年,是雲岡石窟的第一期工程。五個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來佛像,象徵了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

雲岡石窟古稱武州山(武周山)石窟,是由北魏皇室主持開鑿的皇家寺院,位於大同市西郊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這裏是內蒙古到山西的交通要道,即盛樂到平城的必經之路。

曇曜五窟(16-20窟)是雲岡開鑿最早,氣魄最宏大的窟羣。五窟六窟毗連成一組雙窟,規模宏偉,雕飾瑰麗,技法熟練,爲雲岡藝術之精華。

第十六窟(立佛洞)

公元460-470年

第十六~二十窟是雲岡最早開鑿的一組洞窟,因系著名高僧曇曜主持營建,故稱“曇曜五窟”。窟制相同,平面呈馬蹄形,穹窿頂,窟內造像以三世佛爲主,主像雕飾奇偉,冠於一世,分別象徵着北魏的五位皇帝。

第十六、十七窟是一組。第十六窟主像爲釋迦立佛,高13.5米,波紋狀髮髻,清秀俊逸。佛像身穿褒衣博帶式袈裟,胸前結帶下垂,屬北魏太和年間推行漢化時的服制。

雲岡石窟是什麼時候開鑿的?裏面都刻了什麼?

第十六-一窟

公元494-525年

橫長方形窟室,窟門、明窗及頂部均已坍塌。北壁三層龕,造像精美。上層中間盝形龕內交腳菩薩像,20世紀初被盜,現藏於法國巴黎色努斯基博物館;中層左側盝形帷幕龕內交腳菩薩像,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第十七窟(彌勒三尊洞)

公元460-470年

主像是菩薩裝的交腳彌勒,高15.6米,頭戴寶冠,胸佩蛇飾及短瓔珞,臂着釧,斜披絡腋,束腰收腹,下穿羊腸長裙,獅子座,具有濃郁的異域情調。西壁立佛面龐渾圓,造型古樸壯美。東壁坐佛雙肩齊挺,服飾線條流暢,刀法嫺熟。窟內四壁以千佛雕刻爲主,雕像清簡勁直,純真樸質,反映了雲岡早期造像的藝術特點。西壁佛像背光外緣供養天,單腿半跪,雙手捧蓮,神情恬靜,造型優美。明窗東壁太和十三年(487)造像龕,是雲岡石窟分期斷代的重要標尺。

第十八窟(立三佛洞)

公元460-470年

第十八、十九、二十窟爲一組,第十九窟是中心窟,開鑿時間最早。第十八窟設計嚴謹,佈局完整,北壁主佛像高15.5米,高肉髻,面頰豐圓,鼻樑高挺,渾厚質樸,身披千佛袈裟,兩側分別配置脅侍佛、脅侍菩薩及十大弟子像。左脅佛頭頂華蓋,面龐渾圓,體魄偉岸。左脅菩薩頭戴花冠,秀麗典雅。上端五弟子雕刻,俱爲西域人特徵,或提瓶靜立,或拈花微笑,或閉目傾聽,或若有所悟,或喜從心生,鬼斧神工,令人歎絕。

雲岡石窟是什麼時候開鑿的?裏面都刻了什麼? 第2張

第十九窟(寶生佛洞)

公元460-470年

主佛像結跏趺坐,高16.8米,是雲岡石窟中第二大佛。佛像耳輪齊肩,下頜崩毀。舉右手,肘下有一小柱支撐。衣紋簡潔明快,輕薄貼體,袈裟邊飾折帶紋。南壁羅睺羅因緣是雲岡最早的佛教故事圖像。窟外東西各開一耳洞,內一倚坐佛像。這種分窟安置三世佛的佈局設計,既有變化,又顯莊嚴,是北朝石窟形制的新創舉。

第二十窟(白佛爺洞)

公元460-470年

窟前立壁與窟頂早年崩塌,遼時建有木構窟檐,後毀於兵火,形成露天造像。主佛高13.7米,高肉髻,廣額豐頤,長目高鼻,有八字髭,手結禪定印,質地厚重的袒右袈裟,衣紋凸起,具有犍陀羅造像遺風。大佛挺拔健碩的身軀,氣勢雄渾的神情,突出表現了鮮卑遊牧民族的強大,是雲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與象徵,也是中國早期佛教雕刻藝術的空前傑作。大佛兩側各一立佛與脅侍菩薩,西像惜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