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因爲過於剛直而被掩蓋的納粹戰將:龍德施泰特

因爲過於剛直而被掩蓋的納粹戰將:龍德施泰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卡爾·魯道夫·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Gerd von Rundstedt,1875.12.12~1953.2.24),德國陸軍元帥(1940.7.19),著名軍事家、統帥。

龍德施泰特原本是一位很正直的軍官,他出身於一個軍人世家。他家族的軍人生涯已經延續了850年之久。他的父親先是一名驃騎兵少尉,後來升到少將。當青年龍德施泰特在格羅斯利希費爾德的高級軍校畢業之後,就於1892年被派到駐卡塞爾的步兵第八十三團見習。一年後,他晉升少尉,年僅18歲。

1900年,龍德施泰特晉升爲中尉團副官,三年後,被送往軍事學院學習。1907年晉升上尉並調總參謀部工作,後來調任步兵第一七一團連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任預備第二十二師參謀。1916年秋晉升少校,並任喀爾巴阡山某軍首席參謀官。大戰結束時任西線第十五軍參謀長。1920年任騎兵第三師參謀長。1926年任駐卡塞爾的第二集團軍參謀長。兩年後任騎兵第二師師長。1932年任第三師師長及柏林第三軍區司令。半年後就任駐柏林的第一集團軍司令,下轄4個步兵師和兩個騎兵師。

希特勒掌握政權後不久,國防軍同德意志國家社會黨之間發生了意見分歧。國防軍當局認爲,希特勒的大量擴軍只會影響軍隊的素質,同時也會導致西方列強的干涉。1938年元月,陸軍總司令弗裏奇受納粹祕密警察捏造的“生活醜聞”誣告,突然被解職,龍德施泰特曾立即要求見希特勒,並以其激烈爭辯。他要求法庭澄清控告弗裏奇的事實真相,要求宣佈弗裏奇無罪。 弗裏奇的被清算,僅僅是國防軍當局同希特勒之間鬥爭的一個例子。在後來的奧國和捷克蘇臺德地區問題上,雙方意見分歧更大了。

因爲過於剛直而被掩蓋的納粹戰將:龍德施泰特

龍德施泰特表現出來的正直、忠誠、敢言精神卻增加了希特勒對他的信任。德國陸軍開進奧地利後,1938年被希特勒提升爲上將。他沒買帳,主動呈請辭職,以求自我解脫。被免職後,退役。

當希特勒於1939年9月1日入侵波蘭的時候,龍德施泰特經常向其警告避免發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爆發了。英法爲履行對波蘭的條約義務,由9月3日對德宣戰。

由於局勢緊張,夏天,被其參謀長曼施坦因稱爲大戰術的解釋者、極爲卓越的天才軍人、不管一切細節小事而只注意大問題、在一剎那之間就能把握住任何問題要點的具有老派紳士光輝和將軍風度、連希特勒都爲之心折的人物的龍德施泰特又重新服役,出任進攻波蘭的“南方”集團軍羣司令。8月24日,他就正式接管了集團軍羣的指揮權。這次重新服役,是一種在戰場上建立功勳的軍人榮譽感在召喚着他,也是他軍人家族的血統使然。

龍德施泰特率領着3個軍團共36個師,於9月1日拂曉時,發起進攻,越過了波蘭國界(參見波蘭戰役)。戰爭開始了,龍德施泰特一邊指揮進攻,一邊在一處寺院中,與參謀長和其他高級幕僚人員吃了頓豐盛的早餐。用以調劑和鬆懈一下緊張的氣氛。

他指揮“南方”集團軍羣第十四集團軍奪佔了上西里西亞工業區後,以其一部兵力越過貝斯基迪山脈向塔爾努夫進攻,從西面進逼杜納耶茨河。

第十集團軍以大量快速兵團楔入奧珀倫以東波軍配置地域。其先遣部隊9月2日進抵琴斯托霍瓦以北的瓦爾塔河,爾後,集團軍各兵團向華沙和拉多姆急進,9月7日,該集團軍在寬正面渡過了皮利察河中游,其先遣支隊已到達華沙西南60公里處的托馬舒夫—馬佐維茨基和羅茲之間地域。第八集團軍9月7日逼進瓦斯克、卡利什以北一線。

9月11日,第十四集團軍強渡桑河,繼續向東推進,於9月16日在俄羅斯拉瓦、托馬舒夫地域圍殲了撤退中的由皮斯托將軍指揮的波軍各集團軍殘部。第十集團軍渡過瓦爾塔河後兵分兩路,南翼各兵團渡過皮利察河,從東西兩面迂迴維西察峯,向拉多姆形成整個戰局中第一個大合圍圈。9月13日合圍波軍,俘虜其5個師殘部共65000人和140門火炮。北翼各兵團向華沙推進,9月11日,一個突出的坦克兵團已直抵華沙,但它的一切衝擊都被擊退回來。

第八集團軍北翼第三十師,卻突遭波軍襲擊,危險勢態對第十集團軍都產生了影響。第八集團軍被迫轉向北面抗擊波軍突擊,第十集團軍停止向華沙前進,準備從東面衝擊波軍。襲莊德軍第三十師的波蘭軍隊以罕見的勇敢和拼命精神壓迫該師進行艱苦的防禦戰鬥,第八集團軍請求迅速派一個裝甲軍增援。

龍德施泰特卻並不忙於直接增援第八集團軍,而是要其儘量吸住波軍,同時命令已到達華沙南面的第十六裝甲軍,與後續的第十軍從東面切斷波軍退往華沙的道路,合圍波軍。在戰鬥激烈進行時,龍德施泰特和參謀長曼施泰因親自到第八集團軍司令部直接指揮作戰。9月16日。德軍六個軍緊緊縮小了合圍圈。並粉碎了波蘭軍隊多次突圍的企圖。18日,擊潰波軍。19日,波軍19個師和3個騎兵旅殘部約170000人,在司令官博爾特諾夫斯基將軍率領下投降。320門火炮,130架飛機,40輛坦克等落入德軍手中。

龍德施泰特奉命率部攻佔波蘭首都華沙,並限定在9月底以前必須實現。9月25日,德軍開始發動炮擊和進攻。9月27日正午,當龍德施泰特正視察第十八師時,突然聽到了波蘭軍隊願意投降的消息。於是命令停止炮擊。28日,波軍投降。30日,第十一集團軍攻佔莫德林要塞。整個波蘭戰役結束。

德軍進攻波蘭獲得成功,龍德施泰特因戰績而獲得騎士鐵十字勳章,並調任東線總司令。希特勒派弗蘭克擔任龍德施泰特的民防助理。由於龍氏厭惡弗蘭克是個狂熱的納粹分子,關係鬧得很僵,兩人無法合作共事。10月18日,這位東線總司令又另調新職,任西線的A集團軍總司令。

1939年10月24日,龍德施泰特到達西線,開始接管新成立的A集團軍。他的司令部遷入萊茵河畔一座優美而古老的建築物裏,距房屋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古樹所構成的方陣,中間立着一塊1812年法國駐科布侖茲的司令官爲紀念拿破崙大軍在徵俄的行軍途中由此地點渡過萊茵河所建的古碑。

龍德施泰特很喜歡這裏的環境,他每天上午習慣在萊茵河岸上作長時間的散步,儘管天氣寒冷,河水已結冰,但他仍只穿件薄薄的衣服去運動,這是他人伍後養成的習慣。當他的好友、參謀長曼施泰因勸他注意不要受寒時,他卻告訴這位好友,他一生都從沒穿過大衣。龍德施泰特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看偵探小說,常用這類小說來消遣;當然他自己也覺得這是一種低級趣味,一見有人進辦公室就迅速放進抽屜裏關上。他也是用這種消磨時間的方法,來應付讓他頭疼的那些希特勒朝令夕改洪水一樣衝入他司令部的文件。

這個時候,他的參謀長曼施泰因提出了修改陸軍總部原定的“黃色作戰計劃”的建議,得到了他強有力的支持。他親自簽名、批准,一再向陸軍總部提供備忘錄,企圖改變他們的原定計劃。龍德施泰特還親自給陸軍總司令布勞希齊寫了—-封信,以檢討在當時的特殊情況中,有關發動攻勢時的“基本問題”的方式,表示對曼施泰因建議的贊成。他在信中一開頭,就強調說明原計劃不足以爲一個全面勝利提供必要的基礎。在秋冬兩季實施,因氣候的關係,會使戰車及飛機遭遇到極大困難。警告不要在秋季過早發動攻勢。當布勞希奇來部隊視察時,他讓曼施泰因直接說明自己的意見。

1940年2月17日,曼施泰因奉召前往柏林,以新任命的第三十八軍軍長身份向希特勒報告。在此之前,龍德施泰特讓其主持了有陸軍息參謀長哈爾德等高級將領參加的沙盤演習,並當着所有出席人員的面,向其致謝,表揚其在參謀長任內的功績,祝賀其榮任新職。在這種場合,講了那麼多真誠而富有情感的話,表現出了司令官和參謀長的友誼。

希特勒在自己的書房中,聽取了曼施泰因關於西線攻勢的見解,表示完全同意。2月20日,照這個見解,希特勒命令頒發了新的作戰計劃,也就是“曼施泰因計劃”。這個以“奇襲”爲基礎的計劃後來受到布勞希奇的贊同,並被運用到整個西線戰役指揮中。

按新的作戰計劃,龍德施泰特所率的A集團軍羣理所當然的擔負了實施進攻的決定性任務。5月10日5時30分,西線攻勢開路,德軍各集團軍奉命在北海至馬奇諾防線全線發動進攻(參見法蘭西戰役)。A集團軍羣的第四集團軍和霍特的坦克軍首先突破了比利時騎兵和阿登山獵兵在邊境的陣地,隨後突破了烏爾特河陣地。5月13日晨,各坦克兵團先頭部隊遠出至迪南以北進抵馬斯河,並擊退了驚慌失措的法國軍隊的一次次反撲,在馬斯河彼岸建立了登陸場;第十二集團軍以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開路,在一個航空隊的協同下向阿登疾進。13日到達色當,荷蘭、比利時軍隊望風披靡,英國遠征軍也在佛蘭德斯和阿圖瓦被擊潰。德軍快速兵團以每晝夜50多公里的速度迅猛西進。18日傍晚,進至莫伯日以南地域,奪佔了勒卡託和聖康坦。

當德軍接近敦刻爾克時,接到了希特勒一道莫名其妙的命令:停止前進。德軍在原地停留了3天,眼睜睜看着英、法軍隊建立防線和裝船。盟軍本來只希望在兩天內能救出45000人的兵力。但卻搶運走大約33.8萬人撤到英國,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使同盟軍保存了訓練有素的基幹部隊,成爲日後進攻歐洲大陸的主力(參見敦刻爾克戰役)。

這一紙命令救了處於生死關頭的同盟軍的理由,依照事後希特勒與龍德施泰特之間的談話,可能由於部分德軍高級指揮官認爲需要爲下一步作戰行動保存裝甲部隊實力而對裝甲部隊損耗表示擔心,認爲有必要讓突前的裝甲部隊停止前進,阻擋敵軍突圍。

6月9日,在重新部署部隊後,龍德施泰特指揮由第二、第九、第十二、第十六4個集團軍組成的A集團軍羣在香比尼發起了新的攻勢。經過兩天激戰,突破了法軍在埃納河的防線,而揮師南進,到達內韋爾後,向東方迂迴,把一路敗退的法軍殘部包圍在馬奇諾防線和德軍之間。而馬奇諾防線又被德軍C集團軍羣突破。在這種情況下,6月16日夜,法國貝當元帥組成了新政府。6月17日,決定通過西班牙向德國求和。6月18日,希特勒接到停戰請求。22日,雙方簽訂停戰條約。

7月19日,德軍所有高級將領都被召往柏林,參加德國國會的開會典禮,希特勒正式宣佈西線戰役結束。同時他代表國家對軍隊表示感謝,並授予一部分高級指揮官榮譽。龍德施泰特因戰功卓著,被提升爲元帥。

1941年3月,希特勒在佈雷斯勞召集會議,部署對蘇聯的入侵。龍德施泰特和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表示反對。他們勸希特勒不要過分迷信閃擊戰,而忽視了其他因素。希特勒對此置若罔聞。

龍德施泰特擔任了進攻蘇聯的南方集團軍羣總司令,轄第六、第十七、第十一集團軍和第一裝甲軍團,共26個步兵師、4個摩托化師、4個獵兵師和5個坦克師。並配置羅馬尼亞兵團在普魯特河附近展開。勒爾上將指揮的第四航空隊對該集團軍羣實施支援。他的當面是蘇聯著名的元帥布瓊尼的部隊。

因爲過於剛直而被掩蓋的納粹戰將:龍德施泰特 第2張

6月22日,德軍發起全面進攻(參見蘇德戰爭)。各集團軍與蘇軍連續激戰。經12天戰鬥,第一裝甲軍團進至斯盧奇河中游以西地區。7月初,南方集團軍羣攻佔東加利西亞和西烏克蘭。5日,第六集團軍和第一裝甲軍團在沃倫斷基新城及其以南地域突破“斯大林防線”,向烏曼方向進攻。第十七集團軍於6日渡過茲布魯奇河,15日前在巴爾地域突破“斯大林防線”,18日在文尼察附近奪取了南市格河的一個登陸場。第十一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三、第四集團軍一起向巴爾塔和德涅斯特河進攻。8月2日,實施深遠突擊的第十七集團軍與第一裝甲軍團會師,臺圍了五一城、新阿爾漢袼爾斯克、烏曼地域的蘇軍集團。8日前,蘇軍主力被圍殲。德軍共俘虜100300人,內有兩名集團軍司令官,繳獲310輛坦克、858門火炮。20日前,德軍乘勝推進,擊潰第聶伯河以西的蘇軍,奪佔了由切爾卡瑟到赫爾鬆的整個第聶伯河彎曲部,並在東岸奪取了兩個登陸場。24日,當戰鬥結束時,第聶伯河全線直到河口都已落入德軍手中。

8月22日,德軍統帥部下達了消滅基輔地域蘇軍的命令。25日至9月24日,龍德施泰特指揮南方集團軍羣在中央集團軍羣的支援下攻佔了基輔,並在包圍戰中殲滅了7個蘇聯軍團,俘虜655000人,戰果輝煌。

9月20日,曼施泰因的第十一軍團和第一裝甲軍團向克里米亞發起攻擊,在10月5日至10日的“亞速海會戰”中擊敗了強大的蘇軍,俘65000人,德軍佔領了克里米亞。只剩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還由蘇軍十分頑強地據守着,未能攻克。

10月2日,第十七集團軍向頓涅茨河推進,並強渡了該河。10月24日至11月初,第六集團軍奪取了哈爾科夫、別爾哥羅德和庫爾斯克。第一裝甲軍團於10月20日奪佔了位於重要工業區中心的斯大林諾市。11月,龍德施泰特又指揮部隊沿亞速海北岸繼續向東推進,終於奪取了羅斷托夫。

這時。蘇軍鐵木辛哥元帥接替了布瓊尼的指揮,蘇軍的抵抗開始加強。泥濘的季節也來臨了,雨水沖毀了道路。幾乎完全中斷了德軍的補給。德軍的坦克陷入泥水裏難以自拔,作戰和行動十分困難,雨水後又是突降的嚴寒,地面上到處是一輛輛拋錨的德軍機動車輛。而蘇軍卻贏得了時間,從高加索調集了新銳兵力,以三個集團軍向德軍展開強大的反衝擊,壓迫德軍南方集團軍羣后撤。

龍德施泰特在蘇軍強大的壓力下,於11月底要求撤出羅斯托夫,後退100公里至米烏靳河陣地,並認爲非這樣做不可。希特勒先是同意撤退,後又出爾反爾,不準撤退。龍德施泰特認爲希特勒禁止一切退卻的命令是荒謬的,一面拒絕執行這一命令,於11月29日放棄了羅斯托夫;一面再次申訴要求撤退的理由,並說如果再不準,他將請求免職治療心臟病。希特勒對此立刻答覆道:“我批准你的請求,請你馬上交出指揮權!”

龍德施泰特的指揮權被賴歇瑙元帥所取代,但後者也未能守住防線,蘇軍突入了德軍後方。希特勒這才命令撤退到米烏斯河。

1942年3月,希特勒再次起用龍德施泰特,命他接替患病的維茨萊本元帥爲西線總司令,並同時兼任D集團軍總司令。1942-年和1943年兩年間,西線比較平靜。希特勒爲防備盟軍在法國西海岸登陸,曾計劃構築所謂“大西洋長城”的防線。龍德施泰特認爲,這只不過是“一種幻想,一種欺騙德國民衆和盟國軍隊的宣傳而已”。他已經敏銳地發現,德國敗局已定。希特勒察覺出了他的情緒,因而處處削弱他的指揮權限。

1943年11月,隆美爾元帥從北意大利調到法國擔任B集團軍總司令,負責指揮沿海要塞工事的構築。富有對付英國人和美國人經驗的他視察了整個海岸線後命令,設置縱深地雷地帶、水中障礙物以及木樁尖端繫有地雷的新式反空降障礙系統。他要把各師都配備在海岸附近,以迎頭痛擊登陸的同盟軍。而龍德施泰特則認爲盟軍在這裏登陸的可能性很小。他把摩托化部隊和裝甲部隊配置在後方地區。隆美爾認爲同盟軍可能在諾曼底登陸,應縮短機動作戰過程,在48小時內把敵人逐離大陸,否則,延誤戰機就會輸掉整個戰爭。龍德施泰特很有把握地認爲,同盟軍在諾曼底或科唐坦半島登陸只不過是一種佯動,緊接着將在加來海峽地區實施主要登陸戰役,在此情況下。至少暫時保留一部分快速兵團作爲戰役預備隊,在敵人登陸後,再以機動戰的優勢擊潰之。結果,爭論以作出妥協性決定而告終。在希特勒的認可下,配置在“B”集團軍羣地段的6個坦克師中,撥出3個歸隆美爾調遣,其餘3個留駐巴黎以南地域。希特勒實質上是同意隆美爾觀點的,但未採取相應的有效措施,以至於當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時,作爲戰役預備隊的快速部隊和裝甲部隊距海岸太遠,不能立即向前推進。盟國空軍切斷了所有內陸縱深地區的交通線,給增援的德軍造成極大損失。

現實,證明了隆美爾的正確和龍德施泰特的錯誤。但戰鬥,又使他們之間的意見分歧消失了。他們對於前線形勢的判斷和防禦部署的意見已趨於完全一致。戰役展開後,龍德施泰特和從德國趕回來的隆美爾同德軍最高統帥部交涉,要求立即把配置在巴黎以南的坦克教導師與黨衛軍坦克第十二師調給他們使用,直到16時,這兩個師才轉隸給他們。希特勒還不近人情地指責他們無能。

由於各有自己一條戰線的空、海軍無法迎合西線德軍總司令的請求和願望,只能管轄陸軍的龍德施泰特已感到防禦戰部隊精疲力竭了,他力圖儘快把它們再次撤出編入預備隊,請求從第十五集團軍派一些師進行增援。但希特勒嚴禁抽調援兵用於作戰地域,並乾脆徹底禁止再向他提起這一問題。他命令軍隊在任何條件下部不許退到新的防禦地區,決不後退一步。

6月17日,同盟軍在聖索沃地域突破成功,向瑟堡逼近。

當天,希特勒在蘇瓦鬆附近會見了龍德施泰特和隆美爾,這是他對兩位元帥多次堅決要求的讓步。他懷着早已變成病態的自欺欺人態度,避而不談自己的過錯,只把失敗歸於軍隊各級指揮官的無能。同龍德施泰特一樣負有捍衛自己軍隊榮譽和尊嚴的隆美爾憤然拒絕了他對軍隊的誹謗。龍德施泰特要求立即撤出科唐坦半島和拉平卡昂地域,再次遭到拒絕。對於德軍就將大難臨頭,兩位元帥的警告、勸告和請求,希特勒只報以漫無邊際、任何時候也不會實行的承諾,還竭力吹噓自己,吹噓火箭對整個戰爭的結局具有決定性意義。

6月29日,見於戰線形勢的嚴峻,龍德施泰特和隆美爾再次堅決要求晉見希特勒,這次會見在上薩爾斯堡舉行。他們枉然企圖說服希特勒:總形勢極其迫切地要求停止戰爭。會見的唯一結果是調整了高級指揮官。7月1日,希特勒任命克盧格元帥接替龍德施泰特的職務,同時授予龍德施泰特一枚銀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令其休養。

1943年德國在各條戰線上步步失利,戰爭前途暗淡,許多陸軍高級將領對希待勒日益不滿。在此背景下,以國內駐防軍副總司令奧爾布里希特將軍和駐防軍司令部參謀長施道芬堡上校爲首的軍內密謀集團曾6次策劃暗殺希特勒,推翻納粹政權,但均未成功。1943年底,他們又擬定了代號爲“伐爾克里”的新的行刺計劃,建立新的反納粹政府,與西方國家談判,簽定和約。1944年夏,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成功,蘇軍又在東線發動強大攻勢,德國的處境每況愈下。7月中旬,施道芬堡上校先後兩次企圖暗殺希特勒,均因希特勒臨時改變下行動日程而未能得手。7月20日中午,施道芬堡上校再次奉召前往臘斯登堡的元首大本營,參加希特勒舉行的每日軍事彙報會。他乘機將,一個裝有定時炸彈的公文皮包放在會議桌下希特勒腳邊,然後溜出會議室。哪知另一名與會者爲了看清桌上的地圖,把礙事的皮包提到了橡木桌子厚底座的外側,致使希特勒儘管被炸傷,但保住了性命。政變遂告失敗。希特勒下令對密謀分子實行血腥報復.並將審判權交與“德軍榮譽軍人法庭”。該法庭奉命逮捕了成千上萬的人,關進集中營和處決。並逼迫德軍西線總司令克盧格、德軍中央集團軍羣參謀長特萊斯科夫、德軍駐法、比、荷的“B”集團軍羣司令隆美爾自殺。而奉希特勒之命擔任“德軍榮譽軍人法庭”的主席,負責審理反抗希特勒的叛亂案件的主持人就是龍德施泰特。

龍德施泰特對於國內反抗希特勒的運動是贊成的,但他的贊成是從不在行動上表現出來的。在希特勒面前,他總是以忠誠的面目出現。他深知希特勒或許能容忍軍事上的不同觀點,但決不會容忍政治上的不同觀點,這是他在自己起伏動盪的生涯中獲知的真諦。所以當“七·二○”暗殺希特勒事件發生時,在得知希特勒未被炸死的消息後,他立即表態認爲這是一種叛逆行爲。正因爲這樣,他才受到元首的賞識,出任“德軍榮譽軍人法庭”的主席,並在此後的9月,被任命爲德軍西線總司令,這是他第三次重新被起用。9月18日,他奉希特勒之命主持了隆美爾元帥的葬禮。他明知道死者的死因,也懂得元首和自己的虛僞,元首對逝世者表示至爲沉痛的哀悼,他宣讀悼詞時也目光呆滯,聲音嘶啞,好像在抵擋某種壓力。他沉痛的表情裏,也許對同僚的死真的有幾分同情。

因爲過於剛直而被掩蓋的納粹戰將:龍德施泰特 第3張

龍德施泰特往西線就任時,西線德軍在法國的戰線已於8月底崩潰,德軍開始倉皇從法國撤退。大批已經沒有作用的軍事和非軍事機關驚慌失措和沒有任何秩序地向萊茵河對岸涌去,正迫切需要強有力的人來穩定戰線。還在西線的作戰行動只侷限於諾曼底地區時,集西線總司令和“B”集團軍羣司令職權於莫德爾元帥一身,勉強指揮着戰鬥。但是,同盟軍在法國南部登陸後。就出現了一條新的獨立的戰線,而兩條戰線面臨的災難都沒有消除;相反,由於希特勒遲遲不下命令,所下的命令又不考慮現實情況,而只包含着各種幻想,局勢便越來越嚴重了。9月5日,兩級司令部才重新分開,再次被任命爲西線德軍總司令的龍德施泰特元帥到任了。

他到任後面臨的任務是在儘量靠西處阻止住同盟軍推進,守住整個荷蘭,並從梅斯地域再度對蘭斯方向發動進攻。好運氣這次伴隨着他,進攻雖然沒能真正實施,可同盟軍原來的打算就是在邊界上停止前進,這使德軍在德國邊界以西和在邊界附近阻住敵人的嘗試出乎意料地獲得了很大成功,龍德施泰特的威望頓時提高不少。

運氣更好的是英軍有一份涉及整個戰役計劃的命令在韋赫爾以西落到德軍手中轉到了他的辦公桌上,這就使他和莫德爾元帥能立即採取最有利的對策。這些對策的重點,是扼守盟軍尚未奪取的阿納姆大橋和奈梅亨大橋,遲滯其推進。此外,不讓同盟軍擴大馬斯河一斯海爾德河運河的登陸場,並在戰役下一階段切斷在此突破之敵與其後方的聯繫。

爲實現該方案和增援沿這條運河設防的德軍各師,調集了第十五集團軍的一個師和坦克第五集團軍編成中一些坦克師的殘部,還計劃從德國調遣一些兵力,這樣,就使這一戰線所擁有的兵力比同盟軍估計的要強大得多。

具有在法國和俄國作戰經驗的龍德施泰特,使德軍在隨後進行的一系列激戰中越來越有計劃地進行戰鬥,對同盟軍實施的突擊能迅速作出反應,並在許多情況下甚至能轉入反衝擊。

德軍在他的指揮下,從賴赫斯瓦爾德森林地域向美軍空降第八十二師實施了頑強的反衝擊,使該師未能接近奈梅亨大橋。在阿納姆地域,德軍把英軍的空降師分割成三部分,迫其遠離大橋,使英軍處在很不妙的態勢上。在同盟軍所有空降師面前,德軍築起了堅固的防禦。粉碎了英軍統帥蒙哥馬利要越過萊茵河進行閃電性進攻的夢想。

大霧瀰漫的天氣也幫了德軍不少忙。同盟軍無法給着陸的空降師派遣援兵,而補給品也大都空投在了德軍駐地。德軍不但無空中干擾之憂,還緊緊壓迫着在阿納姆附近的英軍空降第一師,使其困難重重。

9月22日,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德軍第五十九師和坦克第一○七旅從東西兩面對韋赫爾附近的同盟軍走廊實施反衝擊,試圖切斷位於阿納姆和韋赫爾之間的英軍4個師。戰鬥至9月25日晚,曾兩次切斷英軍的補給線。英軍竭力保持該走廊,爲擴大突破口在內佩爾特以東和以西進攻的兩個軍。分別向西北和東北方向推進,致使反衝擊的德軍面臨遭到包圍的威脅。龍德施泰特只好下令停止反衝擊;

但此戰迫使蒙野馬利把被壓縮在阿納姆以西狹窄地段的空降師撤回到萊茵河南岸,該師在激烈的戰鬥中死傷和失蹤7000多人,撤出的只剩2400人左右。

在近幾個月連遭失利後,取得這樣的戰鬥結局,龍德施泰特給德軍帶來了特別的鼓舞力。

到9月底,同盟軍雖在西線步步推進,希特勒卻在加緊制定反攻計劃。他心裏總想擺脫暗淡的現實,總是念念不忘1940年那些巨大的進攻性勝利,他已失去了任何現實感。

開始時希特勒既不讓西線的司令官們瞭解他的企圖,也不聽取他們的意見,而堅持只同最高統帥部一起制定進攻計劃的基本部分。直到10月底,他才向龍德施泰特和莫德爾元帥透露了這一阿登山進攻計劃。他的進攻目的完全出乎負責準備和實施整個戰役指揮的龍德施泰特和莫德爾的意料,兩位元帥原則上不反對反攻,但他們想根據現實兵力和軍隊的實際能力,把戰役限制在較小的範圍。龍德施泰特建議先在亞琛地區對美軍實施一次有限度的攻擊,然後再攻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由於希特勒在這種場合的固執態度是衆所周知的,龍德施泰特等人的建議變得毫無意義。元首不允許對他規定的戰役進行任何改變,拒絕採納。龍德施泰特仍不灰心,再次上書,力陳實施有限作戰的必要性。希特勒又一次拒絕並命令各集團立即開始進行規模極大的進攻準備。盟軍當時將進攻計劃歸結於龍德施泰特,事實上在此次戰役中龍德施泰特基本被晾在了一邊

12月7日,希特勒下達了發動進攻的命令,可是由於技術上、氣象上的原因,阿登戰役開始日期推遲了三次,直到12月12日才規定12月16日爲最後日期,進攻正式開始。但到12月24日,德軍進攻部隊就被迫先後轉入了防禦,並負出了極大代價。龍德施泰特等人嘗試催促希特勒火速停止沒有前途的戰役,在同盟軍口益逼近的大規模反攻開始前,把軍隊撤回出發陣地。以避免嚴重損失和挽救大部分坦克等技術兵器。希特勒無淪如何也下打算接受這些要求。不但如此,他還命令不管怎樣也要守住軍隊到達的地區,並攻克巴斯托涅。直到1945年1月3日,同盟軍發動進攻,德軍才被迫開始退卻。阿登戰役德軍損失了90000人,退卻時損失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等技術兵器比整個進攻過程中損失的數量大好幾倍。陸軍失掉了勉強抽出的最後一點預備隊,使東西戰線都深感到了兵力缺乏,

在阿登山戰役失敗後的德軍西線,儘管天氣總在幫龍德施泰特的忙,1月份大雪紛飛,2月初就冰融雪化,馬斯問與萊菌河到處洪水氾濫,遍地泥濘,嚴重阻滯了同盟軍的進攻,但同盟軍還是取得了很大進展,3月7日,美軍第一集團軍北翼粉碎了德軍在科隆的最後抵抗,中央和南翼轉向東南。迅速向波恩和巴特戈德斯貝格推進。美軍坦克第九師在集團軍最右翼向雷馬根進攻,並奪佔了雷馬根大橋,使美軍獲得了橫渡萊茵河的通道。

這座大橋的失守,使希特勒暴怒到了極點。要所有爲延誤爆破或未立即採取堅決對策來制止美軍奪取登陸場承擔某種責任的人,都送交軍事法庭審判。而龍德施泰特等高級將領,把罪責全推到了下屬身上,使許多軍官以在敵人面前無所作爲相怯戰的罪名被判處槍決。

由於同盟軍的猛烈進攻,德軍的西方壁壘越來越難堅守,特別是防守薩爾地區的第一集團軍以13個兵力弱小的師守長達2000公里的突出部當然是不夠的,一旦美軍從德軍後方強渡摩澤爾河,並從南面突入西方壁壘,就將陷該集團軍於絕望境地。龍德施泰特心急火燎,與莫德爾元帥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向希特勒報告,必須及時定下這個難以避免的決心,火速放棄這個突出部,挽救還沒有被擊潰的兵團。

見於龍德施泰特近來愈益強烈地表明自己不同意希特勒的作戰決心,甚至竟敢老毛病又犯地公開提出批評,3月10日,希特勒怒而將他免職,令凱瑟林元帥取代他的位置。

距離他重新擔任西線德軍總司令才半年時間,這次免職,是他的第四次被免職,並中止了他的軍事生涯,他奉命永久退役了。

他的軍事生涯同希特勒有爭吵,也有親近。他有捍衛軍隊榮譽的勇敢,也有政治上對希特勒的懦弱。希特勒對他有時非常信任,多次起用他委以重任;有時又不信任,多次免職,奪下他的指揮權。他有時表現得很齷齪,在“七·二○”事件中的所作所爲就是一例;有時又很高尚,如戰後不久,龍德施泰特在他的休養地巴特特爾茨被美國人逮捕並引渡給英國人,英國人把他囚禁在布里金德。當英國入1949年在漢堡審判龍德施泰特昔日的參謀長曼施泰因元帥的時候,龍德施泰特請求准許同他的朋友站在一起接受審判,並承擔主要罪責。英國人拒絕了這一請求。

同年5月,龍德施泰特獲釋,他在策勒附近的一所養老院度過餘年。1953年死於心臟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