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李光弼知名度怎麼不高?

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李光弼知名度怎麼不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李光弼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強盛的王朝,數百年的榮光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然而就在唐王朝走向巔峯的時候,一場災難突然發現,瞬間將唐王朝從巔峯帶入了黑暗的深淵。這場災難就是“安史之亂”。不過安史之亂很快就被平定了,那麼誰是拯救這場災難的大英雄呢?相信許多人腦海中都已經有了一個答案,那就是郭子儀。

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李光弼知名度怎麼不高?

不過郭子儀雖然拯救了大唐,但是隻是名氣比較大,其實拯救大唐的還有一位名將,他的名字叫做李光弼,但是他的命運跟郭子儀卻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李光弼雖說姓李,但他卻不是漢人,還是一個契丹人。他的父親是契丹酋長,在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李光弼的父親就率衆投降了武則天,並且爲武則天立下汗馬功勞。

李光弼在父親的印象下,從小習武同時又熟讀兵法,年少時就投身軍中。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李光弼就到了大唐名將王忠嗣麾下效力,並且屢立戰功。

時間來到公元755年,大唐內部各項矛盾層出不窮,最終安祿山打着討伐奸臣楊國忠的藉口在范陽開始起兵,率領大軍一路向唐朝的首都長安殺來,一時間整個世界亂成一團,不久洛陽就淪陷了,在這個危急的時刻,李光弼出現了。

李光弼在軍中的才能得到了郭子儀的肯定,於是郭子儀就把李光弼推薦給了唐玄宗。於是唐玄宗提拔李光弼爲河東節度使,並且撥給他少量人馬,直接攻打安祿山的老巢河北之地。

在嘉山,李光弼就遇到這場叛亂的二號領導人物史思明,雙方展開了一場激戰。這場大戰,李光弼採用疲敵的戰術,斬首叛軍四萬餘人,差一點就要捉到史思明。這次大戰動搖了叛軍的大後方,繼續攻打范陽,或許安史之亂就要平定了。但是長安那邊淪陷了,皇帝也跑了,李光弼的大軍被迫退守,這麼好的一次機會就這麼白白錯失了。

唐玄宗逃到四川避難,他的兒子李亨就在朔方軍大本營靈武登基成爲大唐的新皇帝,也就是唐肅宗。隨後唐肅宗就將李光弼召回靈武,並且升李光弼爲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爲使相。唐肅宗除了給李光弼升職,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守住太原。太原要是丟了,唐朝就將不復存在了,於是李光弼帶着五千人就去太原駐守了。

公元757年正月,史思明就帶着十萬大軍進攻太原,企圖佔領太原,隨後就攻佔靈武,大唐唾手可得。而李光弼這邊,只有不到一萬人的老弱殘兵。這對老對頭就在太原遭遇了,雙方兵力一對比,明顯就是史思明佔着上風。但是李光弼堅守不出,並且運用地道戰,出奇制勝,殲滅敵軍7餘萬,穩固了大唐的局勢。

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李光弼知名度怎麼不高? 第2張

因爲在之前的戰役中郭子儀跟李光弼的功勞都太大了,所以就遭到了唐肅宗的忌憚。到了公元759年,唐軍與叛軍在相州發生大戰,這次的指揮官不是郭子儀也不是李光弼,而是一個不懂軍事的宦官魚朝恩。結果可想而知,唐軍大敗,魚朝恩將戰敗的原因歸於郭子儀。於是乎,郭子儀的兵權被收回,李光弼接替郭子儀的職位,成爲朔方節度使和天下兵馬副元帥。

在接下來與叛軍的戰鬥中,李光弼始終出現在戰場的第一線,終於在公元763年,走投無路的史朝義兵敗自殺,這場爲期八年的安史之亂才宣佈結束。李光弼也被稱爲中興第一人。

光弼用兵,謀定而後戰,能以少覆衆。治師訓整,天下服其威名,軍中指顧,諸將不敢仰視。初,與郭子儀齊名,世稱“李郭”,而戰功推爲中興第一。——《新唐書·李光弼傳》

儘管李光弼的評價這麼高,安史之亂平定之後,李光弼多次升官,同時還享有鐵券,名藏太廟,繪像凌煙閣等榮譽。但是宦官的可怕,李光弼已經見識到了,郭子儀就是因爲宦官的原因而被棄用,自己又多次跟魚朝恩發生摩擦,長安也是一直流傳着李光弼要造反的風言風語。這些事讓這位大唐的功臣心神不寧,最後因爲害怕宦官陷害,就呆在徐州而不敢去長安。並且在徐州也是憂心忡忡,最後抑鬱而終。

可惜了大唐這一位名將,不是死在戰場上,而是因爲朝堂上的鬥爭,實在是可悲。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時候看法?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