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安史之亂後節度使對王朝存在威脅 唐朝爲什麼沒有直接廢除

安史之亂後節度使對王朝存在威脅 唐朝爲什麼沒有直接廢除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唐代節度使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安史之亂後,唐代爲何不廢除節度使制度?

公元755年,唐代爆發了安史之亂。這次內亂是唐代節度使安祿山和史思明兩人發動的,唐代一共花了8年的時間才平定這次內亂。對於這次內亂髮生的原因可以說有很多,但有一點大家都認可,就是和節度使制度有關。如果不是這個制度,安史之亂絕對能避免。這樣看的話,節度使制度對鞏固唐代的統治並沒有好處,按理說應該廢除。

安史之亂後節度使對王朝存在威脅 唐朝爲什麼沒有直接廢除

但事實上,安史之亂後,唐代並沒有廢除節度使制度,反而繼續使用。節度使制度一直使用到唐代滅亡。唐代之所以不廢除節度使制度,主要是因爲這個制度的優點太多。

節度使制度和另一個制度可以說是一起的,就是藩鎮制度。藩鎮是唐代行政區域的一個名稱,而節度使掌控着藩鎮。看起來和當時的郡縣制或者行省制的長官一樣,但事實上,這裏面的區別可以說非常大。如果真的和郡縣制一樣的話,唐代就不會使用這個制度了。

藩鎮由兩個字組成“藩”和“鎮”。“藩”的意思是保衛的意思,“鎮”並不是地方行政單位,在古代最初的意思都是軍事重鎮的意思。這樣看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保衛軍事重鎮,有點和現在的軍區意思差不多。不過藩鎮不僅僅是軍區這麼簡單,因爲軍區只是掌控大軍,而藩鎮還掌控着地方,這一點我們後面再講。我們現在先看一下藩鎮和節度使都是怎麼出現的,瞭解出現的原因,就會明白唐代後面爲何不廢除了。

安史之亂後節度使對王朝存在威脅 唐朝爲什麼沒有直接廢除 第2張

藩鎮的出現和唐代的兵制有關,藩鎮是在舊兵制出現問題之後才登上歷史舞臺的。所謂的兵制,就是士兵產生的方式。藩鎮出現前,唐代的兵制是府兵制,府兵制在南北朝時已經出現了,只不過到盛唐時期出現了很大問題,不能繼續使用了。

府兵制由西魏的權臣宇文泰建立。根據史書記載“西魏大統八年,宇文泰仿周典置六軍,合爲百府。每府一郎將統之,分屬二十四軍,開府各領一軍。大將軍凡十二人,每一大將軍統二府,一柱國統二大將軍,凡柱國六員,復加持節都督以統之。十六年籍民之有才力者,爲府兵。”這裏面只是說府兵制的組成結構,並沒有說士兵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再看一下《資治通鑑》裏記載的府兵制狀況。

“魏末喪亂,軍人權置坊府,南征北伐,居處無定,家無完堵,地罕包桑,朕甚愍之!凡是軍人,可悉屬州縣,墾田籍賬,一與民同,軍府統領,悉依舊式。”這是隋文帝下的詔書。

上面這兩段史料記載了府兵制的大致狀況。簡單地說,就是國家把無主的土地分給士兵,士兵免費耕種,不需要繳納稅賦。不過這些士兵由軍府統治,平時這些人就是種地的百姓,一旦發生戰爭,他們就是軍人,擔任保家衛國的責任。他們的後代也都是士兵,繼續承擔保家衛國的責任。

看到這裏我們能發現,府兵制的優點還是很明顯的。第一,可以減少國家財政壓力,畢竟這些人自己種地,不需要國家出錢養着他們;第二,在動盪年代可以迅速恢復生產力,爲國家創造大量的財富;第三,他們歸國家,並不屬於個人,將領很難掌控軍權威脅國家。當然,任何事都是有利也有弊,府兵制也有缺點,正是這些缺點才讓府兵制退出歷史舞臺的。

第一,國家成平日久的話,就沒有太多無主的土地,士兵人數會越來越多,國家就沒有多餘的土地分給他們。這樣的話士兵生活會越來越難,他們甚至會想辦法強佔其他有主的土地。

第二,府兵制主要在有大量耕地的地方設立,因爲這裏可以耕種。邊關地區未必適用,因爲這裏沒有太多的土地可以耕種,根本養活不了太多的士兵。如果從內地調兵到邊關的話,士兵肯定不願意,畢竟他們自己也要種地。行軍時間比較長,打仗時間久的話,他們的土地就會荒廢,失去生活來源。如果是對外擴張的話,只會讓他們離家越來越遠,這些人肯定也不樂意。

安史之亂後節度使對王朝存在威脅 唐朝爲什麼沒有直接廢除 第3張

現在我們再看一下唐代的狀況。唐代建立之後國內確實太平,但也一直對外擴張。這樣的話,府兵制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士兵土地越來越少,而且還要經常到邊關打仗。這就士兵生活越來越苦難,有的甚至解決不了溫飽問題,情緒就越來越低,甚至出現了很多逃兵。唐代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才決定放棄府兵制,使用新的制度,而這個新的制度就是募兵制。

募兵制和府兵制相比非常簡單,就是國家花錢招募軍人,這樣的話軍人就是職業軍人了,由國家養着。既然是國家花錢招募的,理論上也是效忠國家。看起來和現在的兵制沒什麼區別,但在運行的時候出現了問題。

前面說了,唐代不斷進行對外戰爭。這裏面不僅有開疆拓土,還有就是保衛邊疆的安全。唐代招募的大軍有很多要長期駐紮在邊境。不能說打完仗就撤回京城,下次打仗的時候再出動,這樣的話太麻煩了,而且容易貽誤軍機。因此唐代就在邊境劃了很多地方讓這些大軍駐紮,比如安西節度、北庭節度、河西節度、朔方節度等,每個地方都駐紮一定數量的軍人。除了在地方駐紮大軍,唐代中央也要留一部分大軍駐守。中央的大軍不僅僅是隨時調配這麼簡單,還能對駐守在地方的大軍形成震懾。

對於這些大軍,中央的大軍肯定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由中央直接指揮。不過駐守在地方的大軍隨着時間的發展出現了變化。

由於唐代不斷對外擴張,再加上週邊的政權不斷進攻自己,邊界需要不斷用兵。這樣一來駐紮在地方的大軍逐漸被指揮的將領掌控。而大軍駐紮的地方行政權也被將領掌控,畢竟需要經常用兵,行政和軍事不可能完全分開。這些掌控大軍和地方行政的將領就是節度使,而大軍駐紮的地方就是藩鎮。此時的節度使不僅掌控大軍,還掌控地方的行政權,甚至是財權,看起來和一方諸侯差不多。

安史之亂後節度使對王朝存在威脅 唐朝爲什麼沒有直接廢除 第4張

看到這裏我們能發現一件事,以唐代當時的狀況,藩鎮的形成可以說是必然的,都是形勢所迫。畢竟在募兵制退出歷史舞臺後,唐代沒更好的選擇。而且以最初的狀況來看,節度使制度雖然形成了,但依然受制於中央。節度使是中央任命的,不管任職多久,中央都有權隨時調動。而且即使節度使後來能做到世襲,但在財政上還是受制於中央。當然,很多節度使掌控地方行政權後也逐漸掌控了財權,但不管怎麼說,他們對中央的財政依賴還是比較大的。中央只要掌控了財權,節度使還是不敢輕舉妄動的。這一點是中央掌控節度使得關鍵。

安史之亂後節度使對王朝存在威脅 唐朝爲什麼沒有直接廢除 第5張

不僅如此,各節度使掌控的兵力並不是非常多。比如安西節度、北庭節度掌控的大軍只有2.4萬人,嶺南五府經略掌控的大軍只有1.5萬人左右,掌控大軍最多的范陽節度有9.1萬左右。唐玄宗時期一共有10個節度使,掌控的大軍加起來爲48.7萬左右。看起來數量很多,但他們並不是一條心,這裏面絕大多數節度使都對中央忠心耿耿。前面也說了,中央也有很多大軍,這些稱爲禁軍。禁軍的戰鬥還是非常強的,有些戰爭並不是地方軍是參與,而且中央禁軍直接參與。之所以如此,就是害怕節度使軍事擴張太快,不容易掌控。

在唐代的調整下,節度使制度的弊端可以說幾乎都解決了。雖然節度使能掌控大軍和地方財政大權,但中央可以通過財政牢牢掌控節度使。而且在軍事上,中央禁軍還是有一定的優勢。正常狀況下,節度使對中央的威脅可以說非常小,利大於弊。也正因如此,唐代才一直使用這個制度。

估計很多人會問,既然節度使制度利大於弊,唐代也解決了這些弊端,那麼安史之亂爲何會出現呢?安史之亂之所以出現,並不是制度問題,而是和安祿山有關。安祿山的權力太大,他兼任平盧、范陽和河東三鎮節度使。平盧節度掌控3.75萬大軍,范陽節度掌控9.14萬大軍,河東節度掌控5.5萬大軍。就是說安祿山掌控的大軍人數正常狀況在18.39萬,這個數量非常龐大。

雖然節度使在財政上受制於中央,但其大軍戰鬥力很強。只要在短時間內佔領其他地方,節度使就能解決財政問題。這樣的話,安祿山就敢造反。18萬多大軍在對方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短時間內佔領其他地方,可以說是小意思。這也是安祿山敢造反的原因。

現在問題來了,唐代爲何要安祿山身兼這麼多節度使,難道不了解危害大嗎?唐代確實瞭解這裏面的危害,不過唐代這樣做也並不都是壞處,也有好處。安祿山身兼多職就意味着權力很大,在朝中影響很大。只要安祿山支持皇帝,那些世家大族還有反對中央政策的官員就不敢輕舉妄動,安祿山對他們有很大的震懾作用。這對皇帝來說還是很好的,省去了很多麻煩。皇帝可以說也算是借刀殺人。而且唐代中央還有人能限制安祿山,這也算是勢力均衡,安祿山並不敢輕易亂來。

安史之亂後節度使對王朝存在威脅 唐朝爲什麼沒有直接廢除 第6張

後來之所以出現問題,是因爲安祿山不效忠皇帝了,而且唐代當時並沒有人能限制安祿山,安祿山這纔有機會造反。這裏面和李林甫的去世有直接關係。李林甫雖然不是忠臣,但足智多謀,安祿山在他面前並不敢亂來。不過他去世後,繼任的楊國忠根本不是安祿山的對手。而且安祿山和太子關係不好,要是繼續下去的話,太子登基後,安祿山肯定不好過。這樣看,任何人坐在安祿山的位子上都會造反。

安史之亂後節度使對王朝存在威脅 唐朝爲什麼沒有直接廢除 第7張

不過這並不能說明節度使制度出問題了,只能說用人出問題了。只要不讓一人身兼多職,節度使制度就不會出現大問題。

也正因如此,安史之亂後,唐代一直使用節度使制度。而且這些節度使基本上都聽從中央的。即使那些反對中央的節度使,在他們的勢力範圍內,中央的法令還都是服從,能很好的運行下去。安史之亂後,反對中央的節度使並不是很多,對中央的威脅並不大。而且唐代後來的滅亡與其說和節度使割據有關,倒不如說和中央的政策有關。由於皇帝昏庸導致黃巢起義,所以衆多節度使纔有機會再次割據。如果不是皇帝昏庸,這個制度還是能運行下去。

宋代時,吸引了唐代滅亡的教訓。在大軍上雖然是募兵制,但都收歸中央,並不駐紮在地方。雖然沒有出現藩鎮割據問題,卻導致大軍戰鬥力銳減,而且給中央帶來極大的財政負擔。這也能說明,唐代的節度使制度在當時還是很實用的。其實在當時的狀況下,想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確實很難,畢竟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及科技發展程度遠遠不及現在,制度出現問題也是無法避免的。

參考資料:

《唐書》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