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這兩個小東西,一個助漢退匈奴,一個幫宋建立海上絲綢之路

這兩個小東西,一個助漢退匈奴,一個幫宋建立海上絲綢之路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功學常說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但放在歷史風雲變幻面前,這道理也可以換成另一句大實話:小物件助推大歷史。

中國幾大王朝輝煌裏,就在帝王將相建功立業的身後,盛世榮光無比亮眼的一幕幕畫卷裏,就有一類不動聲色的小物件,看似當時人們耳熟能詳,日常生活裏也常打交道,司空見慣到極少被重視。然而低調的外表下,卻默默升級技術水平,最終成了那個亮眼時代裏,無比重要的幕後助推。

它們就像我們身邊,經常出現且經常幫忙,無比熟悉的日常好幫手,爲那些至今記憶着國人驕傲的時代,默默貢獻技術力量。

一:漢弩(西漢)

自從戰國年間起,弩就成爲了中國軍隊極爲信任的武器,某位國際大導演鏡頭裏,那秦國弩陣萬箭齊發的霸道場面,早叫多少影迷看得連呼過癮。但放在歷史上,這畫面卻信不得。

這兩個小東西,一個助漢退匈奴,一個幫宋建立海上絲綢之路

因爲戰國年間的弩,威力性能固然領先世界,卻依然侷限極大,就連威力性能稱雄當時的秦弩,有效的殺傷距離也不過百米以內,射速與精度更是嚴重沒譜。對付移動緩慢的步兵夠用,撞上迅烈呼嘯的匈奴騎兵,卻是嚴重不夠。所以繼承秦朝工藝的漢軍,面對匈奴的侵犯,卻只能默默憋下這口氣花錢送女人換和平,就吃的這裝備的血虧。

可發展到西漢著名的“文景之治”年代裏,這虧卻是越吃越大。匈奴成了喂不飽的狼,隔三差五就囂張來擄掠,休養生息的大漢軍隊呢?卻是打打不過追追不上,一度落到連還手的勇氣都沒有。如此慫包場面,也叫正一心治國的漢文帝悲憤連連,但就在這悲憤時刻,大臣晁錯的《言兵事疏》裏一句,卻叫漢文帝瞬間亮了眼睛:勁弩長戟射疏及遠,則匈奴之弓弗能格也!

這是漢匈戰爭歷史上,一篇有着扭轉乾坤意義的戰略謀劃,天賦奇才的戰略家晁錯,精準找到了漢軍最應該倚重的獨家優勢:弩!因爲此時的漢弩,已非昔日射的近打不準的秦弩。

就是在西漢開國的默默發展裏,中國人造弩的工藝,也有了重要的突破一步:有了銅鑄的機匣和標有明確刻度的望山。前者好似強壯手臂,徹底改變了戰國弩射程太近的窘態,從此漢朝的常規戰弩,射程射速完全可以覆蓋匈奴騎兵。後者更是精準導航,有了精確瞄準技術的漢朝弩,從此射殺更加準確。匈奴人昔日弓強馬快的優勢,從此徹底消解!

這兩個小東西,一個助漢退匈奴,一個幫宋建立海上絲綢之路 第2張

就是從這篇奏疏開始,西漢王朝的軍事改革隆隆啓動,在隨後的幾十年裏,憑着這獨家的兩樣技術,各種型號的新型弩應運而生,甚至有了車載重弩與單兵強弩協同作戰的無敵模式。待到漢武帝年代反擊匈奴的號角吹響後,成熟的弩陣射殺,更成了驕橫匈奴人眼裏的恐怖殺招。漢軍反擊漠南的戰役,決戰漠北的血戰,都是以強弩開路,與騎兵突擊密切配合,彷彿連環重錘,徹底將草原霸主匈奴,殺得嗷嗷北逃。

以斬殺單于人頭的悍將陳湯的霸道宣言:三五個裝備精良的匈奴兵,恐怕才能勉強扛住一個漢兵!強弩在手,就是這樣自信。那個絲綢之路貫通歐亞的輝煌時代,就有這霸氣的漢朝弩開路,一路碾壓出來。

二:平衡舵(兩宋)

古代中國造船業一大驕傲創舉,就是發明了舵。這個在古裝片裏看似常見的物件,直到中世紀時,卻還是中國人的獨家技術:在十世紀以前,歐洲人的船隻想要在海洋上轉彎,只能依靠側槳玩命劃,簡直是又累又笨外加危險大。但從東漢年間起,造舵技術成熟的中國人,操作就方便得多。當然,也有一樁大苦水:風力大小無常。

這兩個小東西,一個助漢退匈奴,一個幫宋建立海上絲綢之路 第3張

何爲“風力大小無常”?海上航行,全靠船隻扛風浪,但船隻一旦造得太大,操作就成了麻煩事。哪怕中國舵操作方便,一旦船隻過大,卻也常操作不動。所以在宋朝以前,中國的海船雖說牛氣,卻也困於這個操作難題,最大也只能造到二十丈。

而到了宋朝開國伊始,這個技術問題,卻也不僅僅是門面的問題,而是關乎宋朝國運的大事——爲宋朝賺錢。

雖說後人說起宋朝,總是驚豔於宋朝發達的工商業與富庶的經濟文明,經常稱之爲“富宋”。但是大宋開國時,卻是名副其實的“窮宋”,北方攤上個兇悍強敵遼國,惡戰一打二十年,邊境農業生產全癱瘓。開國頭四十年饑荒災害更是不少趕。就連後人無比羨慕的北宋官員工資,在宋初都是絕對的窮人等級。以宋初名臣楊億的吐槽說,當時宋朝官員的平均工資,也只有唐朝的五分之一。漲工資?那都是很久以後的事情。

所以,開國就差錢到紅眼的宋朝,也就毅然定下了一樁有別於歷代的發展國策:休養生息主抓農業?看來是不趕趟了,唯一來錢快的辦法,就是大力抓外貿。宋太祖年間時,唐代時的外貿市舶使就變成了市舶司,貿易權限更大。廣東福建浙江各地的沿海官員也各個派任務,誰能拉來更多的外國商船商人,立刻重獎升官沒商量。甚至宋太宗本人也曾多次出面,熱情接見賞賜來華的外國商人——歡迎全世界的朋友(錢)都到大宋來。

可要實現這個目標,一樁實打實的技術要求,就是造船。但這時的大宋,對這事底氣最足,宋初的時候,一種新型的中國舵應運而生,叫本來就是龐然大物的中國海船再度升級,徹底成了中世紀裏的巨無霸級別——平衡舵。

這兩個小東西,一個助漢退匈奴,一個幫宋建立海上絲綢之路 第4張

平衡舵,是古代中國造船業的一大重要創意,它的一部分舵面分布在舵柱的前方,且可以藉助水流來驅動,更有軲轆等設備進行牽引,所以操作也就更加輕鬆,更大的船隻也可以放心在海洋上航行,自然也就放心往大了造。宋代的遠洋商船,最大的體積霸氣突破三十丈,且消耗木料達五千料。整個海船上有考究的船艙與豐厚的糧食儲備,甚至還可以種植飼養,還海面上航行數月都毫無問題。

如此強大技術水準的大船,也就伴隨着大宋拓通海上貿易的國策,成了牽動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強大力量。中國的海船已經可以開到東非沿岸,大宋的貿易對象更突破了二十七個國家。廣東福建浙江更遍佈大小貿易港口,海外貿易從此到達了中國古代的最高峯。甚至還在阿拉伯國家留下一句風光諺語:爲人做事,要像乘坐中國船一樣平穩。

這兩個小東西,一個助漢退匈奴,一個幫宋建立海上絲綢之路 第5張

開國時窮的掉渣的兩宋經濟,更從此打了強心針,兩宋的政府財政收入,常年維持在每年六千萬貫的水平,甚至遠遠壓過鴉片戰爭之前的中國元明清三朝。紅火的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進入了它第一個高峯時代。而沉默的平衡舵,則是一次次默默運轉,貢獻足以突飛猛進的動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