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介紹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 絲綢之路遺址在哪裏

介紹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 絲綢之路遺址在哪裏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往今來,絲綢之路作爲連接中西方文化與經貿的重要通道,在我國幾乎家喻戶曉。然而有關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知道內情者恐怕寥寥無幾。今天追溯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不得不提起一百多年前的一位名叫李希霍芬的德國旅行家,他正是“絲綢之路”的命名者。

介紹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 絲綢之路遺址在哪裏


絲綢之路圖

生於1833年的李希霍芬有着熱爾曼民族獨特的執著與探索精神,自幼癡迷地質學的他曾在青年時代就讀於柏林大學地質學專業,很早便渴望前往神祕的東亞進行地質研究。在衆多東亞國家中,李希霍芬對東方文明古國——中國情有獨鍾,他始終認爲中國在當時所有的知名文明國度中,是人們最少探究的國家,有生之年,若能將探索的足跡踏上這片古老的熱土,則必將是一段難忘的經歷。

於是,懷着激動的心情,李希霍芬開始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考察之旅。從1868到1872年之間,他進行了七次中國之旅,途經當時中國的十三個省。一句中文也不會講的李希霍芬在一路之上歷經千難萬險,其考察成果徹底改變了西方世界對中國的認知。

據傳,李希霍芬主要以繪畫形式將自己旅途中的所聞記錄下來,他的足跡幾乎遍佈了整個中國。

一路之上,他的脖子上總是掛着繪圖鉛筆,以勤奮的雙手不斷記錄着在中國所經歷的一切。回國後不久,李希霍芬正式出版了他的考察著作《中國--親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爲根據的研究》,更將中國和歐洲之間最古老的貿易之路命名爲"絲綢之路",這便是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

絲綢之路歷史背景是什麼

連接中國與西域各國的經貿橋樑絲綢之路,在我國自古是個家喻戶曉的名字。說起絲綢之路的歷史背景,許多人會聯想到兩千年前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出使西域的典故,這次外交史上大規模的外事活動,極大地加深了中原與西域各國的文化交流與經貿往來,更成爲開闢了絲綢之路的歷史創舉。

介紹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 絲綢之路遺址在哪裏 第2張


絲綢之路歷史背景

追溯絲綢之路歷史背景,首先須瞭解其發展歷程。最初,絲綢之路之所以得名,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我國古代與外邦通商的過程中,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是最具代表性的出口物資,其中尤以絲綢的出口量大。從漢代至盛唐年間,龐大的商隊沿河西走廊往來穿梭,通商貿易,這一時期,江南、巴蜀的綢緞已然憑藉其高雅的工藝品質與華美的圖案造型馳名中外,成爲舉世聞名的奢侈品,受到睦鄰友邦的普遍讚譽。

19世紀中葉,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滿懷着對東方文明的嚮往來到中國,歷經七次中國之旅行,完整記述了當年絲綢之路開闢者所走過的這條古老漫道上的所見所聞,並正式將這條中國與歐洲之間最古老的貿易之路命名爲“絲綢之路”,從此,絲綢之路的重要地位爲世界所熟知,而絲綢之路的歷史背景,也由此更見清晰。

儘管在過去千百年間,中國的政治大環境幾經變遷,絲綢之路也隨之幾度興衰,卻始終未曾終止其作爲貿易與文化交流國際通道所承擔的歷史責任,至今依然閃耀着璀璨的光芒,等待後人去發掘其無可估量的歷史價值。

絲綢之路遺址在哪裏

絲綢之路起於漢代。作爲重要的商業及文化交流橋樑,絲綢之路是聯繫中西方的紐帶。古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至西亞,最終抵達歐洲。絲綢之路的開闢,促進了當時漢朝與西鄰各國的往來,是漢代著名外交家張騫的一大功績。今人尋訪絲綢之路遺址,當往秦嶺終南山北麓,在那條歷史悠久的古道上,歷史遺蹟衆多,身處其間,彷彿撥開歲月的風塵,猶見前人往來絲綢之路的足跡。

介紹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 絲綢之路遺址在哪裏 第3張


絲綢之路遺址

被譽爲世界地質公園的秦嶺終南山北麓,以古絲綢之路遺址而聞名。北麓古道曲折悠遠,道路寬度近兩米,相傳這是一條最爲古老的長安連通西域的陸上絲綢之路。

據說,該條古道以西漢都城長安(今西安市)爲起點,經河西走廊,直通甘肅天水以西,綿延兩千多裏,爲我國考古史上重要的歷史遺蹟。

由於這條路上珍貴的歷史遺蹟數不勝數,因而也留下了不少傳奇的民間故事。

相傳唐太宗御弟唐玄奘一行西去取經,曾途徑此處沿途曾留下許多聖蹟及傳說。中國民間膾炙人口的神話小說《西遊記》中記述的“途徑火焰山”、“女兒國”等有趣的故事,據說都發生在這裏。

據當地居民介紹,至今保存最爲完好的一段古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戶縣,位於石井鎮西安鍾馗故里歡樂谷內,該路段目前是難得的絲綢之路歷史遺蹟,更是無比寶貴的古絲綢之路考古遺址。其餘路段,由於年代久遠,風霜侵蝕的原因,雖多有譭棄和斷阻,古蹟不再,但如今依然供當地鄉民耕作與行走,民風猶在,將作爲文化遺產代代相傳。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哪個朝代的

今人所熟知的絲綢之路,得名於十九世紀下半葉,由德國知名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命名。然而作爲古老的東方文明古國與西方世界經貿往來的橋樑,絲綢之路的開闢則要遠遠早於十九世紀。那究竟絲綢之路是哪個朝代的呢?據史料記載,絲綢之路始於漢代,繁榮於兩漢時期,爲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率先開闢。

介紹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 絲綢之路遺址在哪裏 第4張


絲綢之路圖

相傳建元二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以匈奴人爲嚮導,率領一百多人的車隊出使西域,成爲中國歷史上有史可考的規模巨大的外交活動。車隊以都城長安爲起點,途經甘肅、新疆等內陸各地,又先後到中亞、西亞,貫穿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順利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促進了中西方經濟的繁榮,這便是絲綢之路的由來。由此可見,絲綢之路最初源於漢代,當是確信無疑。至此之後,絲綢之路成爲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至今依然影響着中國與歐亞各國的經貿往來。

通過絲綢之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無數稀世珍寶及先進的科學技術,使得漢代絲綢之路的存在,更多了一層文化交流的意義。

今人每每追溯絲綢之路是哪個朝代的,總不會忘記漢代張騫的功績。而今,絲綢之路歷經上千年的歷史變遷,已然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隨着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中國與西方世界的交流進一步深化,古老的絲綢之路在新時代潮流的推動下,一直綻放着光芒。

古絲綢之路興衰的原因是什麼

說起古絲綢之路興衰的原因,人們普遍會聯想到中國古代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體系變化,事實上,隨着朝代的更迭,政治條件的改變,絲綢之路在歷史上幾次通絕,兩千多年間也歷經了巨大的變革。

介紹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 絲綢之路遺址在哪裏 第5張


古絲綢之路圖

自兩漢時期到大明王朝,約一千五百年的歲月裏,絲綢之路一直承擔着中國內地與西域、歐亞各國間文化和經貿往來的橋樑作用,尤其是在絲綢之路開闢之初的西漢,這條路將世界最強盛的四個文明國度緊密相連,從此,中國、貴霜、安息和羅馬脣齒相依,經貿交流達到空前繁榮,這個時期,被稱爲絲綢之路的通暢期。

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地緣政治呈分裂狀態,絲綢之路雖然依然承擔着它作爲貿易與文化交流國際通道的作用,其政治意義卻弱化了許多。所以,政治環境的變遷,無疑是古絲綢之路興衰的原因之一。

而至盛唐時期,絲綢之路重新繁榮,其輝煌一度達到了巔峯,令當時的長安成爲舉世矚目的繁華國際大都會。這盛唐繁榮景象,一直持續到唐代後期,西北地區被少數民族控制,隨即五胡亂華烽煙四起,使絲綢之路再次陷入閉塞期,長達四百年之久,直到蒙古草原崛起,橫跨歐亞的蒙元帝國轟轟烈烈地登上歷史舞臺,飽經風霜的絲綢之路才得以再次展現繁榮。

明代與西域各國長期交往,那一時期的西方世界已進入工業革命的前夜,航海業高度發達,絲綢之路不再承擔其以往的重要使命,因此,從中西交通史的角度來看,此時的絲綢之路已然不復昔日光芒。

分析絲綢之路是一條怎樣的路

如今絲綢之路已經不再具有其重要的交通要道的責任,但在古代中國數千年的時間裏,一直是中國對外交流的重要通道。而且在今日,我們依然能熟記其重要的歷史意義,那麼絲綢之路是一條怎樣的路呢?

介紹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 絲綢之路遺址在哪裏 第6張


張騫畫像

絲綢之路,顧名思義,在這條路上的主要貿易物品爲絲綢。絲綢是古代中國的“特產”,當時歐洲諸國都驚豔於絲綢的柔滑豔麗,爭相和中原地區的漢族政權進行貿易,以取得絲綢。因此,絲綢也成了中西方貿易的主要商品。

其次,絲路歷史之悠久,其作用之巨大,令人咂舌。從漢代博望侯張騫開闢了絲路之後,直到明朝末期,絲路還一直沿用。後來由於海上貿易的發展以及航海時代的來臨,絲路才逐漸走向沒落。但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絲路之上的貿易,車水馬龍,爲中西方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作出了極其重大的貢獻。

第三,絲路的軍事意義。張騫開闢絲路的最初目的,本來就是爲了配合當時漢朝政府聯合西域的大月氏夾擊匈奴而意外開闢的。在有漢一代,多次對匈奴發動戰爭,迫使匈奴不得不向西北撤退,保證了絲路的通暢。絲路的開闢,讓漢朝的強大和富庶遠播西域,使西域的許多效果都望風歸附。

第四,絲路的歷史意義。絲路的開闢,讓西方人見識到了漢朝的強大,無數西域國家都希望和漢朝通商。安息國是當時絲路中的一箇中轉站,以東方的絲綢賣給大秦,從中牟取暴利。漢朝和大秦都希望擺脫其壟斷控制。公元97年,甘英想要渡過地中海達到羅馬,被安息國阻止。但是羅馬和漢朝之間的交流,已經是歷史趨勢,三年後,羅馬派遣使者來到漢朝,是中國首次和羅馬交往的歷史,並從此開啓了東西方兩個大國之間的正常貿易交流的歷史。

要想弄清楚絲綢之路是一條怎樣的路,必須要從其特點,歷史、經濟、文化等方面來了解,才能全面地瞭解這個問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