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絲綢之路的路線介紹 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是怎樣的

絲綢之路的路線介紹 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曆史源遠流長,在我國燦爛的文化中,“絲綢之路”絕對是世界著名的,這條路線在今天又重新被提及,是一條世界交往的路線。絲綢之路的路線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是古代最早的商業貿易路線。  

絲綢之路的路線介紹 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是怎樣的

絲綢之路有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廣義的絲綢之路包括兩條,一條是陸上絲綢之路,一條是海上絲綢之路。而狹義上的絲綢之路只有一條,就是陸上的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的路線以西漢時期的長安作爲整條路線的起點,經過河西走廊然後到達著名的敦煌。但是從敦煌開始就分爲南北兩條路:南路是從敦煌開始,讓後依次是樓蘭、于闐、莎車、帕米爾到達大月氏、安息,最後往西到達條支、大秦,而北路從敦煌開始,經過交河、龜茲、疏勒、大宛最終到達安息和大秦。

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以南海爲中心,所以還被成爲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早在秦漢時期就形成了,在三國和隋朝時期的到了發展,在唐宋時期變得愈加繁榮。

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國的重要陸上商業貿易通道,這條古老的通道是無數先人用血汗打通的,也正是這條通道的形成爲最早的世界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因爲這條路線最早是販賣中國絲綢的,所以被稱爲絲綢之路。現在絲綢之路已經成爲世界遺產。

介紹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

古往今來,絲綢之路作爲連接中西方文化與經貿的重要通道,在我國幾乎家喻戶曉。然而有關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知道內情者恐怕寥寥無幾。今天追溯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不得不提起一百多年前的一位名叫李希霍芬的德國旅行家,他正是“絲綢之路”的命名者。  

絲綢之路的路線介紹 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是怎樣的 第2張

生於1833年的李希霍芬有着熱爾曼民族獨特的執著與探索精神,自幼癡迷地質學的他曾在青年時代就讀於柏林大學地質學專業,很早便渴望前往神祕的東亞進行地質研究。在衆多東亞國家中,李希霍芬對東方文明古國——中國情有獨鍾,他始終認爲中國在當時所有的知名文明國度中,是人們最少探究的國家,有生之年,若能將探索的足跡踏上這片古老的熱土,則必將是一段難忘的經歷。

於是,懷着激動的心情,李希霍芬開始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考察之旅。從1868到1872年之間,他進行了七次中國之旅,途經當時中國的十三個省。一句中文也不會講的李希霍芬在一路之上歷經千難萬險,其考察成果徹底改變了西方世界對中國的認知。

據傳,李希霍芬主要以繪畫形式將自己旅途中的所聞記錄下來,他的足跡幾乎遍佈了整個中國。

一路之上,他的脖子上總是掛着繪圖鉛筆,以勤奮的雙手不斷記錄着在中國所經歷的一切。回國後不久,李希霍芬正式出版了他的考察著作《中國--親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爲根據的研究》,更將中國和歐洲之間最古老的貿易之路命名爲"絲綢之路",這便是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

古絲綢之路興衰的原因是什麼

說起古絲綢之路興衰的原因,人們普遍會聯想到中國古代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體系變化,事實上,隨着朝代的更迭,政治條件的改變,絲綢之路在歷史上幾次通絕,兩千多年間也歷經了巨大的變革。  

絲綢之路的路線介紹 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是怎樣的 第3張

自兩漢時期到大明王朝,約一千五百年的歲月裏,絲綢之路一直承擔着中國內地與西域、歐亞各國間文化和經貿往來的橋樑作用,尤其是在絲綢之路開闢之初的西漢,這條路將世界最強盛的四個文明國度緊密相連,從此,中國、貴霜、安息和羅馬脣齒相依,經貿交流達到空前繁榮,這個時期,被稱爲絲綢之路的通暢期。

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地緣政治呈分裂狀態,絲綢之路雖然依然承擔着它作爲貿易與文化交流國際通道的作用,其政治意義卻弱化了許多。所以,政治環境的變遷,無疑是古絲綢之路興衰的原因之一。

而至盛唐時期,絲綢之路重新繁榮,其輝煌一度達到了巔峯,令當時的長安成爲舉世矚目的繁華國際大都會。這盛唐繁榮景象,一直持續到唐代後期,西北地區被少數民族控制,隨即五胡亂華烽煙四起,使絲綢之路再次陷入閉塞期,長達四百年之久,直到蒙古草原崛起,橫跨歐亞的蒙元帝國轟轟烈烈地登上歷史舞臺,飽經風霜的絲綢之路才得以再次展現繁榮。

明代與西域各國長期交往,那一時期的西方世界已進入工業革命的前夜,航海業高度發達,絲綢之路不再承擔其以往的重要使命,因此,從中西交通史的角度來看,此時的絲綢之路已然不復昔日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