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平定安邦之亂第一功臣郭子儀是基督教信徒?

平定安邦之亂第一功臣郭子儀是基督教信徒?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郭子儀是平定安邦之亂第一有功之臣,也因此門楣顯赫。據傳郭子儀是景教徒也就是基督信徒這是真的嗎?

清光緒初年,由華裔教會人士黃伯祿編撰的《正教奉褒》一書載:“唐代奉景教者遍佈朝野,以汾陽王郭子儀、樑國公房玄齡爲士大夫中最著名者。”其說根據,則是被稱爲世界四大古代名碑之一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然而,郭子儀是景教信徒這一說法,僅涉及到上述二個文獻和史料,其說是否靠譜,須從《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相關內容說起。

平定安邦之亂第一功臣郭子儀是基督教信徒?

網絡配圖

首先,說說該碑的由來。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立於唐建中二年(781年),於明朝天啓三年(1625年)出土於西安西郊。該碑爲國寶級文物,現存西安碑林。碑名中的“大秦”一名,是中國古代對古羅馬帝國的稱謂,但該碑中則是指波斯之地。“景教”之說,則是古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主教聶斯脫裏所創、有異於基督教原教義而被羅馬教廷視爲異端,卻在波斯得到認可的獨立教派。唐貞觀九年,該教派波斯僧侶阿羅本將此教傳入中國。“景教”名稱則爲該教傳入漢地後所取。“景”字之義:大及光明,意合耶穌基督乃“世界之光”的寓義,因之被稱爲“景教”。該教自玄宗朝起,傳播近二百年,興盛之時竟至“法流十道,寺遍百城”的程度。後因受唐武宗廢佛教而波及致衰,直到元朝時方又傳開。

其次,說說該碑碑文內容。

該碑碑文由序和頌組成,序又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述景教教義。第二部分爲碑文核心內容,即景教傳入中國一百多年間的發展過程及相關情況。第三部分主要是頌揚一位被唐廷授三品官、對景教在中國發展作出不少貢獻的景教僧侶“伊斯”。

平定安邦之亂第一功臣郭子儀是基督教信徒? 第2張

網絡配圖

再者,重點說說碑文中相關汾陽王郭子儀的內容。

碑文第三部分在頌揚伊斯的文字中有這樣一段話:“大施主金紫光祿大夫、同朔方節度副使、試殿中監、賜紫袈裟僧伊斯,和而好惠,聞道勤行。遠自王舍之城,聿來中夏。術高三代,藝博十全。始效節于丹廷,乃策名於王帳。中書令汾陽郡王郭公子儀,初總戎於朔方也。肅宗俾之從邁,雖見親於臥內,不自異於行間。爲公爪牙,作軍耳目。能散祿賜,不積於家,獻臨恩之頗黎,布辭憩之金罽,或仍其舊寺,或重廣法堂,崇飾廊宇,如翬斯飛。更效景門,依仁施利。每歲集四寺僧徒,虔事精供,備諸五旬。喂者來而飯之,寒者來而衣之,病者療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清節達娑,未聞斯美。白衣景士,今見其人。願刻洪碑,以揚休烈。”

平定安邦之亂第一功臣郭子儀是基督教信徒? 第3張

網絡配圖

上述文字,譯作今語略爲:“大布施者伊斯任唐廷朔方節度副使等職......先盡忠於宮中,繼又任職於中書令、朔方節度使、汾陽郡王郭公子儀帳下。肅宗使之從王遠征,其雖被汾陽王視爲可進入內室的親近,但其在軍伍中的行爲卻無異於他衆,堪稱輔佐汾陽王的得力助手和耳目。他散舍奉祿賜物,不私蓄於家。他將皇上恩賜的水晶美玉及金貴的毛織皮製寢具,或是獻於舊寺所用,或是布助擴建法堂,崇情美飾的廊檐堂樑,有如彩雉展飛。更者,其獻效景教之門,依己之仁,施利於衆,每年召集四方寺僧徒衆,虔敬地精心準備供物,以備聖靈降臨節的到來(注:基督教的聖靈降臨日,被稱爲五旬節)。於是,腹飢者來予之食,身寒者來予之衣,病患者來療之起,死亡者則安葬之。如此清節的景教之士(注:達娑爲波斯人對基督徒的稱呼),其美行聞所未聞,然而身着白衣的景教之士,今見到其人,願刻高大之碑,以頌揚盛美之業。”

由上述原碑文及譯文可知,碑文中相關郭子儀的文字,並無關於郭子儀爲景教信徒的明確表述,而且連模棱兩可的影喻都沒有。可見,《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明白無誤的記載是:汾陽王郭子儀確曾信任、親近、任用和依靠過其麾下節度副使、且爲景教賢士的伊斯,但郭子儀本人並非景教信徒。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