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和雕版印刷術相比 爲何活字印刷術會慘敗呢

和雕版印刷術相比 爲何活字印刷術會慘敗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活字印刷術爲何會敗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活字印刷術作爲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比歐洲早400年,它需要把幾百個單獨的活字拼到一起,而且需要字與字之間嚴絲合縫,避免出現版面的不平。活字印刷術在北宋被髮明出來後,也在不斷地發展的。明朝中期的活字印刷術已出現銅活字技術,由於是統一鑄模,要比木活字精度高很多。到了清代活字印刷的技術就更加成熟了,康乾用大套銅活字,印製了《古今圖書集成》,共計1000卷。乾隆用棗木活字印製了《武英殿聚珍叢書》,全書共計134種,這兩個在當時都屬於大工程。皇家都在使用,說明技術還是比較成熟的。理論上活字印刷術操作靈活、成本低廉,但實際上,通過活字印刷的書籍只佔書籍總量的2%,大部分書籍還是通過雕版和手抄來完成的。活字印刷術處於一種被被邊緣化的感覺,這是怎麼回事呢?

和雕版印刷術相比 爲何活字印刷術會慘敗呢

在電視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年紀曉嵐編纂四庫全書時全是手抄的,事實上四庫全書就是手抄的。據統計,中國51%的的書籍就是手抄的,在明代文淵閣的藏書中,手抄版的數量要遠遠高於印製本,達到70%。這些超大型的書,由於需求量不大,手抄要比活字省時多。剩下47%的書籍應該是雕版印刷的,它主要用來印製那些書籍呢?宋代的雕版印刷術也發展了頂峯,中國的古籍裏宋版書籍的收藏價值是最高的。在技術層面上,活字印刷術就遠不如雕版精緻、美觀,被邊緣化是自然而然的事兒。

和雕版印刷術相比 爲何活字印刷術會慘敗呢 第2張

如果我們要來印製儒生參加科舉都要用的四書五經,使用哪種方法是最合適的呢?針對這種需求量很大的書籍,手抄肯定是不行的的,那隻能用活字或者雕版,那我們就都來用一下,看哪種比較合適。一塊雕版的使用壽命三萬次,印刷完一版後,可以洗刷乾淨、風乾,等待下一次的使用,無需排版終身只需一次刻板。如果是用活字就需要每次印刷前進行排版、覈對,印完了需要把版拆掉,再把活字歸位。單比較這個過程,活字印刷的成本好像低一點,但接下來的纔是關鍵。

和雕版印刷術相比 爲何活字印刷術會慘敗呢 第3張

活字印刷要排版,排完版還要校對,印完了這次還要把版拆掉,要把一個個活字歸位。然後什麼時候要印了,還要再次排版,排完版還要再次校對。但是排版得需要識字的人,可是在古代,識字人都是爲了科舉,只有那種連私塾都幹不了的人,纔來幹排版。事實上,那時候很少有讀書人能放下身段在幹這個工作,畢竟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他打心眼裏看不起這個行業。而雕版就不一樣了,他不需要雕版工人識字,在雕版工人眼裏每一個字就是一幅畫,只要雕刻出來就可以了,幹這個的人多還工錢少。從經濟效益這方面,活字又敗給雕版印刷。

和雕版印刷術相比 爲何活字印刷術會慘敗呢 第4張

而且隨着雕版印刷的需求量增大,也就產生了一個刻工羣體,每個時代大約有上千人,他們之間分工越來越細,又有師徒之間的傳承,手藝越來越精湛,印出來的書的質量也就越來越好。但是活字字模一次製作完,可以用很久,這就導致了無法持續產生大量相關的專業人才,這也就導致印刷水平的提升。到此你也就明白爲啥活字印刷書籍只佔2%了吧。

那2%的印刷量去哪裏呢?我們有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族譜,這些族譜就是活字印刷的。族譜由於沒有太大的印刷量,而且印完後短期內不需要再次印刷,所以活字印刷是經濟上是最合適的。一個事物是否能發展開,其實是有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活字印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參考資料:鄭也夫《社會學專題五十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