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科舉考試作弊有什麼後果?作弊的後果有多嚴重?

科舉考試作弊有什麼後果?作弊的後果有多嚴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科舉考試作弊的後果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中國作爲一個很久以前就建立了形態完備的國家,爲了選拔人才以及維護自身的封建統治,當權者想出了許多辦法。比如“海選海推”的舉孝廉法,但這些選拔方式有一個最大的弊端,那就是會參雜着舉薦者的個人成見和利益,難以公平公正,甚至成爲了士族子弟加官進爵的專利。於是一個更爲客觀公正的方法發明了,這就是考試。因採用“分科取士”的方法,所以叫做“科舉”。

科舉考試作弊有什麼後果?作弊的後果有多嚴重?

在公元605年,隋煬帝正式設置進士科,對參選者進行考覈,由此,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考試製度正式誕生。清朝光緒三十一年,即公元1906年,舉行了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科舉歷時1300年。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裏,沒有權勢的中國文人士子只能通過這一座獨木橋,來實現自己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負。

雖然十年寒窗苦,但並非每個人都是憑藉自身的刻苦學習躋身官場,這其中作弊者也大有人在。而其作弊手法在形式上大致於今天類同。從參加考試的過程來說,首先,不能做“高考移民”,也就是不能冒籍參加科考,違者考生和主考官都要受處分。

古代跟現在的高考一樣,各個地區的考生水平、錄取率都不一樣,很多人就改換籍貫參加考試;一旦被發現,考生、主管官員都要被處罰。其次,宋代還實行互保連坐制,將同一地區的十個考生編爲一保,鼓勵大家相互監督,一旦某人考試出了問題,其他人都要受處分,都會被取消當年的考試資格。再次,進考場前實行嚴格的搜身,一旦發現夾帶等,宋代是驅逐出場,並取消下一年的考試資格;明代則是杖責,嚴重的還會發配邊疆充軍。

科舉考試作弊有什麼後果?作弊的後果有多嚴重? 第2張

最後,考試過程中,如果有作弊行爲,比如換位子、丟紙、說話等,一旦被發現,按明代的規定,立即驅逐出場,嚴重的還要帶上枷鎖作爲反面教材示衆。考生考完之後就是閱卷,爲了防止考官和考生串通,考卷會被糊去考生信息,內容會被重新謄錄一遍,而且最後的殿試是由皇帝親自把關。

一旦發現考官舞弊,輕微的也是打板子,嚴重的抄家、流放,甚至直接被砍頭。總之呢,朝廷對科舉作弊一向是嚴加防範的,處罰也是嚴厲的,畢竟考生以後都是國家要重用的人才,根子上不能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