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朱元璋創立了“押官面聖”制度,後世王朝爲什麼不敢執行這個制度?

朱元璋創立了“押官面聖”制度,後世王朝爲什麼不敢執行這個制度?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押官面聖制度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在歷史上的衆多開國皇帝當中,朱元璋恐怕是出身最爲貧賤的一位。早年的朱元璋逃過荒、要過飯,給地主放過牛,也做過行腳僧。正是基於年輕時的一些苦難經歷,讓朱元璋在稱帝建立大明朝後,考慮問題時多了一層平民視角。他認爲只有農民富足安寧,明朝天下才能真的安定。

朱元璋創立了“押官面聖”制度,後世王朝爲什麼不敢執行這個制度?

1385年,58歲的朱元璋創立了一項歷朝歷代都沒有過的制度——押官面聖。什麼意思呢?朱元璋在他頒行的《大誥》裏是這麼解釋的:“若貪官污吏貪污受賄轉嫁科糧負擔,許所在被害人戶及鄉間鯁直之士,會議將倚恃豪傑之家,捉拿赴京”。

朱元璋創立的這個制度,在當時看來困難重重。第一重困難是大臣的反對;第二重則是地方官的阻撓;第三重則是可操作性低。

對於前兩個難題,朱元璋以鐵腕推行和明文規定予以解決。《大誥》中明確說明:老百姓告狀的路上,如果沒有“路引”,可以手持一本《大誥》通行,任何人不得阻攔,否則重處。

不過真有這麼一位地方官不信邪的。明朝洪武十九年,嘉定農民郭玄去南京告御狀,路遇淳化鎮巡檢官何添觀刁難,朱元璋獲悉後,下令將何添觀處以刖刑。

朱元璋創立了“押官面聖”制度,後世王朝爲什麼不敢執行這個制度? 第2張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裏,綁皇帝的命官可是死罪。而明朝疆土遼闊,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衝進縣衙帶走縣吏還要押送到南京,難度可想而知。雖然可操作性很低,但洪武朝還真的發生過幾起“押官面聖”的案例。

最廣爲人知的是常熟縣吏顧英,因擾害鄉民甚重激起民憤,農民陳壽六等3人綁了顧英押赴南京。朱元璋見後,賞了3人各兩件衣服和二十錠鈔(約3000元人民幣),還免了三年雜役。

爲了讓這項制度更爲完備,朱元璋在處理完顧英案件後,同時下了兩道命令。一道規定:如果地方官吏敢有羅織罪名誣陷陳壽六者,族誅;另一道則下了給當地百姓:如果陳壽六狐假龍威,其他鄉民也可以押他進京面聖。

明朝初年這項頗富創意的制度,因朱元璋鐵腕手段,在洪武一朝得以有力推行。

朱元璋創立了“押官面聖”制度,後世王朝爲什麼不敢執行這個制度? 第3張

不過,朱元璋死後,這一世所罕見的制度立刻煙消雲散,後世王朝無一再敢執行。明朝嘉靖年間甚至發生了農婦向嘉靖皇帝哭訴知縣惡行,卻被以“衝撞聖駕”而杖責的事情。顯然,出身僱農,對百姓疾苦有切膚之痛的朱元璋希望用激烈的方式來治理吏治,而長於深宮的後世子孫無法理解他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