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唐朝爲何會設立節度使制度?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唐朝爲何會設立節度使制度?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巨,國力最強,歷時最長的王朝之一。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唐朝節度使發端於唐玄宗時期,其背後邏輯還是基於繼太宗之後,唐邊患問題劇增,各方勢力對於唐朝的“尊敬”大不如前,唐朝失去了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爲了解決邊患問題,快速處置邊情,節度使制登上歷史舞臺。

唐朝爲何會設立節度使制度?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節度使制在設立之初確實起到了遏制邊患的作用,且節省了大量成本,但是唐朝後期,節度使權力膨脹,軍政大權獨攬於一身,開始出現割據一方,裂土稱王的情況。

黃巢起義爆發後,這一現象更加嚴重,節度使借平叛由頭肆意擴張,無視中央命令,獨立成小朝廷,拒絕中央官員任命,最後唐朝在內憂外患下逐漸消亡。

節度使製成立之初是爲了防止北方少數民族勢力騷擾邊境,由於敵人機動性強,所以中央調派士兵前去平亂時,敵人早就已經走了,所以爲了快速處置邊情,玄宗在邊境重鎮設立節度使,節制兵權。

但是節度使畢竟是外人,而且是外任,唐朝缺乏有效監管措施,即使有也都和當地節度使打成一片,沆瀣一氣,這就造成中央逐漸失去對地方的管控。那麼,節度使制利弊究竟如何?又是如何成爲唐朝滅亡的禍根的呢?

一、應對邊情

1、太宗之後

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唐朝在軍事領域的影響力幾乎遍佈周邊所有國家,一度出現萬國來朝的盛世局面。但是太宗之後,主動進攻的策略似乎也應用不上,其它國家也開始崛起,到了玄宗時期,唐朝已經轉向戰略防禦。

唐朝每天要面對數個邊境國家的侵襲,但是唐朝的軍隊卻不能及時趕到平叛,所以急需變革軍事制度以適應新局面。

2、天寶十節度使

爲了應對與日俱增的邊患問題,讓朝廷能夠及時處置,唐玄宗挑選了十座軍事重鎮設立節度使,包括之後安祿山起兵造反的河北三鎮在內,十個節度使分佈在唐邊境地區,保障了邊患穩定。

唐朝爲何會設立節度使制度?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2張

曾有人上疏建議玄宗適當削弱節度使手中的兵權,形成內重外輕的局面以平衡各方勢力,但是唐玄宗並沒有理會這一提案,唐朝內輕外重的禍根就此埋下。

二、權力擴張

1、軍政大權

地方節度使手握兵權就有了話語權,中央在地方的監督隨着時間推移形同虛設,掌握兵權之後,節度使又將觸手伸向財政權,有了兵權和財政權,自然就掌握了地方行政權,成爲了名副其實的一方大員,到了唐朝後期,部分節度使手中的資源已經超越中央,只是礙於情面還承認中央是正統,自己也搞起了小朝廷。

2、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積攢的內部矛盾隨之爆發,玄宗被迫退位,楊貴妃被逼自刎,這標誌着唐朝已經步入後期,經過幾代帝王的努力,最終郭子儀、李光弼率軍成功平叛。但是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並沒有得到緩解。

到了肅宗時期,部分藩鎮被取消,但無關大局,削藩政策並沒有徹底解決藩鎮問題,唐朝隨即進入內耗期,唐廷也只是表面上在維持,各地方已經暗流涌動。

三、唐朝滅亡

1、以藩制藩

唐朝削藩的政策是主張以藩制藩,這樣做雖然維護了唐朝中央的權威,但是從實際來講卻進一步加劇藩鎮吞併,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讓大藩鎮更加有恃無恐地擴張。唐廷內部黨爭不斷,包括宦官在內紛紛依附各大藩鎮派別,皇帝的權利被架空。

2、黃巢起義

唐朝爲何會設立節度使制度?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3張

都說一個王朝的滅亡都是始於農民起義,唐末爆發的黃巢起義重創唐朝經濟,各大藩鎮趁機以平叛爲由擴張自己的勢力版圖,神策軍的潰敗讓各藩鎮紛紛自立,唐中央在節度使眼中不過是一塊任人宰割的肥肉。唐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節度使制不過是其中之一,本質上還是中央集權的喪失和民意基礎的崩塌使得唐朝走向覆滅。

總結:唐朝太宗之後,對於邊境地區的管控就出現了危機,玄宗時期,爲了應對頻發的邊患問題,在邊境重鎮設立節度使節制兵權,應對侵襲。節度使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唐朝應對邊患的能力,大幅縮減了用兵成本。

但是隨着時間推移,節度使不滿足於節制兵權,並將財政、行政權據爲己有,漸漸成爲一方霸主,脫離中央管控,而唐朝針對節度使的監督機制形同虛設,只能任其做大。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唐廷削藩的力度不強,中央對藩鎮的態度曖昧,並沒有根除隱患。包括以藩制藩的政策在內,更多地體現出中央對地方的妥協,大藩鎮依然我行我素,公然對抗中央。

而黃巢起義無疑意味着唐朝統治的根基被破壞,神策軍潰敗,中央權威盡失,各藩鎮趁機擴張勢力,自立爲王,唐廷的覆滅似乎成爲了順理成章的事。自節度使制設置之日起,唐朝就走向了不可逆轉的衰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