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漢武帝爲什麼推崇儒家思想?本意是爲了加強統治

漢武帝爲什麼推崇儒家思想?本意是爲了加強統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劉徹七歲被立爲皇太子,十六歲繼承皇位,在位五十四年,功業甚多。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說到漢武帝,大家能想到的恐怕就是張騫通西域、北伐匈奴、南征南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鹽鐵官營等事情。他武功赫赫自不必多說,其獨尊儒術確定了兩千年的官方思想也是一件值得關注的事情。漢武帝獨尊儒術,是因爲儒家思想有利於皇權獨裁,同時他所尊的儒,不是孔子原汁原味的儒,而是由董仲舒加工過的“新儒學”。一句話可以概括漢武帝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有利於自己的統治!

董仲舒的“新儒學”核心思想

董仲舒對儒家學術的推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沒有董仲舒,就沒有後來的儒家思想兩千多年的統治地位,甚至沒有我們今天的中國人。

孔子的儒家思想誕生以來一直不受統治階級所接納,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儒家思想本質上是復古主義,與時代潮流不合拍。董仲舒的貢獻在於他吸收法家思想,在儒家思想裏融入了時代特色,讓儒學成爲皇權統治的工具,從而深得漢武帝賞識,讓儒學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天人感應”思想

天人感應有兩層含義,一層它強調君權神授,以上天名義承認皇權的神聖。君權神化,對鞏固皇權,強化帝制統治,穩定社會關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也因此得到了最大的受益人皇帝的推崇。

天人感應的另一層含義是,君主應該法天德民,如果失德,上天就會以地震、日食、水旱災、流星等災異現象警告皇帝,皇帝如果不思悔改,就會有被“更天命”(改朝換代)的危險。

二、“大一統”思想

所謂大一統,就是兩個統一,即政權統一、思想統一。

這是董仲舒從《公羊春秋》中提煉出來的思想,他認爲,大一統是天地運行的基本法則,是常理,因而人類應該法天而行。所以,天下必須思想統一,建立統一的制度、統一的法律、統一的行爲準則,並由此構建一個統一的政權。

漢武帝爲什麼推崇儒家思想?本意是爲了加強統治

三、“皇權獨尊,以德治國”思想

董仲舒認爲,爲了社會的穩定,應該拋棄嚴刑峻法,代之以德政,他反對一切導致貧富兩極分化嚴重的制度,強調“調均”,主張皇權獨尊,遏制豪強兼併,與民休息。

漢武帝爲何推崇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爲何從故紙堆中重新脫穎而出,被漢武帝選中爲治國思想呢?原因就是漢武帝看到了“新儒學”給他帶來的幾大好處:

一、有利於皇權唯我獨尊

在漢武帝之前,西漢治國思想一直強調黃老無爲,黃老思想認爲,最成功的治理模式就是不折騰,順應天時,最好的統治就是沒有統治者,至少統治者的存在感要低。

這種思想對皇權的至尊是不利的,更與漢武帝的獨裁統治思想格格不入。我們對比一下黃老思想和新儒學思想下皇權的差異。

漢武帝爲什麼推崇儒家思想?本意是爲了加強統治 第2張

黃老思想下,皇帝是人,是管理者,三公九卿是國家大政方針的決策參與人和執行人。而新儒學思想下的皇帝則是天之子,是神的意志在人間的代表,是凌駕於人之上的至高無上的半人半神。帝國的所有的決策都來自於皇帝,三公九卿只是執行人,丞相幾乎是擺設。

二、有利於中央集權主義

西漢初年藩王勢力對中央政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七國之亂後,諸侯王勢力受到嚴重打擊,但依然是帝國重要的政治力量,藩王之亂依然不時爆發。

儒家思想大一統的理論,爲削藩開邊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武器,爲打擊藩王勢力,實現中央高度集權的政治模式提供了落腳點。這一點正中時弊,有很強的時代特徵,也是儒家思想被漢武帝喜歡的很重要原因。

漢武帝爲什麼推崇儒家思想?本意是爲了加強統治 第3張

三、有利於封建統治穩定

更重要的是,儒家思想作爲統一的治國理念後,它所倡導的一系列思想體系,與皇權統治結構相結合,想成了一整套的思想和制度,以這個思想和制度爲框架,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社會結構。

在這個結構中,固定了皇權與士大夫平民之間的關係,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是自西周宗法制崩潰後,第二個影響深遠的帝制憲法。

也就是說,漢武帝推崇儒學,既是儒學切合了時代特徵的需求,又切中了漢武帝強化中央集權和個人皇權獨裁的要求,同時還滿足了以皇權爲核心的社會長期穩定的願望。

儒家思想與社會穩定開放、統一的關係

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確實對社會穩定和發展,及國家統一起到了積極作用。不過,漢武帝的初衷並不在於此,或者說他關注的重點並不在於此。

漢武帝當時最關心的就是兩個問題:一是削弱藩王勢力,強化中央集權;二是現實皇權獨尊,進而實現獨裁統治。這兩個問題既是當時的現實存在的弊端,又是漢武帝個人的需求,這纔是他獨尊儒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