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宋仁宗結束慶曆新政的真相是什麼?

宋仁宗結束慶曆新政的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仁宗結束慶曆新政的真相是什麼?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北宋仁宗在位期間,這位北宋所有皇帝中,最不愛折騰的皇帝,曾就北宋遇到的冗兵、冗員(官)、冗費這三冗困境,搞過一次改革,因爲改革的時間是在慶曆三年到五年初,所以史稱“慶曆新政”,主持這次改革事宜的是范仲淹。

宋仁宗結束慶曆新政的真相是什麼?

不過,當意氣風發的范仲淹帶着一幫小弟,雄心勃勃地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改革卻遭受到了巨大阻力,大到連宋仁宗都抵擋不住,結果,“慶曆新政”僅僅只堅持了一年半就夭折了,有阻力的原因當然是范仲淹的改革措施觸動了太多權貴的利益。

范仲淹提出的改革方針主要有十條:“一曰明黜陟。二曰抑僥倖。三曰精貢舉。四曰擇長官。五曰均公田。六曰厚農桑。七曰修武備。八曰推恩信。九曰重命令。十曰減徭役”。基本上全是奔着解決三冗問題去的。

其中針對吏治的改革條款最多,共有六條,而在這六條中,最受權貴和官員們抵制的是第二條,即“抑僥倖”,這個條款的核心是抑制權貴和官員舉薦親族和子女做官的數量,讓他們有本事就去參加科舉,沒本事就在家混吃等死,說白了,范仲淹要廢掉“恩蔭”制。

這個條款如果嚴格實施,那就是真的要了許多權貴家族的老命了,其餘改革吏治的條款基本上是監察和考覈方向的措施,還可以想辦法躲避和敷衍,官場潛規則總是有的,可如果連官都做不了,那就是連根都刨了。

在宋朝,雖然科舉選士的數量一直在增加,但想要考中進士的難度也非常大,宋朝的科舉制度相對成熟,作弊和營私都很難,對於權貴和官員家族中的紈絝子弟來說,考中科舉的概率並不比寒門或平民子弟高。

而古代並不支持計劃生育,反而鼓勵多生,權貴和官員家族不缺少錢財,生多少都養活得起,因此,很多家族的待業子弟都多達數十上百人,這些人中,許多都是依靠家中長輩當上大官後的恩蔭特權走進官場。

這種恩蔭特權除因功受賞外,還跟官職大小有關,官當得越大,能推薦家中子弟的名額越多,即使一生庸碌無爲的官員,只要熬資歷熬到一定級別,就能擁有恩蔭特權和增加恩蔭數量的權力,是權貴和官員家族中,不成才子弟當官的主要通道。范仲淹就公開上書揭露這種現象:

每遇南郊並聖傑,各奏一子充京官,少卿、監奏一子充試銜。其正郎、帶職員外郎,並諸路提點刑獄以上差遣者,每遇南郊,奏一子充齋郎。其大兩省等官,既奏得子充京官,明異於庶僚,大示區別,復更每歲奏薦,積成冗官。假有任學士以上官經二十年者,則一家兄弟子孫出京官二十人,仍接次升朝,此濫進之極也。

在古代,一個大家族想要延續富貴,享受衆多特權,或保證對地方和官場的影響力,看得就是家族子弟當官數量的多少和當官的級別,其中,數量又是最重要的,畢竟,能在官場上走到頂峯的都是少數人,還是蟻多咬死象比較容易。

宋仁宗結束慶曆新政的真相是什麼? 第2張

而要想達到這個目的,權貴及官員家族除鼓勵和培養家族中子弟參加科舉外,就是依靠恩蔭制了,你帶一個,我帶兩個,他帶三個,進入官場後,再互相照顧,互相提攜,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家族就出現了,至於免稅和兼併土地之類的好處,自不必說。

一個好漢三個幫,官場也是如此,在親族之外,還有提拔小弟的需要,比如門客、師爺、忠心的家僕等,都可以通過恩蔭特權舉薦進官場,這些人進入官場後,也都是舉薦他們的權貴及官員家族在官場上助力,誰不想自己人多多的?

相比起恩蔭特權來說,什麼監察和考覈方面的改革都是小意思,范仲淹要“抑僥倖”?利益受損者還不拼命反對,外戚、勳貴、高官,全部加起來的力量,哪是范仲淹能抗住的?連希望改革的宋仁宗在壓力下,都只能匆匆結束這場新政,范仲淹和他的小弟們全部被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