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古代戰役 > 寧夏之役:萬曆三大徵之一,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寧夏之役:萬曆三大徵之一,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神宗萬曆年間,朱翊鈞先後展開了三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史稱“萬曆三大徵”。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萬曆三大徵分別爲李如鬆(李成樑長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的寧夏之役;李如鬆、麻貴抗擊日本豐臣秀吉政權入侵的朝鮮之役;以及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的播州之役。這三場大戰鞏固了中華疆土,維護了明朝在東亞的主導地位。

寧夏之役:萬曆三大徵之一,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寧夏之役

寧夏之役即鎮壓哱拜之亂,是萬曆三大徵之一。哱拜於萬曆二十年(1592年)二月十八日糾合其子承恩、義子哱雲及土文秀等叛亂。三月四日,副總兵李昫奉總督魏學曾檄,攝總兵事進剿,但叛軍甚強。此後,明朝調麻貴馳援。四月,又調李如鬆爲寧夏總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國楨監軍,統遼東、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進行圍剿。七月,麻貴等搗毀套部大營,追奔至賀蘭山,將其盡逐出塞。各路援軍在代學曾爲總督的葉夢熊的統帥下,將寧夏城團團包圍,並決水灌城。又施反間計,使哱拜集團內部發生火併,李如鬆攻破大城後又圍哱拜家,哱拜自縊,哱承恩等被擒。至此,哱拜之亂全部平息。

歷史背景

哱拜原爲蒙古族人,嘉靖中降明,積功升都指揮。萬曆初爲遊擊將軍,統標兵家丁千餘,專制寧夏,多蓄之命。萬曆十七年,以副總兵致仕,子哱承恩襲職。

十九年,火落赤等部犯洮河告急,哱拜自請率所部三千人往援,至金城,見各鎮兵皆出其下,歸途取路塞外,各少數民族的兵將也都遠遠地避開他,因此更加驕橫,有輕視中外之心。巡撫黨馨(xīn心)幾次對他施加壓力,並以冒領軍餉罪彈劾他,哱拜便於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率部發動叛亂。

寧夏之役:萬曆三大徵之一,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第2張

影響

寧夏之役費餉金幾二百萬。

後任寧夏巡撫楊應聘說:“壬辰兵燹,遂舉二百年之所經營者,蕩然如同草味。”

此次兵亂,歷時8個月,經反覆鎮壓到年底才艱難平息 兵變中城堡、水利設施、民宅被破壞,百姓在戰亂中無辜慘遭殺害,中衛以及整個寧夏地區人民遭受了巨大災難。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