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抗日戰爭 > 孟關之戰的迂迴突擊:中國遠征軍坦克突襲日軍

孟關之戰的迂迴突擊:中國遠征軍坦克突襲日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九四四年二月,中國遠征軍駐印軍部隊從印度東進,以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爲主力,如雙鬼拍門,兵進胡康河谷。胡康河谷中,日軍的第一個要塞便是第十八師團師團部所在地孟關。第十八師團是日軍王牌師團之一,人稱“叢林之王”,面對遠征軍的進軍毫無懼色,師團長田中新一甚至曾上書15軍司令官牟田口廉也,要求以攻爲守。然而,儘管各顯其能中,中國軍隊最初的攻擊曾經受挫,但當中國遠征軍戰車部隊首次出現在戰場上,戰爭的天平終於在緬北的叢林中傾斜向了那些喋血異域的中國軍人。同時檢看雙方對這一戰的記載,當年熱帶林莽中那段血戰的真相便呼之欲出。

孟關之戰的精彩之處,在於迂迴。

當雙方在孟關外圍打成膠着的時候,中日將領都在絞盡腦汁思索對策。對於中國遠征軍來說,雙方打成頂牛,也就意味着無法取得較大戰果,胡康之戰有陷入持久戰的可能,這不是中國遠征軍所想要的,也不是史迪威所想要的。中國遠征軍希望找到一個可以給日軍以致命性打擊的機會。對於日軍來說,中國軍隊每天都有進展,而且進展速度超過自己所期,也必須尋找一個機會,一舉扭轉戰局。不愧都是身經百戰的職業軍人,雙方高級將領的目光同時投向了孟關側面的叢林地帶。

2月底,日軍第18師團,調動剛剛補充完畢的精銳第55聯隊(第一大隊不含),令其穿越孟關側面的叢林,繞到遠征軍進攻部隊的身後,力爭在炮兵的掩護下打出一記側鉤拳,瓦解遠征軍的攻勢。

無獨有偶,同樣時間段,孫立人,廖耀湘調動部隊,穿越孟關側面叢林,意圖繞到日軍後方發動攻勢。這一次,史迪威沒有表示反對,相反,這位善於觀察的將軍還把手中僅有的美軍“梅支隊”投入一線作戰,隨同中國軍隊發動對日軍背後的襲擊。

孟關之戰的迂迴突擊:中國遠征軍坦克突襲日軍

同樣富有眼光的中日兩國將領沒有想到,對方也在採取同樣的戰術。3月1日,雙方的迂迴部隊在叢林中猝然相遇,帶着同樣的驚訝開始了戰鬥。

這次遭遇戰很像解放戰爭中的潘塘之戰。

1948年,淮海戰役打響,黃百韜的第7兵團被解放軍團團圍困在碾莊。爲了救援黃百韜,杜聿明率領兩個兵團東進救援,與趕來阻擊的解放軍展開了激戰。混戰中,雙方同時選擇了向對方背後迂迴的招數,兩軍的夜襲部隊在無名小鎮潘塘遭遇。本來以爲對方是小股遊擊部隊,雙方在最初都不想改變各自的原定計劃,只想把這支“游擊隊”嚇跑了事。然而,遭遇的交火很快蔓延開來,雙方都發現對方毫無退卻的意思,而且隊伍長得不像話。

潘塘之戰就此展開。電視連續劇《亮劍》中,李雲龍和楚雲飛那次兩敗俱傷的生死之戰,背景就是這一段歷史。

潘塘之戰最後打成了一個膠着的局面,雙方均宣佈自己取勝,但是都沒有達成作戰目標。

孟關之戰並沒有打成膠着,因爲中國遠征軍比日軍多了一張王牌。在印度蘭姆伽訓練的遠征軍戰車部隊終於在此戰投入戰鬥。這次奇襲孟關的遠征軍部隊,打先鋒的就是布朗上校和趙振華上校共同指揮的遠征軍戰車第一營。

這是一個裝備M3A3斯圖亞特式坦克的中美混合戰車部隊,M3A3坦克可以壓倒所有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現役坦克。而且遠征軍還派出了L3聯絡飛機在空中協調坦克部隊的進攻,裝甲推土機在地面爲坦克在叢林中開路。這個陣容,可比日軍闊氣多了。

日軍第18師團是一個山地戰師團,雖然炮兵力量得到最大的加強,但只有師團部直屬一支主力爲九五式、九七式輕型坦克的裝甲部隊。這次出擊的日軍主力第55聯隊參戰的第二、第三大隊,完全是一支步兵部隊。

儘管如此,開始的戰鬥對中國軍隊並不有利。日軍由於偵察更爲出色,他們首先發現了遠征軍部隊的行蹤。震驚於中國軍隊兵力強大之餘的日軍第55聯隊,將炮兵和步兵擺開了一個埋伏的陣容。中國遠征軍的部隊一頭撞入了日軍的伏擊圈。M3A3式坦克雖然可以擊敗任何日軍戰車,但在日軍裝備的一式75毫米反戰車炮面前並非無敵,一開戰就被日軍打掉兩輛,均翻覆入一邊的河中,乘員非死即傷。

不過中國裝甲部隊的戰士堪稱訓練有素,在混戰中很快冷靜下來。他們幾乎都是第一次參加真實的戰車作戰,但是充分表現出了中國戰士堅韌頑強的特點。在布朗上校的指揮下,戰車第一營的部隊擺開了一個標準的防禦陣容,並通過電臺呼喚伴隨的新22師步兵向自己靠攏。戰車和步兵共同構成的防禦陣容,渾如一個鋼鐵的刺蝟。

日軍幾乎毫不猶豫地發動了對這個鐵刺蝟的突襲,卻在密集的彈雨面前吃了大虧,一千餘人的第二、第三兩大隊幾乎全軍覆沒,連兩個大隊長都送掉了性命。日本陸軍依靠刺刀去拼坦克這種蠻幹的做法,在此顯示了惡果。

對於中國戰車部隊在緬北反攻中的首次戰鬥,中國方面的記錄很多,有的坦克手回憶戰鬥打響時還以爲是在演習,直到戰鬥結束,看到履帶上沾滿的日軍血肉,才明白自己真的和日軍打了一仗。

日軍的記錄,似以原第55聯隊第三大隊副官井上鹹大尉的回憶文章最爲真實準確。他在《孟關平原的突襲——岡田大隊長的戰死》(發表於《丸》雜誌1988年別冊第10號)一文中詳述了第三大隊這一戰的經過:

孟關這一面的地形,是茅草覆蓋的開闊地,附近的河水已經乾涸,土地質地鬆軟,易於挖掘戰壕。面對發現敵軍裝甲部隊伴隨的突擊軍團,大隊長試圖組織一次正面伏擊作戰。

岡田大隊擔任迂迴作戰中的右地區隊,出發前曾在參謀的直接指導下進行過艱苦的步兵—炮兵協同演練,可以熟練地進行炮火掩護下的突襲。大隊長選擇的設伏地區在乾涸的坦蓋河河畔,那裏簡易公路穿過一片茂密的竹林橫越河川。在道路附近,可以看到滿是赤鏽的炮車和卡車殘骸,星星點點,那是兩年前,遭到日軍追擊的中英軍敗退時丟下的裝備。

連續幾次被敵人追着屁股打,終於可以對敵設伏,主動出擊,部隊的求戰情緒高漲。戰鬥在3月1日黃昏打響,隨着敵軍出現的報告,山炮部隊開始猛烈開火,兩翼各中隊的官兵組成一條橫線,躍出戰壕向中國軍發起衝鋒,大隊總部也不例外。

意料不到的是遭到襲擊的中國軍隊毫不慌亂,就地開始用火炮還擊。剛剛衝出數步,我們周圍已經接連落下了多枚炮彈,其中一發正在我身邊爆炸。就在我身後幾步的岡田大隊長,“啊”地一聲大叫,仰天倒下。硝煙中,我還記得看到有一個只有一條腿的軍官在瘋狂地蹦跳。事後,我發現這是炮兵派來協同的聯絡官天野中尉。

在和敵軍短兵相接的狀況下,作爲副官,如果大隊長被敵人搶去……我的腦子中只有這一個意識,幾乎是本能地扛起滿是鮮血的大隊長開始向後奔跑,一跑就是幾百米。岡田大隊長是個大個子,那種揹負的感覺今天提起來,還能感到當時肩頭彷彿被燒傷一樣的痛。

岡田大隊長在後送中死亡。

這時,大隊部遭到敵軍集中射擊,高級軍醫官大石少佐負致命傷,隨即死亡。大久保輔助軍醫官、我、突擊尖刀中隊指揮官島田中尉等均負傷,一時整個第三大隊失去了指揮,沒有負傷的軍官幾乎沒有。衝出陣地的部隊全靠軍曹一級進行指揮,整個突襲陷入失敗。

這次突擊前的夜晚,岡田大隊長的勤務兵完成到東京送陣亡官兵的骨灰任務,帶着家書返回部隊。那天夜裏,岡田大隊長和新婚不久的大石軍醫在蠟燭下讀家信的情景,我至今無法忘記。

我所負的傷幸好不重,當時我左手握着軍刀向前衝鋒,一塊迫擊炮炮彈彈片擊中刀鍔又反彈擊中腿部,形成一個盲貫。深夜,整個戰線都崩潰了,部隊開始向出發陣地奔跑退卻。敵軍打出的炮彈密集如雨,紅色和黃色的曳光彈遠遠看去彷彿煙花大會。

敵軍發射的迫擊炮彈,間雜使用瞬發引信和延時引信,後者可以鑽進戰壕內部爆炸。日軍無論躲在壕溝裏,還是衝出來突襲,都難以避開它的殺傷,在反擊中,第二大隊管尾大隊長也戰死了。

兩個大隊長的戰死嚴重傷害了士氣,第三大隊的官兵喪失了鬥志,開始紛紛自行脫離戰場,繼任的代理大隊長木村大尉拼命收容,纔將部隊穩定下來。

孟關平原的會戰,儘管師團對迂迴作戰賦予很大希望,仍然以失敗而告終。主要失敗的原因,是沒有想到敵軍強大的裝甲部隊會越過叢林來發動攻勢,而且其火力之強大超出預料,我軍全力突襲依然無法完成任務。這一戰失敗以後,中國軍隊暫時消失了蹤影,當他們再次出現時,卻是在師團的後方基地瓦魯班……

應該說,井上的文字,比較好地重現了當時的戰場,也許,當年的遠征軍將士並不知道,在他們的這一次戰鬥中,就讓日軍付出了兩名大隊長陣亡的代價。一戰擊斃兩名日軍大隊長,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也是個不常見的戰例了。

於是,日軍堅守胡康河谷的第一道要塞孟關,便和他們曾經飛揚跋扈的信心一起陷落在了中國軍人的腳下。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