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戰史祕聞 > 中日甲午海戰之前兩國在朝鮮半島有過一次對決?

中日甲午海戰之前兩國在朝鮮半島有過一次對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82年,朝鮮爆發壬午政變,袁世凱跟隨吳長慶入朝平亂。在袁世凱的不懈努力之下,這場政變很快就被平息了。

當時的朝鮮政府內部存在着兩個大的黨派,一個叫守舊派,主張繼續走封建帝制的道路,並長期作爲清朝的保護國存在。而另一派被稱爲開化派,主張學習日本進行變法,並逐漸擺脫清廷對朝鮮的控制。

壬午政變之時,剛剛從明治維新中找到利好的日本再一次把手伸向了本土之外,毫不猶豫的參與進來朝鮮的政變處理事宜。

事實上,只要日本控制了朝鮮,就等於是打開了從東北挾制中國的門戶。對於中國而言,這是一種極大的威脅。

自1840年之後,清朝就開始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生涯如果日本在從東北插上一手,那可就大大不妙了。吳長慶之所以被李鴻章指派入朝鎮壓政變,一個原因是履行宗主國義務,另一個原因便在於此。

政變穩住局面之後,駐朝清軍一個重要的任務便是和朝鮮的守舊派聯絡,穩固朝鮮對清朝的藩國關係。

袁世凱便受命留守朝鮮,負責幫朝鮮訓練新軍,增強自身的軍事實力,事實上,是清廷希望朝鮮能作爲一塊盾牌,守住自己在東北的門戶。

中日甲午海戰之前兩國在朝鮮半島有過一次對決?

通過袁世凱在朝鮮的一系列表現,李鴻章吳長慶等對袁世凱是比較認可的,再加上袁世凱的能力也是極爲突出的,所以朝鮮的工作都進行的很是順利。

表面上看上去,似乎已經餓密友什麼問題了,但是別忘了當時的日本也參與到了朝鮮的政變中來,守舊派投靠清廷和袁世凱,但是,開化派卻和駐紮在朝鮮的日本當局勾結在了一起。

不出兩年,又一場政變爆發了。

1884年12月,朝鮮開化黨人在日本使節的支持下,以金玉均,樸永孝等爲首,發動了甲申政變,殺害了不少守舊派官員,並把朝鮮朝鮮國王王菲扥夫人挾持,逼迫國王親書敕令。召日本使節帶兵進宮護駕。

第二天開化派便宣佈成立新政府,任命開化派人員出任軍政要職,並很快就得到了英美法等國使節的一致承認,走到了這一步,這場政變是基本宣告勝利了。

袁世凱得知消息之時,政變已經接近了尾聲,駐朝官員很難快速聯繫上李鴻章等人,自己又不敢輕舉妄動,尤其是英美使節一再要求清朝暫緩動兵。

袁世凱自知此時再無定奪就會失去機會,很可能成爲了定局。

當斷難斷的時候,袁世凱一咬牙,一邊由駐朝官員向李鴻章彙報,一邊由自己召集新軍,並拿出了六百兩黃金,給新軍的將士分發了下去。當晚,就聯絡好守舊派的金申兩位官員,約定了第二天隨時準備和袁世凱一起闖進宮保衛國王。

開化派在第二天早上便宣佈了改革的政治綱領,漢城的市民們紛紛得知此事是開化派勾結日本使節所爲,心中惱火。守舊派剩餘的官員也紛紛請求清軍入宮平亂。

在不能及時聯絡李鴻章的情況下,袁世凱再一次自作主張,帶領清軍和朝鮮的部分新軍,進宮勤王。在宮門之前,袁世凱的部隊遭到開化派的火力抵抗。

戰鬥整整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等打到王宮,國王卻已經在混亂中被隨從保護着逃了出去,於是袁世凱又在撤退中和開化派交戰,等回到自己的駐地,才得知原來國王早已經跑到了自己的地盤,尋求清軍的保護。

戰鬥的結果是,日本使節率領日軍退回來自己的使館,開化派參與政變的人員也隨着日本使節逃走了。

第二天,國王召集原政府成員,宣告新的政府成立,同時,告知各國使臣,說明政變已經平息的事實。

而鼓動政變的日本使節,由於受到漢城民衆的圍困和襲擊,不得不向日本政府請求撤離。最終,袁世凱幫助朝鮮取得了勝利,而日本控制朝鮮的陰謀,最終宣告破滅。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