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四十二至四十六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四十二至四十六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盡心上》共四十六章,講述了儒家思想,激勵人奮發向上有所作爲。四十二章說,君子或貫徹道,或以身殉道,依據天下是否太平而定。四十三章說,學生若仗着什麼來發問,我不會回答(其實這一態度就是身教)。四十四章說,不能停止的事不要停止,不能薄待的人不要薄待,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快。四十五章提出了著名的“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四十六章提出先解決當務之急。這一部分,以“修身”來總結它,大約是差不離的。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四十二至四十六節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四十二至四十六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原文】

公都子曰:“滕更2之在門也,若在所禮,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挾貴而問,挾賢而問,挾長而問,挾有勳勞而問,挾故而問,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孟子曰:“於不可已而已3者,無所不已。於所厚者薄,無所不薄也。其進銳者,其退速。”

孟子曰:“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孟子曰:“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爲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爲務。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察4;放飯流 歠5,而問無齒決6,是之謂不知務。”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四十二至四十六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譯文】

孟子說:“天下清明,以自己一身去貫徹‘道’;天下黑暗,君子則不惜爲‘道’而死;沒有聽說過犧牲‘道’來遷就別人的。”公都子說:“滕更在您門下的時候,似乎在禮遇之列,可您不回答他,爲什麼呢?”孟子說:“仗着權勢來發問,仗着賢能來發問,仗着年長來發問,仗着有功來發問,仗着故交來發問,都是我不回答的。滕更便佔了兩條。”

孟子說:“對於不可以停止的事卻停止了,那就沒什麼不可以停止的了;對於應厚待的人卻薄待他,那就沒有誰不可以薄待了。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

孟子說:“君子對於萬物,愛惜它,卻不對它實行仁德;對於百姓,對他實行仁德,卻不親愛他。君子親愛親人,進而仁愛百姓;仁愛百姓,進而愛惜萬物。”

孟子說:“智者沒有不知道的,但是急於解決當前事務;仁者沒有不愛人的,但是急於愛親人和賢者。堯舜的智慧也不能遍知一切,因爲他們急於解決首要任務;堯舜的仁德不能遍愛所有人,因爲他們急於愛親人和賢者。如果不能實行三年的喪禮,卻對於緦麻三月、小功五月的喪禮仔細講求;胡吃海喝,卻講究不用牙齒咬斷乾肉,這個叫作不識大體。”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四十二至四十六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3張

【註釋】

(1)以道殉身:意思是“道”爲自己所運用。

(2)滕更:滕國國君的弟弟,孟子的學生。

(3)已:停止。

(4)緦、小功之察:緦音sī,指緦麻三月的孝服;緦麻三月是五種孝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中的最輕者,指用熟布爲孝服,服喪三個月,如女婿爲岳父母戴孝。小功,五月的孝服,如外孫爲外祖父母戴孝。

(5)放飯流歠:放飯,大飯;流歠,長歠;歠,音chuò,飲,喝。

(6)齒決:咬斷乾肉;在長者跟前咬斷乾肉,這是不大禮貌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