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二十四及二十五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二十四及二十五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盡心下》共三十八章。二十四章講仁義禮智的追求,對君子而言,乃天性使然。二十五章介紹了什麼是善、信、美、大、聖。

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二十四至二十五節

【原文】

孟子曰:“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聲也,鼻之於臭1也,四肢之於安佚2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仁之於父子也,義之於君臣也,禮之於賓主也,知之於賢者也,聖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

浩生不害3問曰:“樂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謂善?何謂信?”

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二十四及二十五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譯文】

孟子說:“口對於美味,眼對於美色,耳對於好聽的聲音,鼻對於芬芳的氣味,手足四肢喜歡舒服,都是人的天性使然,但是得到與否,卻屬於命運,所以君子不會以天性爲藉口而強求它們。仁對於父子,義對於君臣,禮對於賓主,智慧對於賢者,聖人對於天道,能夠實現與否,屬於命運,但也是天性使然,所以君子不會以命運爲藉口而不去順從天性。”

浩生不害問道:“樂正子是怎樣的人?”孟子答道:“善良的人,有自信的人。”“什麼叫作善良?什麼叫作有自信?”

答道:“發自肺腑的叫作‘善良’,有道德學養叫作‘自信’;把那善良、自信充實擴大叫作‘美好’;充實擴大之,使之光輝洋溢,叫作‘偉大’;將那偉大光輝化育天下衆生,便叫作‘聖’;聖而臻於妙不可言便叫作‘神’。樂正子是介於‘善良’和‘有自信’兩者之中,‘美好’‘偉大’‘聖’‘神’四者之下的人物。”

《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二十四及二十五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註釋】

(1)臭:讀作“嗅(xiù)”,氣味,這裏指芬芳之氣。

(2)安佚:今寫作“安逸”,不辛勞,舒服;佚,音yì,通“逸”。

(3)浩生不害:齊人,姓浩生,名不害。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