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唐代張文恭所作的《佳人照鏡》,描繪一個滿臉疲倦之色的女子形象

唐代張文恭所作的《佳人照鏡》,描繪一個滿臉疲倦之色的女子形象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代張文恭所作的《佳人照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閒來無聊,偶然會隨意翻閱雜誌,發現拳譜上有招式名爲“美人照鏡”,覺得挺有意思。赳赳武夫也知詩情畫意,拳名竟然這般風流。果然是:如花美人閒照鏡,人不相憐自顧惜。小小一個照鏡動作,也有如此多的感嘆,悄然隱匿於其中。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香草紛呈,美女如雲。世上人,誰都有愛美之心。最喜當然是“佳人有約”,最怕卻是“顧影自憐”。屈原憤然賦《離騷》,香草美人表志高;宋玉也有《好色賦》,天下佳人莫若楚。

哪個人的手中,沒有一束香草?哪個人的心裏,沒有一個佳人?在最美好的年華里,能夠遇見最美好的你,原來這纔是最奇妙的人生。只因有你,枯燥煩悶的人生旅途,從此就鋪滿鮮花、充滿陽光、灑遍笑語。我們攜手,世界圓滿;我們相伴,人生無憾。

唐代張文恭所作的《佳人照鏡》,描繪一個滿臉疲倦之色的女子形象

如果有時間,寫一首詩給自己,哪怕不是十分完美,哪怕有些孤芳自賞,也請“膽大妄爲”一次。人生,在美的事物上,允許你盡情地“放縱”、“放飛自我”。就像唐朝詩人張文恭,哪怕只在《全唐詩》裏留下兩首詩作,至少證明他曾經來過。

《佳人照鏡》

[唐]張文恭

倦採蘼蕪葉,

貪憐照膽明。

兩邊俱拭淚,

一處有啼聲。

詩題爲“佳人照鏡”,不禁使我們想到詩人自身。寂寂無名,大概就是指的這種情況,一個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根據相關資料,可以知道張文恭是唐朝貞觀時人,曾經與房玄齡等人一起修撰過《晉書》。其他的,全部是省略號。

這個詩題很值得體會,才能找準詩人所要表述的主旨。“佳人”,通常意義上是指有才華的女子,或者長相好看的貌美女子,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裏;臣裏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但是到了後來,也開始有另外一個意思,專門用來指代那些有爲君子、美好賢人,如《楚辭·九章·悲回風》:“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統世而自貺。”又如《晉書·陶侃傳》:“杜弢爲益州吏,盜用庫錢,父死不奔喪。卿本佳人,何爲隨之也?”

對於佳人的第二個涵義,流傳最廣泛的當是這句:“卿本佳人,奈何作賊?”(唐·李延壽《北史》)這句話包含的真正意思,應該有不少人會產生歧義。這裏的“卿”和“佳人”,千萬不能理解成女子。你本來是一個志向遠大,情操高尚的人,爲什麼卻自甘墮落,落到如今這般讓人痛惜的地步啊!

唐代張文恭所作的《佳人照鏡》,描繪一個滿臉疲倦之色的女子形象 第2張

本詩首句“倦採蘼蕪葉”,讓我們彷彿看見一個滿臉疲倦之色的女子,這種倦意是發自內心深處,是藏在骨子裏的。她在做什麼呢?原來她在採摘蘼蕪,準備曬乾之後,製作香囊。《漢樂府》中有句:“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到得此時,我們便忽然明白過來,這個佳人可能和丈夫兩相分離,所以纔會顯得心不在焉,無精打采。至於分離的緣故,值得考量;爲什麼不來相聚,更是值得商榷。

蘼蕪,川芎的青苗,有香味,風乾後可以做香料,也可以作爲填充物製作香囊。古時候,人們總是喜歡用一些美好的事物,來表達許多良好的願望。蘼蕪不僅是中藥,也不僅是香料,更成爲了信念。人們相信,只要佩戴它,就可以使婦人多子多福。然而,現實往往與理想格格不入。在古詩詞之中,蘼蕪卻常常牽扯到閨怨,多表示夫妻分離。原來,所謂的美好,有時候只能存在於夢幻世界裏。

次句“貪憐照膽明”,結合上句,再看此句,就有些意味深長了。佳人懷着一種奢望,一個貪心的舉動,不惜使用秦時的照膽鏡來照一照肝膽,用以表明自己的心思到底如何,並且希望丈夫能夠明白彼此情意。照膽,秦時鏡子名稱,出自《西京雜記》卷三:“(咸陽宮)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裏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又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

愛一個人,難道真的要像張愛玲那樣,哪怕低下身子匍匐在塵埃裏面,也在所不惜嗎?如果是這樣的愛,不要也罷。愛的自私,不是什麼都只考慮自己,也不是僅僅顧惜自己,而是不摻合其他的雜質。因爲,愛是雙方的真心付出,也是彼此互相不離不棄。愛是你我,交融一起。因爲有你,陰暗的世界從此明媚;因爲有你,寒冷的日子從此溫暖。

唐代張文恭所作的《佳人照鏡》,描繪一個滿臉疲倦之色的女子形象 第3張

末尾兩句“兩邊俱拭淚,一處有啼聲”,是承接繼續着上面的敘述,在脫離佳人的心意表白之後,開始用真實的情景場面來呈現佳人的當下困境。面對着鏡子,內外的兩個“佳人”都在揩拭着眼淚,她們的動作一致,神情一樣,可是迴盪在寂靜房間裏的嗚咽聲,卻在毫不猶豫地提醒着,聲音只起源於一處。因爲,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真實的只有一個“佳人”。

此處的“一處”,不是簡單地使用,而是“別有用心”,它似乎暗暗表示着佳人的真心。她的摯愛只會對準一個對象,那就是自己的愛人。無論世事如何變遷,自己的愛永遠伴隨着你,請你也要用真心來呵護着我們的愛。至此,“兩邊”也充滿了豐富的含義,一邊是指的“佳人”自身,那麼另一邊是否暗指丈夫已結有新歡?愛與不愛,成爲了懸疑,永遠糾結着心底藏愛的人,生生世世,永不停歇。

對於愛這個話題,在上面我們有可能已經闡釋結束。那麼,難道本詩只有如此一個清晰的含義?如果再仔細地多想一步,結合着屈原《離騷》中的“香草美人”,我們是不是可以另做他想?詩人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像屈原那樣借用“佳人”以自喻,來表達自己無法得到朝廷重用,從而無法施展政治抱負的情懷呢?詩言志,詩抒情,再想一想中國古代詩人們的性格與脾氣,這個可能是完全存在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