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乾隆發明的“大挑”制度是什麼?

乾隆發明的“大挑”制度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乾隆發明的“大挑”制度是什麼?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古代不少人都曾歷經“十年寒窗苦讀”,只爲了靠科舉翻身、光耀門楣,不過應試競爭激烈,就算很會讀書,也不一定能順利當官,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清朝出現一種替多次落榜的舉人而訂定的制度“大挑”,只要相貌出衆、身材夠好,就有機會擺脫平民百姓的身份,當上官員。

乾隆發明的“大挑”制度是什麼?

科舉制度是平民百姓翻身當官的唯一機會,然而舉人人數衆多,想中進士更是難上加難,爲了讓更多優秀的人才能夠當官、一展長才,在清朝舊制當中,已考三科會試但未中進士的舉人可挑選授任知縣,選任地方教職者則不受會試次數限制,但礙於舉人人數太多,能得詮選者不到十分之一,雍正年間甚至有舉人被拖延三十年仍未補官。

對此,朝臣多次奏議,希望能有疏通舉人仕途的方法,於是乾隆皇帝便制定了一項特殊的選官制度“大挑”,在每次會試後舉辦,只要是三科未中的舉人,就會由吏部依照外形和應對能力挑選,一等以知縣補用,二等以教職補用。

而吏部對於外形的挑選標準,據傳是根據“同田貫日身甲氣由”這8字訣,同、田、貫、日指的是相貌方正、頭大身直、肥瘦適中,都是好相貌,其中同、田、貫爲一等,日爲二等,這四種相貌是面試官們比較喜歡的,一般都 能通過面試,並授予知縣或教官的官職,而身、甲、氣、由則是斜身、駝背、身材不勻稱等,這類樣貌氣質都不太行的,就只能回家乖乖讀書了。

這種以貌取士的方法,看上去不太公平,但實際上也是爲數量龐大的舉人提供一條出路的權宜之計。由於每屆參加“大挑”的舉人人數一般爲幾百甚至幾千人,不可能一個個去考察他們的才華能力,只能用觀察他們的容貌有沒有“爲官之相”這種方法來提高效率。

但其實無論採用何種標準,都沒有百分之百公平的選拔方式,“大挑”的選官制度固然不太合理,但卻可以杜絕科舉考試中舞弊和賄賂考官等弊病,所以也算是衆多不公平的選拔方式之中,最公平的一種方法了。

比如乾隆最寵信的和珅,長得就非常好,這是從網上找到的和珅的畫像,不得不說,如果這畫像不是後人虛構出來的,那和珅長成這樣真的可以稱得上是美男子一枚了。清秀端正的五官,完全不像是大家印象中的大貪官那種大腹便便,油光滿面的樣子。這樣的和珅,反倒有一種書卷氣質,難怪大家都說和珅也是個美男子了。

乾隆在進入垂暮之年時,上朝時都會命令和珅站在他旁邊,因爲只有和珅才聽明白乾隆在說什麼。所以每天上朝滿朝文武三跪九叩後,和珅就等同攝政,滿朝文武上奏什麼,他就聽取乾隆說話,自己下判斷,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稱和珅爲「二皇帝」;而同在朝上坐在一旁的嘉慶,則顯得毫無實權,真正握有實權的是和珅與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