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魏晉玄學是什麼?魏晉玄學的主要經典是什麼?

魏晉玄學是什麼?魏晉玄學的主要經典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晉玄學,爲魏晉時代思想主流,與先秦諸子、兩漢經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當代新儒家皆爲中國哲學史之重要脈絡。

兩漢時期,經學尤其是以公羊傳爲代表的今文經學獨尊,漢武帝時被列入官方意識形態作爲朝廷入仕幹祿之門;而步入東漢,雖今古文逐漸彌合趨同,但由於光武帝劉秀本身便以讖緯立國,遂使經學日益讖緯化,以白虎觀會議爲經學國教化,神學化之標誌。天人、陰陽、符應等觀念大盛,使學術依附政治,而流於荒誕,深受王充、仲長統、荀悅等人批判;而古文經學雖偏重實證訓詁,但經過賈逵等人的政治調和,日漸讖緯,流於支離。在士人集團中,經歷了黨錮之禍,使本已開始陷入虛矯的東漢氣節更爲凋敝噤聲。至漢末魏晉時,儒家經學雖仍爲官方學術主流,然玄學風氣則隨名士清談逐漸流行,以《老子》、《莊子》、《易經》爲討論張本,喜好討論有無、本末等玄理,論辨深具理致。

漢末,由於天下大亂,劉表於荊州,招致士人,當地局勢大體安定,文士、學者多前往歸附,日漸形成特殊學風,後人研究有稱爲荊州學派者。荊州學風,逐漸捨棄象數、吉凶等說法,而改以義理內容爲主。

漢代時,氣化思想、宇宙生成論盛行,演述陰陽、天人等論題。而魏晉時期,此類討論漸往形而上學形式發展,以王弼、郭象爲其代表。而漢代對人性的討論,逐步發展成爲魏晉時“才性”與“人物鑑賞”等論題,其中以劉劭《人物誌》爲其代表。當時政治勢力更替,局勢混亂,原有價值體系面臨挑戰,“名教與自然”、“聖人論”亦隨之而起。

魏晉玄學是什麼?魏晉玄學的主要經典是什麼?

魏晉玄學主要經典是“三玄”,即《周易》,《老子》和《莊子》。清談的主要內容和很多哲學問題都源自此“三玄”。

【《周易》】

《周易》原爲一本占卜的書,是儒家的經典,但涉及宇宙萬事萬物變化的問題,哲學性很強,容易和道家思想溝通。經過兩漢和黃老思想合流的發展,在魏晉時得到非常高的重視。當時各家的《周易》註釋亦很多,但以王弼的《周易注》,《周易略例》及《周易大演論》等爲代表。王弼的《周易注》是隨文註解的,《周易略例》則是通論性的著作。《周易略例》中主要是討論“一”和“多”的問題,而《周易注》中主要是討論“常,變,動,靜”的理論。從《周易略例》中可以瞭解王弼的思想取向。

自漢以降,易學可列爲三系:一,管輅之術數系;二,漢易之象數系;三,以傳解經之義理系。王弼的易學是屬第三系的義理系。王弼論易的中心觀念,見於《周易略例》中的〈明彖〉與〈明象〉。認爲衆多的事物,其運行變化雖然非常複雜,但並非完全無跡可尋,因爲事物的變化,仍然受到本體的制約,必須依一定規則而行。這個規則,就是“統之有宗,會之有元”的“一”。因此,這種“一”,“多”的關係,既是一種“靜”,“動”的關係,亦是“本體”和“現象”的關係。運動本身,並不能制約運動,必須要有一靜止的東西,才能制約運動,使變化多端的“多”,依循一定的法則而運行。

【《老子》】

道家的思想,基本上是着重個人主觀上心境修行的探討,強調個人在修行中所觀賞的世界是什麼,而不大重視客觀宇宙的根本是什麼,但這並非完全不涉及宇宙存在的討論。《老子》是道家最根本的經典,魏晉玄學家對它的重視,可說與《周易》相等。王弼的《老子注》及《老子指略》是註釋《老子》方面的代表,主要在於他“以無爲本,以有爲末”的本體論結構的模式來解釋“有”及“無”兩者的關係。

在《老子》中,“有”及“無”都是“道”的表現形態。王弼通過對《老子》的註解,將道家所講的道,從各個層面將其特徵顯示出來;如從本體與現象的關係上說明人的精神境界應追求無限,把本原論轉化爲本體論,提出了體用論和人性自然等一系列問題。王弼解釋《老子》,充分體現道家的特色,而且這些解釋都非常符合道家的基本精神,對道家在義理髮展上有很大的貢獻。

【《莊子》】

《莊子》在魏晉玄學的地位,早期不如《周易》及《老子》,西晉末漸高,南渡以後則凌駕《周易》及《老子》之上。《莊子》的盛行,不單使玄學討論的內容更爲豐富,而且玄學的討論方式亦增添色彩。至於《莊子》一書的註釋,當時以向秀的《莊子注》及郭象的《莊子注》爲最重要。後人一般都將郭象和向秀的思想放在一起討論。

郭象注中所表現的道家思想,最重要是“冥圓融論”。向郭以前,王弼將道家的“道”,視爲主宰宇宙萬事萬物的法則,這樣“道”和宇宙萬事萬物便有一種本末輕重之別。向郭認爲“道”是“冥”,宇宙萬事萬物是“?”,但是兩者並非截然二分,而是互相圓融在一起,“冥”是要通過宇宙萬事萬物的“?”才能顯現,而“?”亦須透過“冥”才能掌握,但是兩者並非分開的東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