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李鴻章的生平簡介 揭祕晚清重臣李鴻章發跡史

李鴻章的生平簡介 揭祕晚清重臣李鴻章發跡史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鴻章簡介:李鴻章(1823-1901),亦稱李合肥,漢族人,本名章桐,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其先祖本姓許, 李鴻章從江西湖口遷至安徽省廬州府合肥縣。李鴻章的八世祖許迎溪將次子慎所過繼給姻親李心莊。李家到李鴻章高祖時,終於勤儉致富,有田二頃。父親李文安(1801-1855)經多年苦讀,終於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與曾國藩同年考取同榜進士,使李氏家族成爲當地名門望族。

李鴻章出生於合肥縣東鄉(今肥東縣,現屬合肥瑤海區)磨店鄉。李鴻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哥李瀚章(1821-1899),後來也官至總督;三弟李鶴章、四弟李蘊章、五弟李鳳章、六弟李昭慶(1835-1873),後來也都非富即貴。

至於李鴻章本人,生前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身後被慈禧太后稱讚爲“再造玄黃”之人。清朝追贈其爲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諡文忠,賜白銀五千兩治喪,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處,京師祠由地方官員定期祭祀。清代漢族官員京師建祠僅此一人。

李文安在科舉入仕前,長期在家鄉以課館爲業。 李鴻章六歲就進入家館棣華書屋學習。他少年聰慧,先後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爲師,攻讀經史,打下紮實的學問功底。

李鴻章的生平簡介 揭祕晚清重臣李鴻章發跡史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第一次科考落榜,住京曾國藩宅邸受曾補習教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十四歲的李鴻章考中進士,選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同時,受業曾國藩門下,講求經世之學。三年後翰林院散館,獲留館任翰林院編修。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軍攻陷蘇州、常州等地,和湘軍一起鎮壓了太平天國。

從60年代起,李鴻章積極籌建新式軍事工業,仿造外國船、炮,開始從事標榜“自強”的洋務事業。標榜“自強”進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辦”的形式創辦了一系列民用企業

光緒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軍。爲培養“自強”“求富”所需人才,還創辦各類新式學堂。李鴻章所要進行的事業是想讓中國工業化,軍事化,教育化,但他只成功了一半。

中外力量對比懸殊的格局,使李鴻章產生了嚴重的懼外思想,在對外交涉中始終堅持“委曲求全”的方針。

光緒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甲午中日戰爭失敗,李鴻章受命,作爲全權大臣赴日本議和,在《馬關條約》簽字。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鴻章、奕劻代表清廷簽署了《辛丑條約》,賠款4億5千萬兩 。簽約後兩個月,被李鴻章倚爲強援的俄國政府再度發難,提出“道勝銀行協定”,試圖攫取更大權益,並威逼李鴻章簽字。“老來失計親豺虎”,氣惱交加,李鴻章嘔血不起,於九月二十七日去世,臨終時“雙目猶炯炯不瞑”,帶着無盡的遺憾,走完了他78歲的人生歷程。

李鴻章一生共簽下30多個條約,大多爲不平等條約。近來隨着越來越多的史料出現,對這位清末重臣也逐漸評價多元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