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的梁惠王是如何得罪亞聖孟子的?

歷史上的梁惠王是如何得罪亞聖孟子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孟子被稱爲亞聖,推崇仁義之道,但是對一國之君來說,這種道理實在是過於空洞了,那麼歷史上的梁惠王是如何不給孟子面子的?孟子又是如何反擊的呢?

有一次,亞聖孟子跑去面見梁惠王姬,對方說:“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趕過來,是不是要來給我的國家帶來某些利益啊?”

對此,孟子表示:“大王你爲什麼剛見面就要談論利益呢?一個國家不能光考慮利益問題,還要看是否符合仁義?”

“如果大王說怎樣纔能有利於我的國?士大夫說怎樣纔能有利於我的家?普通士人和老百姓說怎樣纔能有利於我自己?”

“上上下下若都這般只顧着追求自己的利益,那麼這個國家就處在十分危險的境地了!”

歷史上的梁惠王是如何得罪亞聖孟子的?

“一個擁有一萬輛戰車的大國,將來能夠殺死其國君的必定是擁有一千輛戰車的士大夫。”

“一個擁有一千輛戰車的中等國家,將來能夠殺死其國君的,必定是擁有一百輛戰車的士大夫。”

“無論是在一萬輛戰車的國家中擁有一千輛戰車的士大夫;還是在一千輛戰車中擁有一百輛戰車的士大夫。他們的實力雖然相比於整個國家而言,算不上很強大。”

“但假如這些士大夫跟大王你一樣,利字當前,仁字在後的話,那麼他肯定是會想方設法地奪走國君所擁有的一切。”

“一個重視‘仁’的人,是不會拋棄自己的至親的,一個重視‘義’的人是不會怠慢自己的君主的!”

“所以大王啊!你只需重視仁義就好了,何必去談論利益呢?”

梁惠王是魏國的第三任君主,熟悉春秋戰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魏國是戰國七雄的第一率先稱霸的,在魏文侯和魏武侯兩任君主的努力下,魏國率先進行深度變革,迅速富國強兵起來,往西奪取了秦國的河西之地,往北滅掉了中山國,南邊的楚國和東邊的齊國也連連被其擊敗,儼然成爲了戰國第一強,如果再加把勁的話,說不定日後掃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會是大魏了。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強大的國家交到魏惠王的手中,卻活生生地被其給敗光了。先是在桂林和馬陵兩場戰鬥中,被齊國擊敗,折損了大將龐涓。後又被經過商鞅變法強大起來的秦國奪走了河西之地,南邊的楚國也不在把魏國放在眼裏,魏國喪失了第一強國的地位。

所以,當孟子前來魏國面見魏惠王的時候,魏惠王才十分迫切地希望孟子能夠爲國家帶來有利的事情。

魏惠王口中所說的有利於國家的事情,自然指的是富國強兵,讓魏國再度雄起,這一點孟子自然也是知道。

歷史上的梁惠王是如何得罪亞聖孟子的? 第2張

孟子向來是十分重視仁義,而輕視利益的,義利之辯是其思想的核心。你梁惠王開門第一句話,就急不可耐地談論利益,孟子心裏肯定是不樂意的。

而且梁惠王將孟子稱呼爲“叟”,也就是老先生的意思,這對於孟子這樣一個富有文化和名氣的人,顯然不是一個很好的稱呼。可見梁惠王根本就沒有把孟子太放在眼裏,沒有把孟子當作一位值得傾聽教誨的老師。

孟子周遊列國,是爲了推行自己的仁政思想,梁惠王的這種態度就意味着其依舊沉迷在稱王稱霸,這樣充滿世俗味的想法中。

孟子向來對富國強兵不是太感興趣,土地、金錢這些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小利,只有恪守仁義這樣的大道,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纔是一個長遠的利益。

孟子通過十分典型的推論法,爲梁惠王描繪了一副,人人都像你這般只追求利,而不看着義的話,整個國家會是怎樣慘烈的圖景。

孟子的推論,氣勢奪人,把梁惠王說得啞口無言,在此論戰中敗下陣來。但梁惠王最終也只是面服心不服,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在魏國境內,推行孟子所心心念唸的仁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