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古代戰役 > 古代打仗面對城池久攻不下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不直接繞道走

古代打仗面對城池久攻不下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不直接繞道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戰爭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戰爭中遇到城池久攻不下,爲何不能直接繞行?

衆所周知,人類從有歷史記錄開始,戰爭就幾乎從來沒有間斷過,和平永遠都是極少數時間。究其根本,主要是有限的生產力與不斷增長的人口之間充滿強烈矛盾。從周代商分封建國開始,各諸侯國就開始互相征伐,不過擊敗對方大軍並非是戰爭的最終目的,只是一種必須過程。因此對雙方而言,最好的作戰方式就是用計謀奪得敵方的重要城池,最後只需要談判割讓即可,畢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城池丟失,基本上就代表着敵方失去了抵抗力量。

古代打仗面對城池久攻不下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不直接繞道走

這樣,所佔城市數量就代表了雙方實力的差距。因此,只要他們能夠通過外交或陰謀手段佔領這座城市,將軍們就不會使用武力手段。軍事征服不僅要花費人們金錢,而且會導致自己領土的空虛,被別人利用。然而,武力手段一直是不可或缺的。畢竟,總有一些時候我們不能談論它。然而,這是下一個策略,因爲攻城比守城更難。戰略家注重“出其不意,出其不意”。如果你被圍困了,很難說。磨人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你也應該提防敵人的增援。比如蒙古軍圍攻漁城時,已經圍攻了30年。

另一方面,古城一般四通八達,四面都有城門,包括一個正門。相對而言,主城門比其他城門都要大,機關和槍眼也多,都是參照邊防要塞地區的城門而建。他們常年由重兵看守。在緊急情況下,他們會嚴格檢查進出城門的人員,甚至乾脆關門。打仗時,要攻城,必須先攻佔敵門。不幸的是,古城門通常是根據地形修建的,通常是在交通要道或危險通道上。戰時,可以達到“一人不開一門”的效果。

古代打仗面對城池久攻不下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不直接繞道走 第2張

所以問題來了。由於盲目作戰的做法會給我軍造成重大損失,長期圍攻也會導致士氣低落、軍心渙散。那麼,這些將領爲什麼不直接繞過這根硬骨頭,帶領部隊深入敵後,以薄弱的防禦攻城呢?在這個問題上,歷史上從來沒有人想過,但在最終受苦之後,沒有人敢再試一次。

換句話說,這也是因爲地形。由於這些城市和城門都位於交通要道或重要通道上,往往會完全擋住行軍路線。如果你想繞行這座城市,這意味着行軍路線將明顯更長,可能長達數十英里甚至數百英里。而且,圍繞供應線的長征,勢必加大人力、物力的壓力,同時也考驗着我方的物流運輸能力。而且,糧食運輸隊也隨時有被敵人切斷的危險。第三,四處行軍可能導致部隊在陌生的地形上行軍,而這些地形充滿了未知因素。如果不幸遭遇伏擊,他們甚至不瞭解撤退的方向。因此,對於戰略家來說,“獨自深入”是大忌。

古代打仗面對城池久攻不下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不直接繞道走 第3張

相比之下,圍城雖然是兵力的大損失,但它可以有效地規避上述風險,也可以在城市被攻破時被洗劫一空,然後坐鎮新城。計算起來比四處走動容易得多,而且性價比也更高。因此,當大軍不能長期圍攻城市時,通常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增兵繼續作戰,要麼全部撤軍。無論如何,它永遠不會選擇繞過。從這個角度看,雖然現代人在科技上比古人強,但在戰爭中運用地形優勢方面,古人未必比現代人差。畢竟,這是保衛國家的能力。如果你不掌握這些技能,你可能會面臨毀滅城市和殺害人民的危險。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