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姓氏文化 > 唐姓的起源簡介 百家姓中唐姓的來源及唐姓名人

唐姓的起源簡介 百家姓中唐姓的來源及唐姓名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姓起源主要有九:

唐姓的起源簡介 百家姓中唐姓的來源及唐姓名人

1、出自姚姓和姬姓與祁姓:爲黃帝軒轅氏之後。相傳帝堯是黃帝軒轅氏的玄孫,姓伊祁,名放鄖,堯是他的諡號。他最初被封於陶,後來遷於唐,所以被稱爲陶唐氏。成爲天子後,開始以唐爲國號,所以又稱唐堯。堯做了100年天子後禪位給舜,堯死後,舜封他的兒子丹朱爲唐(今河北省唐縣)侯。到周武王時,唐侯作亂被成王所滅,唐國之地就被改封給成王之弟唐叔虞,原來帝堯的後裔則被遷往杜國,稱唐杜氏。唐杜氏的後裔有以國爲氏的,稱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孫也以國爲氏,後來就姓了唐。同時周昭王時,曾封丹朱之後在魯縣爲唐侯,被楚滅後,其子孫也姓唐。春秋時,又有一支姬姓唐諸侯國,被楚昭王滅後,其後人也稱爲唐氏。以上這4支唐氏,均源自軒轅氏。

2、源於西南夷:出自東漢時期白狼王部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據《後漢書·南蠻傳》載,漢代時南蠻白狼王爲唐姓。古稱白狼族、白狼夷,就是今天少數民族普米族的先民。在其周圍的少數民族中,藏族、摩梭人稱之爲“巴”,彝族則稱其爲“俄祝”,納西族稱之爲“博”。清朝時期撰著的《雲南通志》、《維西見聞錄》等史籍中,亦將普米稱爲“巴直”。普米族最初只有以上八大漢姓,其它普米族漢姓大多是後來才發展起來的,例如格母部落的漢姓已發展爲郭、楊、馬、董、煙、肖、龍、宋、項等等。

3、據《三國志·郭淮傳》所載:隴西(今甘肅)羌族中有唐姓。

4、源於回紇族:出自元朝時期大臣畏兀人唐仁祖,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爲氏。據史籍《元史·唐仁祖傳》中的記載,元朝時期,西域畏兀人中有唐仁祖。唐仁祖,字壽卿,畏兀人(回紇),因其祖輩稱唐古直氏,因此宋、元時期其子孫都以漢姓唐爲氏。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爾大德五年(辛丑,公元1301年),唐仁祖授翰林學士承旨。在此期間,元成宗尊太母元妃爲皇太后,由於唐仁祖精於書法,特詔令他書寫冊文,深得元成宗的器重。

5、源於蒙古族:出自,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爲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①、蒙古族塔喇氏,人數龐大,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後有滿族引爲姓氏者,滿語爲Tara Hala,漢義“曠野”。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白氏、唐氏、匡等。②、蒙古族圖羅魯特氏,亦稱佟尼果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峯喀喇沁旗)。後有滿族引爲姓氏者,滿語爲Tulolut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唐。

6、源於滿族: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爲氏。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①、滿族他塔喇氏,亦稱他塔拉氏、他他拉氏,滿語爲Tatara Hala,漢義“衆多”,世居扎庫木(遼寧新賓伊勒登河西岸下營子)、安褚拉庫(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寧古塔(黑龍江寧安)、扎克丹(今遼寧撫順)、薩爾滸(今遼寧撫順大夥房水庫)、馬察(今吉林渾江)、佔河(今吉林雙陽)、烏蘇(今吉林伊通)、伊蘭木(今吉林市)、海州(今遼寧海城)、十方寺(今遼寧瀋陽石佛寺)、吉林烏拉(今吉林永吉)以及長白山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唐氏、譚氏、舒氏。②、滿族泰瑚特氏,亦稱唐烏勒特氏,滿語爲Taihut Hala,世居烏拉(今吉林永吉)。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唐氏。③、滿族唐達氏,滿語爲Tangda Hala,世居科普沁(科普喀灘,今烏蘇里江北岸)。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唐氏、佟氏。④、滿族唐古氏,亦稱湯務氏、陶古渾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唐括部,以部爲氏,滿語爲Tanggu Hala,漢義“百”,世居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唐氏、陶氏。⑤、滿族唐佳氏,亦稱湯佳氏,滿語爲Tanggiya Hala,祖先原爲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爲遼東女真,世居安褚拉庫(今俄羅斯濱海地區)。清朝中葉以後多多冠漢姓爲唐氏。⑥、滿族唐尼氏,滿語爲Tangni Hala,世居十方寺(今遼寧瀋陽石佛寺)。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唐氏。⑦、滿族唐顏氏,滿語爲Tangyan Hala,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唐氏。

7、源於土族: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爲氏。土族唐氏,源出土族拉什唐氏族部落,在清朝中葉多取部落名稱中的諧音漢字“唐”爲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8、源於藏族:出自民國初期西藏唐官,屬於以官職稱爲爲氏。民國初的北洋政府時期,在西藏地區設置了兩大官吏體系,其中之一就是唐吉忒官,負責輔佐北洋政府管理西藏地區政務事宜,其實,唐吉忒官的主要職責就是溝通漢族與藏族之間的語言與生活習俗,幫辦一應雜務。在唐吉忒官及其後裔子孫中,就有以其官職稱謂爲漢姓者,稱唐氏,世代相傳至今。

9、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爲氏。今瑤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唐氏族人分佈,多爲明、清時期,中央王朝在中南、西南地區實行改土歸流運動中,被地方漢族最高行政長官賜予的漢姓,亦有漢族兵員駐守邊疆時與各民族聯姻後帶入的漢姓。

 唐姓分佈

早期的唐氏,主要分佈於魏、楚、晉、秦,如戰國時魏有唐雎;楚有唐昧。西漢時,唐雎之孫唐厲徙居沛國(今江蘇沛縣);東漢時唐翔在丹陽(今安徽當塗縣東北)定居;晉代唐熙定居涼州(今甘肅武威),其子唐輝又徙居晉昌(今山西定襄縣西北);南朝齊時有三吳地區農民起義首領唐寓之曾攻佔錢塘(今浙江杭州),稱帝,國號吳。由此可見,南北朝時期唐氏已相當廣泛地分佈於大江南北的許多地方。唐朝時有河南固始唐氏移居福建。宋代有晉昌唐氏隨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寧都,後遷廣東潮陽、大埔,又有遷梅州及廣西者。清代,閩、粵唐氏有的移居臺灣,進而又有人遠徙海外,如當代有航運業大王之稱的印尼華人唐裕。

歷史名人

唐昧(?-前301),戰國時楚將。昧一作蔑。楚懷王二十八年(前301),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攻楚方城,他率楚軍夾沘水列陣,相持六月,後在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敗,被殺,楚失去宛、葉以北地。見《呂氏春秋·處方》、《史記·楚世家》等。

唐棣(1296-1364),元代畫家。字子華,爲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秀才出身,任吳江(今屬江蘇)令;一說爲休寧(今屬安徽)令,官至部郎。工畫山水,曾經趙孟頫指教,其師法郭熙。擅於佈置廠殿景物,得清森華潤之致。併爲元宮嘉熙殿作壁畫。現存世作品有《霜浦歸漁》、《秋山行旅》、《村人聚飲》等圖。

唐 寅:明朝文學家、書畫家,字伯虎,號六如居士。自放名山大川,築桃花塢以居,畢生致力於繪畫,且能詩文,與祝允、徐禎卿、文徵明並稱吳中四才子,與沈周、仇英、文徵明合稱明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畫譜》等。

唐伯虎

唐順之(1507-1560),明文學家。字應德、義修,人稱荊川先生。武進(江蘇常州)人。《明史》載其“生有異稟,稍長,洽貫羣籍”。嘉靖八年進士第一。曾以郎中居浙江御倭,以功升爲右僉都御史。學術精深,知曉天文、地理、兵法、音樂、數學等。崇尚唐宋散文,被稱爲“唐宋派”,主張詩文要有繼承和發展,直抒思想,不落俗套。有《荊川集》。

唐 蒙:西漢官吏。武帝時,他出使夜郎國(現在的貴州省),以厚禮,說服夜郎侯多同歸屬漢邦,設犍爲郡,從此貴州不再是夷地了。

唐賽兒: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首領,白蓮教首領,自稱佛母。

唐甄(1630-1704),清思想家。字鑄萬,號圃亭,初名大陶,四川達州(四川達縣)人。順治舉人。《清史稿》載其知山西長子縣,“下車即導民樹桑,……民利賴焉”。未幾奪歸。炊煙屢絕,食樹葉,“衣敗絮”,仍“著述不輟”。學宗王陽明理學,但反對“空談心性,不講事功”。指出“自秦以來,凡爲帝王者皆賊也”,忠孝仁義諸道德皆可致人於死地。主張發展生產,富國利民。有《潛書》等。

唐英(1682-約1755),清戲曲作家、陶瓷家。奉天(今遼寧)人,隸漢軍正白旗。字雋公、叔子,號蝸寄居士。擅作戲曲,能詩工書,善畫山水人物。雍正時,任駐景德鎮瓷廠協理官。乾隆初,遷九江關監督,仍掌窯務,所督造之瓷器享有盛名,有“唐窯”之稱。後又任廣州關監督。著有傳奇、雜劇《轉天心》、《麪缸笑》、《十字坡》等十七種,合爲《古柏堂傳奇》,另有筆記《陶人心語》。

唐廷樞(1832-1892),清買辦資本家。字景星,廣東香山(廣東中山)人。香港英教會學堂肄業。初任上海海關總翻譯,後任英怡和洋行總買辦,主辦輪船公司及絲茶會館,任董事長,經營出口貿易。捐道員銜。同治十二年(1873)被李鴻章任命爲輪船招商局總辦,並助李辦開平煤礦,建唐胥鐵路。後受盛宣懷排擠而失勢。

唐景崧(1841-1903),清臣。字維卿,廣西灌陽人。同治進士。光緒八年(1882)自請赴越,會同劉永福黑旗軍援越抗法。後又組成景字軍,屢挫法軍。漸遷臺灣巡撫。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反對割讓臺灣,被臺民衆推爲“臺灣民主國”總統。臺灣陷落,他乘船逃回大陸,後病死。著有《請纓日記》。

唐才常(1867-1900),清末維新派。字黻承,後改佛塵。湖南瀏陽人。貢生。1897年和譚嗣同辦時務學堂,編輯《湘學報》,次年創辦《湘報》。1898年和譚嗣同創辦南學會,宣傳變法。戊戌政變後流亡日本。1899年與康有爲、梁啓超決定回國起兵“勤王”,回到上海,成立自立會,組織自立軍,在漢口租界設祕密機關,聯絡兩湖及皖、贛會黨和新軍組織自立七軍,自任督辦。8月事泄,21日被捕,22日壯烈犧牲。

唐慎微:宋代著名醫藥學家,編有《經史證類備本草》,總結了宋以前的藥物學成就,流傳很廣。

其他唐姓名人有戰國時楚國占星家唐昧、辭賦家唐勒,樑國相術家唐舉;南朝宋時農民起義首領唐寓之;清雜技家唐再豐,才女唐英等。近當代唐姓名人有紅軍將領唐澍,軍事家唐亮,中華民國首任內閣總理唐紹儀,國民黨將領唐生智,滇軍軍閥唐繼堯,抗日將領唐淮源,化學家唐敖慶、唐有祺,計算機專家唐稚鬆,心理學家唐鉞,歷史學家唐長儒,文字學家唐蘭,教育家唐文治,散文家唐弢,油畫家唐一禾,話劇演員唐槐秋等。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