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古代皇帝吃剩的飯菜一般會怎麼處理?

古代皇帝吃剩的飯菜一般會怎麼處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皇帝用膳是非常有講究的,每頓飯吃什麼、怎麼搭配,都是有規矩的。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你想想,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想吃嘛沒有?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裏遊的要嘛有嘛,只要你想得到,就一定辦得到。那個時候,全國各地的好東西都往宮裏彙集。有人可能會說了,做皇帝也太幸福了,能吃盡好東西。這話不假,皇帝絕對是有口福之人,但是也不能胡吃海塞沒了規矩,做皇帝吃飯規矩更大。

古代講究過午食,皇帝也不例外,所以皇帝一天只吃兩頓正餐,中午之後要是餓了,就只能吃一些小點心喝點粥什麼的充飢。即便是如此,但是每餐也都是很講排場的。

古代皇帝吃剩的飯菜一般會怎麼處理?

比如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小時候家裏窮,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吃肉更是一件極爲奢侈的事兒,所以當了皇帝之後,雖然一頓飯的規格也就十幾道菜,但每餐必有肉。明朝後面的皇帝也都沿用了這十幾道菜的規格,只不過會根據自己的口味改改菜式罷了。

但是到了清朝,皇帝的御膳標準一下就提高了很多。比如最會享受的乾隆,一頓飯連菜帶飯一共得48道,這叫“全份兒”。只不過這48道有一半是用來看的,原因是滿族有“祭神肉”的習俗,每天得殺兩端豬,做成白水煮肉片,即便是不吃,也得放在桌子上,意思就是一餐一飯也不忘前人創業之艱難。要說這乾隆的48道“全份兒”已經夠排場了吧,但是和慈禧老佛爺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了。據說慈禧每頓飯都得100多道菜,想一想就知道場面是何等氣派和奢靡。

說了這麼多,咱們切入正題。皇帝一餐少則十幾道菜多則幾十道菜,這麼多皇帝一個人也吃不完啊。有人可能會說,電視裏演的,皇帝不是可以叫上嬪妃們一起用膳嗎?人多力量大,多叫幾個人不久吃完了嘛。此言差矣,皇帝用餐的規矩大得很,不會隨隨便便讓人作陪,更不會隨隨便便吃嬪妃們做的小點心啥的,萬一被人下了藥那還得了。

所以,古代皇帝用餐都是一個人獨享的。不僅如此,皇帝吃飯還有一個規矩,就是“不過三匙”,再愛吃的東西,也不能下三筷子,倘若一道菜被皇帝下了三次筷子,旁邊伺候着的小太監就得趕緊把這道菜撤下去,爲的就是不能讓人知道皇帝的喜好,以免有人下毒。這也就是爲什麼皇帝一餐的規格爲什麼那麼多種類,就是爲了不讓人揣測出皇帝的喜好。

這麼一來,皇帝用膳之後必然會剩下很多飯菜,這些飯菜宮中又是怎麼處理的呢?統統倒掉豈不是太浪費?

實則這些剩菜剩飯並不會浪費。在皇宮之內,皇帝吃剩下的飯菜會分給后妃皇子們,如果后妃皇子們吃不完,還會賞賜給宮女太監們。此外,皇帝偶爾還會賞賜大臣們陪皇帝一同用膳,以此來獎勵和拉攏大臣。當然,皇帝不會經常使用這個手段,所以一旦某位大臣有幸陪皇上用膳,那簡直是感恩戴德、受寵若驚。

但是即便如此,皇帝每餐還是會有很多剩菜剩飯,按規矩這些剩菜剩飯就只能被當作垃圾拉出宮外。但是你想想,皇帝吃剩下的飯菜,就算是口水那也帶着貴氣,有的是人搶着要,如果真的把這些飯菜當垃圾倒掉那就太暴遣天物了,於是一個產業鏈就形成了。

根據野史記載,皇帝吃剩下的這些飯菜會在太監、宮女和民間小販等組成的產業鏈中流轉。

品相好的飯菜會被賣到大酒樓,這些酒樓會將飯菜再加工一下,整理好品相,然後打着請到御廚的幌子進行售賣。這樣的飯菜深受追捧,即便知道是剩菜也不會計較,畢竟能夠享受到皇帝的待遇,就算一擲千金也是值得的。

品相差的會賣給路邊攤,小販們把剩菜剩飯再加工加工就挑到街頭按份兒零售,價格便宜味道還好,普通老百姓也能吃到皇帝吃過的東西,自然也非常受歡迎。

品相再差一點的也不會浪費,乾脆來個大鍋燴,想吃的人交點錢就可以自己盛上一大勺,至於這一勺能盛出嘛來就看這人的運氣了,運氣好興許有半個丸子,運氣不好可能是一塊雞骨頭,但不管怎麼說,便宜還保準能吃飽。

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清末代皇帝溥儀時期。雖說這是皇宮管理上的漏洞,但至少也算是物盡其用了,比真的當作垃圾倒掉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