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玄宗設置節度使的原因是什麼?

唐玄宗設置節度使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玄宗設置節度使的原因是什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着往下看吧~

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間,爆發了一場安史之亂,這也是影響唐朝走向的巨大的事件。而掀起這場叛亂的就是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而這個節度使就是子啊唐玄宗時期設置的,那麼他爲何要設置節度使,難道不知道這樣帶來的風險?

唐朝起初採取的是均田制,這是一種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是從北魏開始的。當時的國家手頭上有足夠多的荒地,可供再分配。可是到了唐朝,情況發生了變化,人口增多了,相反田地大大減少,均田制漸趨破壞,流民、逃戶成爲嚴重的社會問題。

唐玄宗也採取了各種辦法,但都沒有解決,導致了唐兵制從府兵的徵兵制,向募兵制演化。

唐玄宗設置節度使的原因是什麼?

與此同時,唐朝的邊疆形勢也發生了變化。唐朝早期,開拓了巨大的疆土,但自從唐太宗死後,北方和西北少數民族的騎兵開始不斷襲擾唐邊境地區。

所以到了唐玄宗時期,邊疆的壓力非常的大,不得不在邊疆部署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是那些騎兵也不是就要真的與唐軍打對攻,他們也只是搶了就走。

所以這就給唐軍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要想在這種不太持久的戰爭中佔據主動,就需要有龐大而且指揮靈活、快速反應的邊防軍隊。於是唐朝開始改變,在邊境設立重兵屯守的軍鎮,交給授予使節的都督。

不過這個時候的軍事重鎮還是屬於各衛的府兵、臨時徵集起來的新兵組成的,統帥還是朝廷臨時委派的,一旦面臨侵略的時候,時間根本來不及。

等到一切準備工作都做足的時候,敵人也早已跑的無影無蹤了。所以僅僅指揮靈活、反應快速、規模龐大的集團軍還不足以應付局面,還必須在邊境軍鎮駐守常備軍,時時處處防範來犯之敵。

從這個時候開始,唐朝長期服役的健兒開始取代定期輪番防邊的府兵。

而節度使也從原來的行軍大總管逐漸演變成統率諸軍、鎮、守捉的大軍區軍事長官,於是長駐專任的節度使應時出現。

但是,諸邊防重鎮到底各需要多少兵力,中央政府往往並不十分清楚,當政府分配的兵額不足時,給各地自行就地募兵就成爲必然。

但是這些募兵的特點非常鮮明,他們一般都終身從軍,兄弟相繼,父子相承,世代以軍旅爲家,而且朝廷也沒有這麼多的財政支持,所以兵們對藩鎮節度使的依賴性也很強。

其實要說起來,朝廷也不是知道地方擁兵自重的危害,但也沒有辦法,如果朝廷自己養兵又沒有錢,不得不依靠地方。

而且隨着節度使的增多和權力的過大,朝廷已經控制不了局勢了。

當然了,節度使不聽話,其實這也是從唐朝末期纔開始的,大部分時間裏節度使雖然不老實,但還沒有到不可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