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有沒有統一的普通話呢?古人是如何交流的呢?

古代有沒有統一的普通話呢?古人是如何交流的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會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不管是哪裏人,最多有點口音,整體上還是非常接近的,那麼古代有沒有“普通話”這種通用語言呢?他們又是如何交流的呢?

古代有沒有統一的普通話呢?古人是如何交流的呢?

上古炎黃時代的語言其實傾向於漢藏語系中羌語的發音。隨着部落的擴張,又融合了很多地方的方言,在周朝的時候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標準語音,名爲“洛陽讀書音”。當然這個標準音並不是古代洛陽的方言,而是洛陽太學採用的標準音。不過隨着周王室後代繁衍,這個口音還是得到了非常廣泛的傳播。

從秦漢到三國時期,這個標準音並沒有什麼太大變化,此時的文字也統一採用小篆,所以三國時期各國的交流還是沒什麼問題的。然而等到晉朝南遷這個口音就發生了變化,這個時候南方和北方語音開始交融,組成了特殊的“吳音”。

到了隋唐時期,朝廷對通語更加重視了。隋朝編纂《切韻》,確定了比較經典、純正的漢語,後來唐朝在《切韻》的基礎上,又編纂了《唐韻》,此時的普通話,又叫“漢音”。而宋朝在《唐韻》的基礎上,又編纂了《廣韻》,逐漸的剔除了一些方言裏一字多音的情況。

古代有沒有統一的普通話呢?古人是如何交流的呢? 第2張

自元朝開始,北京成了全國的政治中心,同時也自然成了經濟和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不管是當官的、趕考的、還是跑商的,這裏往往聚集着來着全國各地的人,不過明朝的時候,最開始的首都是南京,後來朱棣才遷都北京的,所以此時的普通話相當於是南京和北京方言的融合的,也被稱爲“官話”,不過並沒有得到廣泛的使用。

真正意義上的普通話,可以說是在清朝末年纔出現的,當時的“切音字運動”中把漢語分成了三類,其中一類是爲“各省通用之話”,即爲普通話。民國時期的則是京音爲主的,南北兼顧的普通話,不過後來還是變成了北京話爲主體爲標準的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