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雲岡石窟中期石窟有哪些特色?中期石窟特色介紹

雲岡石窟中期石窟有哪些特色?中期石窟特色介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雲岡石窟中期石窟有哪些特色?其實中期石窟是雲岡石窟雕鑿的鼎盛階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這一時期(471-494年),是北魏遷洛以前的孝文時期,是北魏最穩定、最興盛的時期,雲岡石窟是集中了全國的優秀人才,以其國力爲保證,進而雕鑿出更爲繁華精美的雲岡石窟大窟大像。到孝文帝遷都前,皇家經營的所有大窟大像均已完成,歷時40餘年。

中期洞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長方形,有的洞窟雕中心塔柱,或具前後室,壁面佈局上下重層,左右分段,窟頂多有平棊藻井。造像題材內容多樣化,突出了釋迦、彌勒佛的地位,流行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出現了護法天神、伎樂天、供養人行列以及佛本行、本生、因緣和維摩詰故事等。佛像面相豐圓適中,特別是褒衣博帶式的佛像盛行,出現了許多新的題材和造像組合,側重於護法形象和各種裝飾。中期石窟也是積極於改革創新的時期,掀起了佛教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過程。這多種因素的綜合,也就產生了所謂富麗堂皇的太和風格,主要特點是漢化趨勢發展迅速,石窟藝術中國化在這一時期起步並完成,這個時期即雲岡中期石窟,它所呈現的內容繁複、雕飾精美的雕刻藝術特點大異於早期石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華麗,從洞窟形制到雕刻內容和風格均有明顯的漢化特徵。

雲岡石窟中期石窟有哪些特色?中期石窟特色介紹

第五、六窟爲一組雙窟,窟前四層木構樓閣爲清初順治八年(1651)宣大總督佟養量主持修建,因巖結構,蔚爲壯觀。即明代雲中八景中的“雲岡摩雲”。窟門兩壁上層各雕一株枝繁葉茂的聖樹,二佛側身樹下對坐,神情安詳;下層金剛力士頭戴雙翼羽冠,身穿甲冑,威風凜凜。窟內北壁坐佛高17米,是雲岡石窟中最高大的佛像,後世包泥彩繪,呈唐代風格。東西兩壁各一立佛,西立佛鼻直眉彎,略顯笑意,雍容秀典。後壁鑿有禮拜道。

民間口耳相傳的所謂雲岡石窟最大的露天大佛,是指第五窟中的雲岡大佛,雲岡大佛是三世佛的中央坐像,非常高大,足足能有十七米高。雲岡大佛的耳朵一直垂到肩膀,是我國佛教典籍中佛陀的傳統表現手法之一。但是,這座大佛不單單有着中國化的元素,其額頭極寬,鼻子很高,眼睛大脣卻薄。這些,都是外域佛教的特徵。所以說,雲岡大佛實際上代表了佛教中國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