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爲什麼說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峯?

爲什麼說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峯?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說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峯?這是因爲它以自身系統、獨到的雕塑藝術語言,揭示了雕塑藝術創作的各種規律和法則,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在它之前的石窟藝術均較多地保留了犍陀羅和秣菟羅藝術的成分,而龍門石窟則遠承印度石窟藝術,近繼雲岡石窟風範,與魏晉洛陽和南朝先進深厚的漢族歷史文化相融合開鑿而成。

所以龍門石窟的造像藝術一開始就融入了對本民族審美意識和形式的悟性與強烈追求,使石窟藝術呈現出了中國化、世俗化的趨勢,堪稱中國石窟藝術變革的“里程碑”。

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爲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峯。

石窟作爲一種人類在與自然的抗衡中祈求上蒼永遠讓人間風調雨順、人壽年豐的歷史見證,讓人在一種敬仰前人對上蒼與佛的虔誠之時,更多的是平添一種歷史的沉重感。

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位於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這裏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到了隋朝,伊闕改稱爲龍門。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

爲什麼說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峯?

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

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於北方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00年之久。

龍門石窟是歷代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爲的體現。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時代風格。北魏造像在這裏失去了雲崗石窟造像粗獷、威嚴、雄健的特徵,而生活氣息逐漸變濃,趨向活潑、清秀、溫和。這些北魏造像,臉部瘦長,雙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紋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堅勁質樸。

北魏時期人們崇尚以瘦爲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藝術風格。而唐代人們喜歡以胖爲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臉部渾圓,雙肩寬厚,胸部隆起,衣紋的雕刻使用圓刀法,自然流暢。

龍門石窟的唐代造像繼承了北魏的優秀傳統,又汲取了漢民族的文化,創造了雄健生動而又純樸自然的寫實作風,達到了佛雕藝術的頂峯。

龍門石窟也是書法藝術史是寶藏。著名的書法精品龍門二十品,是後代碑拓鑑賞家從龍門石窟衆多的石刻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書法極品。這些碑刻不僅記錄了發願人造像的動機、目的,還爲石窟考古分期斷代提供了依據。

爲什麼說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峯? 第2張

行走在石塊修建的古道上,人們會深深地被龍門石窟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厚重感吸引、震撼。龍門石窟這些洋溢着信仰情感的文化遺存,其極具異域格調的外在形態和充斥着人文意識的內在涵養,是古代社會廣大人民對現實世界充滿訴求意願的物質折射。中華民族嚮往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和成效卓絕的創造能力,透過這遺響千載的人文景觀得到透徹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