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明代劇作家湯顯祖所作傳奇:《牡丹亭》的藝術特色

明代劇作家湯顯祖所作傳奇:《牡丹亭》的藝術特色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爲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明代劇作家湯顯祖所作傳奇:《牡丹亭》的藝術特色

沈德符《顧曲雜言》說:“《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外,其藝術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

一是把浪漫主義手法引入傳奇創作。首先,貫穿整個作品的是杜麗娘對理想的強烈追求。其次,藝術構思具有離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節離奇,曲折多變。再次,從“情”的理想高度來觀察生活和表現人物。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發掘人物內心幽微細密的情感,使之形神畢露,從而賦予人物形象以鮮明的性格特徵和深刻的文化內涵。

三是語言濃麗華豔,意境深遠。全劇採用抒情詩的筆法,傾瀉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纖細的語言風格。這些特點向來深受肯定。一些唱詞直至今日,仍然膾炙人口。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水準。

《牡丹亭還魂記》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作者熱情奔放地賦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

杜麗娘經歷了現實、夢幻與幽冥三個境界,這顯然是作者幻想的產物。作者借用三種境界的藝術對比來表達理想和思想,用夢幻和幽冥反襯出了現實的殘酷。

杜麗娘的夢境是那麼溫柔纏綿、五彩繽紛。醒過來面對的是母親的嘮叨和淒涼枯燥。幽冥中判官雖然面目猙獰,畢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體現了一種人情味。還魂後面對的父親反而只有冷酷和僵硬。這些都很好地體現了作者對理學的批判力量。

明代劇作家湯顯祖所作傳奇:《牡丹亭》的藝術特色 第2張

同時作品呈現着光怪陸離的色彩,花神、土地、地府判官、鬼卒,與現實中的人物結構成了現實和精神兩重世界,深刻描繪出了封建社會的本質。最後讓現實中不可能的愛情理想得到了實現,體現了作者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

劇中的曲文,表現了作者在藝術語言上的成就。特別在抒情方面,在描繪人物性格、刻畫杜麗娘的心理活動和精神世界方面非常細緻真實。

《牡丹亭還魂記》的積極浪漫主義的表現方法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深遠的。作者運用大膽的想象、藝術的誇張和曲折離奇的戲劇情節,將現實社會同陰曹地府統一起來,將人與鬼統一起來,從而塑造了高度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和願望,完成了反封建禮教的主題。

《牡丹亭還魂記》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高度統一,使《牡丹亭》成爲後來文人學習、借鑑的一個典範。沈璨曾受湯顯祖的影響改編《牡丹亭》爲《同夢記》。還有臧懋循的《牡丹亭》、馮夢龍的《風流夢》、徐日羲附《牡丹亭》等劇作,都是《牡丹亭還魂記》的續寫。

明代雜劇家呂天成:“驚心動魄,且巧妙迭出,無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明代戲曲理論批評家沈德符《顧曲雜言》:《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