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在古代遇到瘟疫古人是爲何抗疫的 古代大型瘟疫都有哪些

在古代遇到瘟疫古人是爲何抗疫的 古代大型瘟疫都有哪些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代有哪些大型瘟疫,老祖宗是如何抗疫的?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瘟疫,即由病毒與細菌感染而引起的流行性疾病。古代典籍中對於流行病的記載比比皆是,所用之名有“疫”、“疾疫”等。

瘟疫最明顯的特徵是傳染性與流行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或軍隊裏,疫病將會如同洪水猛獸般爆發,如若沒有得到有效防控,死亡人數將會不堪設想。

由於古代醫療條件的匱乏以及思想的落後,古人往往將瘟疫的產生歸咎於上天或神靈的懲罰。因此,在藥物治療之前,人們只會通過祭祀或祭神活動來驅趕疫病。

在古代遇到瘟疫古人是爲何抗疫的 古代大型瘟疫都有哪些

其實,古代的蠱蟲與瘟鬼不過是人們假想出的鬼神邪蟲,現實中根本不存在。然而,隨着古人認識與經驗的增長,逐漸推斷出了瘟疫的真正致病因素。

古代常見的瘟疫有流感、鼠疫、天花、瘧疾、霍亂等。那麼,古代有哪些大型的瘟疫呢?老祖宗們又是如何抗疫,渡過難關的?

一、歷朝歷代對“瘟疫”的認識

先秦時期,我國殷墟甲骨文上便有“蠱”、“瘧疾”的記載,而《尚書》、《左傳》等歷史典籍上還出現過“癘”字。

“蠱”是肉眼不可見卻專門啃食肉體的蟲子。在民間傳說中,它頻繁成爲巫術的輔助工具,可以操控人類的情感與意志力。

其實,蠱不過是人類假想出來的致病蟲子,也是對肉眼不可見的病因的物化,至於它是否真實存在,不爲人知。

周朝以來,舉辦大型祭祀活動預防“蠱”已成風潮,還出現了專門清除蠱蟲的官職“庶氏”。

《周禮》記載“以攻說之,以嘉草之。”

由此可見,西周防治“蠱”有兩種方法,一是“攻說”,即舉行祭祀,祈求神靈;二是“嘉草”,即藥物治療,驅趕蠱蟲。

商代人重視占卜,甲骨文刻有一段關於“疫”的卜辭,其中有“疾年”一詞,乃我國古代最早有關於流行疫病的記錄。“疾年”指的是傳染疾病流行之年,亦或是疫病後死傷的狀況。

在古代遇到瘟疫古人是爲何抗疫的 古代大型瘟疫都有哪些 第2張

到了漢朝,有關於瘟疫的說法再次發生改變,人們對疫病的認識也進一步提高。東漢蔡邕在《獨斷》中提到:

“帝顓頊有三子,有一子常居江水,被稱爲“瘟鬼”。

在漢人的心中,“瘟鬼”便是主導瘟疫的鬼神。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記載:

“疫,民皆疫也”。

意爲全民皆得病即是瘟疫,由於病患數量多且集中,如同大興徭役一般,故被稱爲“疫”,即“役”。

東漢王充在書中記載:“溫氣疫癘,千戶滅門”,說明瘟疫的傳播性、感染性以及殺傷力極強,動輒滅門滅戶,甚至滅城都有可能。

由此可見,漢代的民衆已經明確地認識到“疫”具有傳染性,雖說概念還有些模糊,但較之先秦已經有相對明確的界定。

不過,漢代的疫病並不只包括傳染病。東漢《傷寒論》中稱傷寒也是疫病的類型,指的是包括各種疾病在內的熱性病總稱。

由此可見,兩漢的疫病與現代的傳染病有些許區別。它包含的病種廣泛多樣,既指具有廣泛傳染性且導致嚴重傷亡的傳染病,也指部分非傳染性流行病。

隋朝時,出現了祭祀五瘟神的活動,五瘟使者在天上的稱呼是“五鬼”,在地上則被稱爲“五瘟”。

五瘟分別爲春瘟、夏瘟、秋瘟、冬瘟以及中瘟,只要他們一齣戲,地上就會興起季節性流行病。

隋唐時期,絕大多數百姓還是認爲“疫”乃天神下降的災禍。尤其是領導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更應當首當其衝,需要內省己身。

爲了在文武百官中立威以及安撫疫區內慌亂的百姓,統治者會舉辦祭祀大典,祈求神靈的寬恕。

在古代遇到瘟疫古人是爲何抗疫的 古代大型瘟疫都有哪些 第3張

在醫療衛生條件落後的古代,普通的病患根本無法坦然面對疫病的威脅。祭祀活動雖起不到任何防疫效果,卻能夠撫慰人們失去親人的痛苦以及擔心自己患病的恐慌。

由隋唐時期修訂後的《內經》可知,古人早已發現瘟疫的產生具有一定時令性規律。

時令不正則會導致瘟疫橫行,亦或者說,一年四季氣候的異常也會導致疫病的產生。

隋唐時期有不少文獻論述指出四時陰陽變化與疫病起因的聯繫。例如,巢元方的《諸病源侯論》則論述了溫病、傷寒病、疫癘等都與時令變化相關。

如若因寒毒之氣所病,則不具有傳染性,不會禍及他人;但若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而患病者,則會導致嚴重的傳染疫病。

到了宋朝,仍然存在“信巫不信醫”的現象。普通百姓患病,最先想到的治療方式並非問醫,而是巫術。

不論是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東南沿海地區,還是條件落後,交通不便的廣南西路一帶,都普遍存在只信“巫術”的現象。

此外,宋朝依舊存在利用迷信鬼神思想來解釋疫病成因的現象。

例如,公元1196年,江西都昌一帶的段家全家沾染疫病,無一倖免,家中二子相繼而亡,夫婦二人也病入膏肓,瀕臨死亡。凡是前來探望的鄰居以及送湯粥的人也紛紛離奇而亡。

段家有一成年兒子在寺院出家,得知此事後馬上聘請僧侶反覆誦讀《楞嚴呪》驅疫,利用宗教驅除疫病。

不久,病人痊癒,衆人皆以爲是段氏子孝心至誠,感動上蒼,佛祖顯靈。其實根本原因在於段氏子夜以繼日對雙親的照料,按時施以粥藥所致。

在古代遇到瘟疫古人是爲何抗疫的 古代大型瘟疫都有哪些 第4張

明朝時期,百姓對瘟疫仍存在非理性認識。明朝統治階層認爲城隍神擁有製造與消除瘟疫的雙重力量,故定期祭拜城隍神,以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此外,民衆們還將天變與人變相結合,認爲傷害“天和”會導致天神大怒,降罪於民間百姓,瘟疫便是其中一種懲罰方式。再者,倘若民衆做了德行有虧的事,也會受到天懲。

例如,明人黃佐曾在《泰泉鄉禮》中表示:“世之不孝者,或斃於雷,或死於疫”,

說明對父母雙親不孝順也會引起天怒,上天會降瘟疫於天下不孝子。

到了清朝,隨着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口的增加,瘟疫發生的頻次反而逐漸遞增。此時的民衆早已對瘟疫的危害程度瞭然於心,普遍認爲瘟疫是比旱災、水災甚至戰爭都要可怕十倍的災害。

究其原因,其一是傳染速度極快,輻射範圍遠超其他災害;其二是瘟疫具有隱祕性、複雜性以及難以治療等特徵。

瘟疫流行猛烈時,路邊橫屍遍野,根本來不及掩埋,而屍體散發出的腐爛氣味都會導致瘟疫的二度傳播。此外,清朝民衆對瘟疫存在極端緊張、恐懼的心理,若聞鼠疫,完全不敢出門。

二、歷史上大型的“瘟疫”

1.建安大瘟疫

東漢末年,諸侯割據,戰亂紛紛,百姓們因戰爭流離失所,也因瘟疫家破人亡。《漢書》中只有短短一句“獻帝建安二十二年,大疫。”殊不知背後竟是對國家的滅頂之災。

自公元25年起,至建安25年,即公元220年,近兩百年的時間是我國古代瘟疫的頻發時期。瘟疫的持續時間漫長,波及範圍廣,且後果嚴峻。

建安十三年,曹操征討東吳,發起赤壁之戰。曹軍戰敗除了因爲曹營內部軍事戰略指揮的失敗外,還因爲曹營爆發了嚴重的瘟疫,大量士兵的驟死令曹操不得不退兵。

在古代遇到瘟疫古人是爲何抗疫的 古代大型瘟疫都有哪些 第5張

至於瘟疫爆發的原因,有人認爲是江南吸血蟲引起的傳染病,有人認爲是傷寒與鼠疫。總之曹軍因此損失大半人馬,幾乎全軍覆沒。

無獨有偶,建安二十二年,瘟疫越演越烈,一場空前絕後的瘟疫籠罩着即將崩塌的帝國。

據統計,死於建安大瘟疫的人數起碼超過一千萬人,而此時吳蜀兩地的總人口也不過兩千三百萬人。

《傷寒論》中記載:“死亡者三分有二,其中傷寒者十之有七”。

曹植也曾寫下“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的哀痛之語,可見疫病覆蓋範圍之密集。有專家認爲這場瘟疫乃出血熱,還有人認爲乃是鼠疫。

此外,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令“建安七子”徹底成爲文壇絕唱,無一倖免。建安七子皆是上流階層的文學巨匠,享受的飲食與衛生條件也要優於常人。

七人皆死於瘟疫,說明疫病已經無法控制,蔓延到了上層階級,那麼下層百姓感染者則十有八九。

2.明末大鼠疫

鼠疫,指的是由鼠疫病菌引起的高強度傳染性疾病,致死率極高,對國家社會造成不可估量的災難性危害。

明朝末年,地球溫度大幅度下降,出現小冰河時期。夏季旱澇災害頻繁出現,而冬季卻出奇地寒冷,連福建、廣東、上海等沿海地區都被狂風暴雪侵襲。

在古代遇到瘟疫古人是爲何抗疫的 古代大型瘟疫都有哪些 第6張

尤其是1580年至1644年,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後最寒冷的時期之一。極端寒冷的天氣導致糧食大幅度減產,造成長達幾十年的社會動亂。

由於沒有足夠的糧食,老百姓爲了生存,只能絞盡腦汁尋找一切可以填飽肚子的東西。連從老鼠洞中掏出的糧食,亦或是臭水溝裏的老鼠,都成了災民口中的食物。

因而,老鼠身上攜帶的鼠疫桿菌迅速在人羣中傳播,造成大面積感染。

《山西通忘》中記載:“十室九病,傳染者接踵而亡”。

最早的瘟疫發生在萬曆八年的山西大同,十戶人家竟有九戶染病,可見疫病的傳染性極強。身體素質差的人早上染病,傍晚就一命嗚呼,當真是人命如草芥。

崇禎六年,山西再次爆發鼠疫,並在短時間內迅速向四周城市蔓延。

崇禎七年至八年,山西興縣的百姓爲了躲避鼠疫,舉家四處逃竄,使得興縣淪爲一座空城。而攜帶鼠疫桿菌的難民又將病毒傳播給與興縣只有一河之遙的陝西。

崇禎九年,陝西的榆林府、延安府接連發生鼠疫。崇禎十四年,河北地區的瘟疫蔓延至北京,感染者或皮膚隆起贅肉,或咳嗽嘔血,數刻立死。

崇禎十七年,天津發生鼠疫,距離北京城被攻破僅有一年,但城內每日死亡上萬人,沿街小販十有五六盡數死去,街道上空無一人。

在古代遇到瘟疫古人是爲何抗疫的 古代大型瘟疫都有哪些 第7張

李自成率“百萬之衆”攻城時,北京城內僅有身體虛弱、僥倖存活的五萬士兵,連鼓舞刀劍的力氣都沒有,北京城幾乎不攻二破。

由此可見,造成一千萬人死亡的明末大鼠疫無疑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三、古人防治瘟疫的方法

儘管古代的科學技術與醫療衛生比較落後,更不知細菌病毒爲何物,但也發明了不少有效防止疫病的方法。

兩漢時期,民間防疫活動中也滲透了科學的防疫思想,即隔離治療,阻斷病毒的傳播。

《漢書·平帝紀》記載:“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爲置醫藥”。

此爲正史中首次記錄專門爲傳染病患開設的治療機構,通過隔離、切斷病院來科學有效地防治疫病。

此外,《晉書·王彪之傳》中也曾提到:但凡臣子染上時疫,一百天內不可入內廷,以防傳染給皇家貴族。

由於瘟疫對社會經濟造成沉重打擊,爲了維護漢王朝統治,統治者會採取諸多措施賑濟災民。

例如,減少朝廷日常的開支用度,從而減輕疫區百姓的賦稅以及徭役。再如,朝廷派醫送藥給疫區百姓,亦或是給無力勞作的人發放賑災口糧或衣物。

隋唐時期,藥王孫思邈曾用疫病感染者的濃汁以及血清製作簡易疫苗,進行接種實驗。

在古代遇到瘟疫古人是爲何抗疫的 古代大型瘟疫都有哪些 第8張

孫思邈所著的《備急千金藥方》記錄了近20貼闢疫方,有佩戴在胸口的藥物,由雄黃丸、白芷等辛香味厚者爲主;也有口服型的蜜丸、湯劑、膏劑等。

自唐高祖李淵起,統治者就格外重視疫病患者屍體的處理,將瘟疫導致的暴屍骸骨全部掩埋妥當,幾乎斷絕了屍體傳染病毒的機會。

到了清朝,人們對疫情傳播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著名溫病專家王士雄曾提出疫病的產生與環境污染有莫大關係,可用水來消毒。清代醫者陳虯也曾針對食物以及環境消毒提出防疫辦法,諸如衣服需漿洗乾淨,房屋應多開窗通風等。

針對人口密集、交通發達的地區,統治者尤其重視垃圾與糞便的處理。此外,爲減緩病毒傳播速度,政府也格外重視檢疫與免疫。

康熙年間,北京城設有“查痘章京”,專門負責八旗子弟與民衆的防疫事宜。

光緒二十年,廣州爆發大鼠疫,上海海關當即下達指令,命這些地區的遊客必須進行體格檢查,並提交“免疫通行證”,過後方可入境工作。

在古代遇到瘟疫古人是爲何抗疫的 古代大型瘟疫都有哪些 第9張

綜上,瘟疫的流行不僅會造成百姓的死亡與流動,還會社會經濟的發展,甚至會成爲導致國家滅亡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過,也正因爲瘟疫造成危害不可估量,才迫使社會各階層想盡辦法尋找應對疫病的方法,從而積累了豐富多樣的防疫辦法,爲現代抗疫打下堅實的基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