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烏臺詩案對於蘇軾而言,意味着什麼?

烏臺詩案對於蘇軾而言,意味着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蘇軾,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暮春時節,蘇軾同一行人出行,不料偶遇大雨,同行的人都沒有帶雨具,大家在雨中趕路,淋得狼狽,蘇軾卻覺得此刻的雨景也別有一番滋味,寫下名句“一蓑煙雨任平生”。

經歷使然,作《定風波》的這年正是蘇軾被貶黃州的第三年,此刻的他心如止水,再也沒有像當年初次聽到被貶消息時的憤懣不平了,如今他六十有餘,修行也大有增長,詩風愈來愈豁達明朗,批判中帶着迎接光明的生機,讓人看了十分歡喜。

烏臺詩案對於蘇軾而言,意味着什麼?

也許,你會覺得,烏臺詩案使蘇軾成長了,磨練了他的意志,穩定了他的詩風。不論什麼事情,都不能一概以結果去判定作者遭遇過的事都爲好或者都爲壞。你見到這時更加豁達的蘇軾,卻沒見過那個敢作敢當的蘇軾。那是正值王安石變法之際,蘇軾勇敢站出來反對,發表己見,不畏權貴。蘇軾因年輕時文思敏捷,創作過大量詩文、詞藻,在文學、政治領域有一定聲望,延至了王安石變法。凡是變法,必定觸及一部分人的利益,王派利益受損,心有怨言,通過蒐集蘇軾的詩文,證明王安石有不忠執念,皇帝大怒,將其貶入黃州。這是蘇軾第一次遭遇貶謫,被貶的理由也冠冕堂皇,我猜那時的蘇軾一定憤憤不平。被貶後的蘇軾安心在黃州治理,只是對於寫詩有了芥蒂,倒不是不再提筆,而是很少提筆,提了又放下,再提筆時,字字斟酌、推敲,恐怕居心叵測的人再撿了漏告上一狀,現實的艱苦並不代表蘇軾不再豁達,他反而能夠以更加平和的心態去面對世間種種,或好或壞,他都不爲所動。

烏臺詩案對於蘇軾而言,意味着什麼? 第2張

可蘇軾的前期寫作就十分成功,如果沒有烏臺詩案,我相信蘇軾將會發展得更好,這是無意的。蘇軾看問題的角度很全面,詩風也很難模仿,總有一種大將風采,讓人感覺到王者歸來之氣魄。他的作品已經讓他進入到更多人的眼中,烏臺詩案的時間正是蘇軾發展自己人脈圈的關鍵時刻,蘇軾需要認識的人不只有詩人同行,還需要處理好與政黨之間的關係,這些才能使蘇軾的實力強大起來。而蘇軾恰恰在按照這個方向行走,王安石變法徹底打亂了蘇軾的計劃。如果沒有變法,蘇軾就不會對新政提意見,遭到小人算計,也就沒有之後的貶謫了。如果這些沒不復存在,蘇軾憑藉一身才氣與努力,一定會在官場上去的一個高度的地位。

烏臺詩案對於蘇軾而言,意味着什麼? 第3張

從古至今想要做成大事的人,不少有高超的才能,更重要的是有一顆堅定的心及不懈的努力。蘇軾十分清楚這個道理,也一直按照這個標準去努力,只是深陷政治迫害,走了不少彎路,錯過了不少良機,如果能有更好的社會環境,蘇軾這類人一定會活得風生水起。烏臺詩案不僅代表蘇軾的被貶經歷,更意味着良好機遇的缺失,成功路途的可望而不可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