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鄭堂讀書記》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鄭堂讀書記》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鄭堂讀書記》是我國清代一部重要的解題書目。清週中孚撰,中孚號鄭堂,故名。書約成於道光初年,中孚歿後,書稿佚出,初歸朱椒堂,繼屬洪鷺汀,最後爲劉承幹所得,僅存71卷。劉氏借王雪岑之抄本校訂,於1921年刊於吳興嘉業堂,1937年商務印書館據此本排印出版《萬有文庫》本。此後,該館又據《慈雲樓藏書志》殘本,輯出佚文30卷,作爲補遺,排印出版《國學基本叢書》本,1940年又出30卷鉛印本;1959年,該館再出排印本,不僅收入《補遺》,而且編有《索引》,查檢較爲方便,爲目前通行之本。

週中孚(1768-1831),字信之,號鄭堂,浙江烏程(今浙江吳興)人。清代著名目錄學家。清嘉慶元年(1796)選拔貢生曾任教諭,此後20多年屢應鄉試不中,道光元年(1821)方舉副貢,從此絕意仕途。中孚青年時讀《四庫全書總目》,稱其爲治學之途徑,因潛心目錄之學,遍求諸史藝文志,博考自漢迄唐存佚各書,道光初年客居上海,代藏書家李筠嘉編定《慈雲樓藏書志》,書成之後,別錄副本爲《鄭堂讀書記》。中孚一生著述甚富。除《讀書記》外,還著有《孝經集解》、《逸周書注》、《補正顧職方年譜》、《子書考》、《金石識小錄》、《鄭堂札記》等,可惜,除《鄭堂札記》外,餘皆散佚。

《鄭堂讀書記》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該書全書71卷,補遺30卷,約100萬字。收書4000餘種。分類基本與《四庫全書總目》同,設經史子集四部,惟部下細類順序不同於《四庫全書總目》,集部也僅存別集2卷,餘類皆無。計經部9類,依次爲孝經、五經總義、禮、樂、詩、書、春秋、四書、小學;史部17類,依次爲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抄、載記、時令、職官、政事、政書、律書、目錄、史評;子部14類,依次爲儒、兵、法、農、醫、天文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釋家、道家;集部僅別集1類,餘皆佚。

該書著錄格式亦仿《四庫全書總目》,每書著錄書名、卷數並加註版本,之後撰有提要,其內容大略包括作者簡介(時代、字號、爵裏、官秩、事蹟等)、見於何種書目、考定篇卷缺佚、概述古書流傳演變過程、考訂古書真僞、介紹書之內容和編排體例、品評其得失、優劣,最後列出各種版本。如卷19史部、雜史類《戰國策去毒》一書下記“二卷三魚堂刊本。國朝陸隴其編。隴其,字稼書,平湖人。唐熙庚戌進士,官至御史,贈內閣學士,諡清獻。《四庫全書》存目。稼書以《戰國策》一書,大抵皆縱橫家言,其文章之奇,足以悅人耳目,而其機變之巧,足以壞人心術。懼其毒之中於人也,故取今文士所共讀者四十一章,指示其得失,庶幾不中其毒也。其編次一以《通鑑編年》爲次,因纂《編年》一篇,《東西二週考》一篇列於前。前又載曾子固序及目錄、自記。在《國策》選本中,此爲精選第一爾”。又如卷48子部·藝術類《書品》一書下記“一卷《漢魏叢書》本。樑庾堅吾撰。堅吾字子慎,新野人。起家晉安王國常侍,元帝時官至度支尚書。《四庫全書》著錄。新、舊《唐志》、《崇文目 ·小學類》、《書錄解題》、《通志·小學類》、《宋志·小學類》俱載之。惟陳氏作七卷,聚珍版本誤也。《宋志》下有‘論’字,亦誤衍一字也。子慎自少至長,留心書法,求諸故跡,或有淺深,因本《漢書·古今人表》之例,取善草隸者128人,分爲上中下三品,每品之中,又分爲上中下,復爲略論9篇,冠以總序。所載自漢迄樑之人,子慎樑代相去不遠,近者同時,宜其評論之精核也。後張懷瓘《書斷》又分神、妙、能三品,不過稍加損益,附以近世者耳。《說郛》、《寶硯堂祕籍》、《硯北偶抄》均收入之。”

該書是作者“爲四庫之補”而作。所收之書,有與《四庫全書總目》重複者,也有四庫未收或以後新出者,可作爲補充《四庫全書總目》之續編。其主要特點也正表現在一個“補”字上。

《鄭堂讀書記》的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2張

首先,該書補充了一批四庫未收或以後新出之書。前者如《庚申紀事》、《天水冰山錄》、《奉天錄》等,後者如《詩古微》、《戴東原集》、《經韻樓集》等。

其次,該書補入了《四庫全書總目》未注之版本。《總目》舊例,書名篇卷之下僅注書本來源而不注版本。如《補記集說》160卷下注“兩江總督採進本”,《古今姓氏書辨證》40卷下注“《永樂大典》本”(即從《永樂大典》中輯出之本),而該書這兩部書則分別記“《通志堂經解》本”和“教孔堂刊本”。

第3,該書補充校正了《四庫全書總目》之提要內容。如卷22史部·傳記類《鄭端簡公年譜》提要雲:“《四庫全書》無‘公’字”,又據書末之隆慶己巳馮皋謨後序考證得出此書“編次者爲景山(錢景山),而論定者爲叔初(鄭叔初)也”的結論。對該書內容的介紹也詳於《總目》。《鄭記》該書提要324字,而《總目》僅146字,其補充、訂正者顯而易見。

該書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在於提要內容的精當方面,對著作價值的分析、流傳演變過程的敘述和古書真僞的考訂頗多見地。

首先,該書對所收每部書的得失及其價值均有精闢的分析。如卷4經部·禮類對《儀禮釋官》9卷的評價雲:“大要取註疏之書,究其得失,略者補之,疑者正之。剖決昭晰,考徵精詳。洵治《儀禮》者所不可少之書。而訂僞補缺,尤有功於註疏不淺雲。”

其次,該書提要對各書流傳演變過程也一一詳述。如卷8經部·詩類《毛詩註疏》40卷下雲:“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漢志》於《毛詩》29卷下載《毛詩詁訓傳》30卷,此專指毛傳無經文之本也。自鄭氏作箋,始並經文及傳爲一書。經與釋文及《隋志》俱作20卷,蓋已非毛傳之舊第矣。新、舊《唐志》既載《毛萇傳》10卷,又載鄭玄箋《毛詩詁訓》20卷,此又分傳、箋爲二之本也。《崇文目》、《讀書志》、《書錄解題》、《通考》、《宋志》俱同。二《唐志》又別載孔穎達等正義40卷,《崇文目》、《讀書志》、《解題》、《通考》、《宋志》亦俱同。然二《唐志》、《崇文目》所載之本系只標經注起訖之本,至宋代始並經文及注爲一本,故自晁氏以下所載之本,既今本所從出也。”讀後使人對該書流傳演變過程一目瞭然。

第3,該書對古書真僞的鑑定亦十分精詳。如卷41子部·醫家類《難經真本說約》一書下雲:“舊題晉王叔和原輯,國朝沈德祖參說,實即明李敬僞託之本也。叔和但有編次《傷寒》、《金匱》二書流傳於世,而無《難經》輯本,故元滑伯仁作《難經本義》,前有引用諸家姓名,於叔和名下只雲著《脈經》。王修以成化己丑李氏手錄之本,遽信以爲真,反謂越人原本歷唐宋來,雖注有十七家,不過隨文敷衍,頭緒舛錯。而丁君履中得李敬手錄本爲真叔和明眼輯之,一線穿成,有目共見。第所輯闡述,不無可商,承丁君之意,稍參一二云云。是王修直爲校人所欺矣。”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鄭堂讀書記》是我國清代出現的一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目錄學著作,其書體例仿《四庫總目提要》,評論書籍,不斤斤於版本字句間,必暢言著述之得失與書之本身價值,考訂古書之真僞,尤多邃密之論。”(李笠《三訂國學用書撰要》)因而在目錄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爲今天古籍整理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方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