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清朝科舉考試除了正科和恩科外 古人還有哪些考試

清朝科舉考試除了正科和恩科外 古人還有哪些考試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清代科舉考試除了正科、恩科外,還有哪些名目不同的考試?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科舉考試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一般情況下,讀書人要經過縣試、院試、鄉試、會試等程序,然後才能進入殿試,成爲天子門生,從此走上仕途。明清時期是科舉最爲成熟的時期,尤其是清代,超過了以往各朝。此外在科舉形式上也較爲廣泛。

清代的科舉通常情況下諡每四年舉行一次,即所謂的正科。但有清一代,共開科112此,其中正科只有84次,剩下的28次則屬於恩科和加科。但實際上,清代的科舉名目很多,不僅僅是這三類。

一、制科

唐代時制科最多,但到了明代時之用進士科,不設制科,清代爲了廣泛招攬天下人才,復開制科。比如康熙十八年首開博學鴻詞科,允許各省學行兼優、文辭卓越的士子,均可參加朝廷的考試。名列一、二等者,俱授予翰林院官。

繼博學鴻詞科之後,雍正時期又兩次下詔各省舉孝廉方正。雍正二年,直隸、浙江、廣西、福建等省各舉孝廉二人,皆以知縣用,年五十五以上者以知州用。此後歷朝皇帝皆開孝廉。

清朝科舉考試除了正科和恩科外 古人還有哪些考試

晚清時期,爲了選拔新式人才,又特設了經濟特科。光緒二十三年,在各省學政的建議下,以及各省督撫的保舉下,許多經濟特科的士子,按照其考試成績取一、二等數十人,並以知縣、佐貳官任用。

此外,尚有召試。即康熙、乾隆時期,因皇帝出巡,下旨將當地著名的士子、舉人、貢監、生員等,進行一體考試。考試名列一、二等者授予內閣中書。乾隆六次南巡,以召試入仕者人數較多,後來登進士、入翰林,官至尚書、侍郎者亦不在少數。

二、恩科、加科

上面提到,正科之外由禮部主持的全國性考試,稱爲“恩科”。凡遇重大慶典,如登基、萬壽等節日,額外加開鄉試、會試。康熙五十二年,時康熙帝六十聖壽,首開恩科。

此後雍正帝登基再開恩科,自此,凡後世皇帝登基都特開恩科。乾隆時期先後開了五次恩科,包括太后六旬、七旬、八旬三次恩科。乾隆帝於三十六年時規定,凡鄉試八十歲以上,會試七十歲以上者,俱賞給舉人,並檢討、學正銜。

如果開恩科的那年又適逢正科,那麼正科將提前一年舉行,或於次年舉行。恩科之外,還有加科,但這種情況並不多見,只有兩次,且都發生在順治時期。恩科、加科佔了清代開科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有四分之一的進士、舉人是通過恩科、加科取得資格的。

三、宗室科舉

這個範圍就十分有限了,僅限於宗室內部。清初時期,宗室人員是不需要考試的,因爲當時的人口還十分有限,基本上每個宗室都有自己應有的爵位或官職。但到了康熙中晚期以後,隨着宗室人口繁衍,也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康熙三十六年,爲了不讓宗室閒散子弟不務正業,特在八旗宗室內部進行選拔考試,並於三十八年舉行了鄉試。不過,宗室科舉的發展並不順利,時辦時停。直到嘉慶四年正式定製,宗室子弟與天下士子一同參加鄉試、會試。

清朝科舉考試除了正科和恩科外 古人還有哪些考試 第2張

不過,爲了照顧宗室子弟,幾乎每一科都有宗室子弟考取進士。以總數來看,整個清代宗室登科者共有121人,而中舉人者更多。

四、翻譯科

翻譯課是專門爲八旗士子設置的,有滿洲翻譯和蒙古翻譯。順治八年首開翻譯科,此後到康熙時期,翻譯科時停時行。至雍正元年形成定製:“滿洲、蒙古能翻譯者,三年之內,考取秀才二次,舉人一次,進士一次。其所取額數,臨期視人數多寡,請旨定奪。”

此後,在乾隆朝、道光朝又有新的規定出臺,但縱觀翻譯科,其整體參加的人數不多,考試程序也較爲簡單。說白了,這就是變相地爲八旗子弟獲得出身的一個便捷的通道。

五、明通榜

明通榜可以說是清代的一種創舉,首開於雍正朝,盛行於乾隆朝。明通榜即會試發榜後再行公佈的錄取榜,其目的是在落第舉子中挑選文理明通者以入仕的機會。

雍正十一年,針對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四川舉人,格外加以照顧,選取數人侯旨錄用。乾隆元年,又針對以上六省舉人,選出文理明通者,準其一體殿試。這兩次針對六省落第舉子所出之榜,時人稱之爲“明通榜”。

清朝科舉考試除了正科和恩科外 古人還有哪些考試 第3張

明通榜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通過對這些邊遠省份讀書人的特殊照顧,以發展該地區的文化教育事業。後來又在此基礎上推而廣之,成爲各省落第舉子均有機會享受的一種入仕途徑。但乾隆朝之後,明通榜就被廢除了,而是在正榜之外挑選出一些文筆尚優者充當謄錄,以備各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