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皇帝吃飯還不能自己夾菜嗎?

古代皇帝吃飯還不能自己夾菜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皇帝吃飯還不能自己夾菜嗎?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我國有句老話說得好:“民以食爲天”。天是最大的,所以吃飯就是一個天大的事情。爲何這麼說,因爲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屬於農耕社會,所以古人會將飲食視爲頭等大事。而作爲一國之君的皇帝老兒,他們平時都吃些什麼呢?他們吃飯又有什麼講究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古代皇帝吃飯的事情。

古代皇帝吃飯還不能自己夾菜嗎?

清朝時,在紫禁城中,各個宮院都有自己的膳房,其中最大的是專爲皇帝服務的叫“御膳房”。 御膳房又分爲5個局,分別是葷局、素局、包哈局、點心局和飯局。其中葷局主管雞鴨魚肉、海味等,素局主管青菜、乾菜、植物油料等,包哈局主管燒烤類菜式,點心局主管包子、餃子、點心、糕點等等,飯局則是主管粥和飯。

其中葷局的等級最高,負責的菜品也最多。其次是素局,因爲每年朝廷要舉辦各種祭祀活動,菜餚都主要出自素局之手。

皇帝在每年的固定時間,要主持大型祭祀活動,皇帝需要在祭祀前齋戒,這期間不能有妃子陪伴,不近女色。在儀式開始的前三天,只能吃素,不能沾半點葷腥,以示對祖宗的尊重,對神靈的虔誠!

皇帝吃飯有一套專門的術語,這是絕對不能說錯的,飯叫膳、吃飯叫進膳、開飯叫傳膳。

清朝的皇帝有固定的用膳時間,但是沒有固定的地點,一般是選在皇帝的寢宮,或者當天有活動的地方用膳。

如果皇帝餓了要吃飯,就吩咐一聲“傳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監就會不斷的傳下去,擡桌子的擡桌子,上菜的上菜,不一會兒就會把飯菜擺好在皇帝的面前。

但是皇帝並不會下達,今天我要吃什麼之類的旨意,這樣做有違皇帝的威嚴,同時也不會讓別人知道皇帝的喜好,而是由皇帝身邊的貼身太監代爲傳達。這對於伺候皇帝的太監,就需要有很高的觀察力,平時要善於察言觀色,知道主子心裏有什麼想法。

清朝祖宗傳下來的家法,皇帝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都,這些是不能記錄歸檔的,更不許隨便談論,這是宮中的一大忌諱,違者輕則杖責,重則腦袋不保。不讓任何人知道皇帝的喜好,一是怕有人從中下毒,二是怕傳出去有人投其所好,用美食腐化皇帝。

皇帝平時都吃些什麼呢?山珍海味那肯定不在話下,但是皇帝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口味也和平常人相似,宮廷飲食更加強調營養和滋補的功效,講究膳食平衡的原則,全年飲食有規律,不能吃過冷過熱的食物,食不能過飽,不暴飲暴食。

一年四季,御膳房爲皇帝制作最多的食物是各類粥品,比如紅豆粥、小米粥、臘八粥、荷葉粥等等,菜品更多的是對食材的講究。

慈禧太后吃飯,每次都是一百多道菜,她隨意挑選,今天愛吃這個,明天愛吃那個,根本不能讓其他人猜透自己的心思,這叫天意難測。

其實慈禧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美食家,關於慈禧的飲食習慣,感興趣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後面我會出一期視頻專門講講。

皇帝吃飯的場面非常豪華,以顯示皇家的威嚴,按照宮廷的規矩,級別不同,所享受的待遇也不同,這稱爲宮份,皇帝作爲一國之君,自然宮份也最高。

皇帝的每次用膳,菜餚一般都在四五十種以上,有時甚至會高達上百種,這些都是排面而已,皇帝本身是吃不了那麼多的。但是到了清朝後期,國力變得越來越羸弱,皇帝的吃飯排場會更加的誇張,但是這些都是表面功夫,許多菜只是拿上來擺擺樣子罷了。

到光緒皇帝執政的時候,甚至只有皇帝的面前的菜餚纔是新鮮的,距離皇帝很遠的那些菜餚,則是擺了好幾天的,接下來很可能會再上來,有的飯菜甚至都變質了,就是爲了擺個宏大的場面。

古代皇帝吃飯還不能自己夾菜嗎? 第2張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其自傳《我的前半生》裏,提到“進膳”的場景:“平日菜餚兩桌,冬天另設一桌火鍋,此外有各種點心、米膳、粥品三桌,鹹菜一小桌。”

皇帝每天早晚兩頓,每頓菜餚達上百種之多,但是皇帝只能動動筷子,淺嘗幾口而已,而且祖宗還傳下了規矩,叫做“吃菜不許過三勺”,也就是說一個菜絕不吃第四口,這也是因爲怕下毒,增加下毒的難度。

皇帝吃那麼少,剩下的很多菜餚都會原封不動的撤下去,那麼這些剩菜剩飯都是怎麼處理的呢?一般都會賞賜給身邊的太監宮女,但是這些太監宮女也有自己的吃食,也吃不下這麼多東西,所以有的就會被賣到宮外的餐廳,掙些外快補貼家用。

還有人可能要問了,皇帝不是吃滿漢全席嗎?

說到“滿漢全席”,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清朝宮廷盛宴,想到108道美味佳餚,一大桌山珍海味,陣勢宏大的場面。

其實,清朝是沒有“滿漢全席”的,清朝時期有“滿席”,有“漢席”,但是沒有“滿漢全席”,這個東西是後來的一些鹽商、富人搞出來的,“滿漢席”和“滿漢全席”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實不是一個東西。

清兵入關之後,沿用滿人飲食風俗,主要以燒烤、火鍋爲主,而漢人飲食以雞、鴨、魚、豬、蔬菜、果品等爲主。因此出現滿漢同食時,滿人用“滿席”,漢人用“漢席”的情況。

清朝時期,場面最大的宴會叫做“千叟宴”,就是邀請全國65歲以上的老人到北京去吃飯,這些老人經地方舉薦,最多的一次是6000多人,場面非常震撼。

但是,你想啊,那個年月,交通不便,醫療不發達,65歲的老人身體不見得有多硬朗,爲了吃一頓飯,估計也是要半條命。

因爲參與宴會的人太多,達到6000多人,宮裏是坐不下的,只能坐在外面,那時正值北方的冬天,非常寒冷,這對很多老人的身體產生了影響,且吃了很多油膩的東西,後面很多老人回去後,就去世了,和這次宴會有很大的關係。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