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知北遊(5)原文及白話譯文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知北遊(5)原文及白話譯文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莊子》,又稱《南華經》,是戰國後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的一部道家學說彙總,是道家學派經典著作,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知北遊》出自《莊子·外篇》,本篇是“外篇”的最後一篇,以篇首的三個字作爲篇名,在外篇中具有重要地位。本篇內容主要是在討論“道”,一方面指出了宇宙的本原和本性,另一方面也論述了人對於宇宙和外在事物應取的認識與態度。

莊子·外篇·知北遊(5)

於是泰清問乎無窮,曰:“子知道乎?”無窮曰:“吾不知。”又 問乎無爲,無爲曰:“吾知道。”曰:“子之知道,亦有數乎?”曰 :“有。”曰:“其數若何?”無爲曰:“吾知道之可以貴、可以賤 、可以約、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數也。”泰清以之言也問乎無始 ,曰:“若是,則無窮之弗知與無爲之知,孰是而孰非乎?”無始曰 :“不知深矣,知之淺矣;弗知內矣,知之外矣。”於是泰清仰而嘆 曰:“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無始曰:“道不 可聞,聞而非也;道不可見,見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 形之不形乎!道不當名。”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知北遊(5)原文及白話譯文

無始曰:“有問道而應之者,不知道也; 雖問道者,亦未聞道。道無問,問無應。無問問之,是問窮也;無應應之,是無內也。以無內待問窮,若是者,外不觀乎宇宙,內不知乎 大初。是以不過乎崑崙,不遊乎太虛。”

光曜問乎無有曰:“夫子有乎?其無有乎?”光曜不得問而孰視其 狀貌:窨然空然。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光 曜曰:“至矣,其孰能至此乎!予能有無矣,而未能無無也。及爲無 有矣,何從至此哉!”

白話譯文

於是,泰清向無窮請教:“你知曉道嗎?”無窮回答:“我不知曉。”又問無爲。無爲回答說:“我知曉道。”泰清又問:“你知曉道,道也有名目嗎?”無爲說:“有。”泰清說:“道的名目怎麼樣呢?”無爲說:“我知道道可以處於尊貴,也可以處於卑賤,可以聚合,也可以離散,這就是我所瞭解的道的名數。”泰清用上述談話去請教無始,說:“像這樣,那麼無窮的不知曉和無爲的知曉,誰對誰錯呢?”無始說:“不知曉是深奧玄妙,知曉是浮泛淺薄;不知曉處於深奧玄妙之道的範圍內,知曉卻剛好與道相乖背。”於是泰清半中有所醒悟而嘆息,說:“不知曉就是真正的知曉啊!知曉就是真正的不知曉啊!有誰懂得不知曉的知曉呢?”無始說:“道不可能聽到,聽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能看見,看見了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傳,言傳的就不是道。要懂得有形之物之所以具有形體正是因爲產生於無形的道啊!因此大道不可以稱述。”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知北遊(5)原文及白話譯文 第2張

無始又說:“有人詢問大道便隨口回答的,乃是不知曉道。就是詢問大道的人,也不曾瞭解過道。道無可詢問,問了也無從回答。無可詢問卻一定要問,這是在詢問空洞無形的東西;無從回答卻勉強回答,這是說對大道並無瞭解。內心無所得卻期望回答空洞無形的提問,像這樣的人,對外不能觀察廣闊的宇宙,對內不能瞭解自身的本原,所以不能越過那高遠的崑崙,也不能遨遊於清虛寧寂的太虛之境。”

光曜問無有:“先生你是存在呢?還是不存在呢?”無有不吭聲,光曜得不到回答,便仔細地觀察它的形狀和容貌,是那麼深遠那麼空虛,整天看它看不見,整天聽它聽不到,整天捕捉它卻摸不着。光曜說:“最高的境界啊,誰能夠達到這種境界呢!我能夠做到‘無’,卻未能達到‘無無’,等到做到了‘無’卻仍然是在基於‘有’,從哪兒能夠達到這種境界啊!”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